10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实验诊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临床表现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约占周围性眩晕17%-20%。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前半规管BPPV(AC-BPPV)、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后半规管BPPV(PC-BPPV)。BPPV大部分首先就诊急诊神经内科,本文通过对104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50岁以上未接受过治疗的原发性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中老年住院患者中,比较不同性别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差异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9月,门诊治疗的158例小儿风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每次0.3~0.5ml/kg,注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职能.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是国企改革顺利推行的外部条件,是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的必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用眼时间增加,干眼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趋于低龄化[1]。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干眼症患者血清及泪液中IL-6、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以
急性心肌梗死(AMI)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广泛应用,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已经下降到约5%,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重并发症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