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公民素质养成价值探究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期,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社会的公民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不仅是学校适应新的教育思想,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公民的必然要求。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精心“施工”,必将有助于高校整体育人环境的改善和育人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公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20-3
  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指以高校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广阔背景,以高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化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内师生的活动和个人的发展。
  校园文化依附和从属于社会文化大环境,受其影响又能够通过自身对主体对象的影响促进或阻碍整个社会大文化的发展。能通过规范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提高社会潜在高端精英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或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公民素质养成的意义和影响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是走向社会前的集训,大学生活是校园学习过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实践的展望和准备。大学校园又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倘若将校园环境看作一个结构秩序完善、系统功能完备的亚社会集成体,校园文化则毋庸置疑地担当了“精神导师”的重要角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1.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大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以转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某个关键重要阶段,因教育不到位,训练不得力,就会形成学生社会化水平的滞后现象,使将来社会成员文明程度降低,即或日后想力图纠正也十分困难,严重的还可能生发人格和心理障碍。在可塑性最强、矫正时期最佳的大学阶段,学校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注重提高其可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之路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2.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自律意识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特征正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及自律精神的好途径。这里的自律,就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适应社会规范,自觉以组织纪律、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使之为今后立足社会、生存竞争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如各种文化活动,即或是娱乐游戏活动都有它各自的游戏规则,这规则是学生乐于遵守而不是强制的。比如球赛和各种趣味运动会中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所体现和培养的团队意识,棋赛中的棋艺、棋德都可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和教益,这些活动都寓教于乐,即便是其中含有严肃的教育因素,也对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亲和力。
  3.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文化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文化底蕴是否厚实造成了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大学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对人生观的树立、自律意识、文化内涵的提高上有着孵化器的作用。正是由于大学校园文化这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才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宽阔。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为了创建具有先进思想、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很多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人文景观、优化人文环境、弘扬校园精神,构筑大学灵魂,构建特色文化,培养优秀人才。但是,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正给我们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阻力。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繁杂的信息冲击校园文化生态平衡
  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开放的世界,互联网络让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变得高速和便捷,青年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在带给当代青年知识,提供最大方便的同时也给各种思潮的渗透、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网民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网络媒体正孕育和造就深受网络影响、以青年为主的一代人。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十分旺盛,极易受到某些消极负面信息的影响和浸染。在大学校园里,互联网络已经普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和多维的视角在开阔视野学生们的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大学生视角的混乱,削弱其客观甄别或辨析能力,而是盲从于各种报道宣传,并且把这种对宣传的盲从转化为盲目的行动,从而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造成冲击。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担负着校园文化接受者和缔造者的双重角色,因此,被小部分大学生带入校园的消极负面的校园文化很容易淤积成整个校园文化环境的死角。
  2.时代主旋律价值观日渐弱化稀释
  大学生对弘扬主旋律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逆反心理,中心信仰的缺失,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也就日渐平淡。而他们又正处在心理生理成熟的年龄,大量的心理问题随之产生。认为生活没有终极寄托,日常无聊、空虚、郁闷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样,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就形成了一个虚弱的真空。同时,社会发展对年轻一代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为了逃避压力,填补空虚,大学生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终日在网络游戏、BBS论坛、QQ或者MSN上停留的大学生的数目不断增加,他们到网络上扮演另外一个自我,乐此不疲,现实生活中自我封闭的学生在网络中却向陌生人倾诉苦恼、分享快乐,投入自己所有的情感。   3.家庭结构中的核心地位造成大学生逃避现实
  当今大学生中,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三人家庭结构中基本上是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学业上、就业上的压力与同学间的摩擦和竞争,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压力日渐增大,个人自主的范围日益扩大,他们越来越惧怕面对成长以后会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出现了“自我童龄化”的现象。他们不愿意承担必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逃避这些责任;他们大多不考虑结婚,更不愿意生育;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他们当中非常流行。在穿着和家居的装饰上,他们选择年轻甚至童龄化的形式,在阅读影视方面,他们选择快餐式的动画、漫画和惊险、刺激、猎奇的影片。他们宣扬自我,宣扬个性,反对一切同一化、主流模式、中心模式。他们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中心,用自我来思考世界,在现实中逃避现实。
  4.个性化的塑造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化
  由于年轻群体中个性化的发展,在校园中逐步形成了各种表现个性特征的小众群体,从而形成了校园文化的多元。作为小众,就是必须与大众相对应、甚至相抗衡的群体文化,而要与大众文化相抗衡,他们必须获得平等的地位。因此,他们积极主张平等的观念,同时对大众文化、主流思想进行冲击,大学里出现的余杰现象就是如此,他发表的各种文章对一切焦点、一切中心的宣传都采取驳斥的态度,表面上是想摧毁一切,实际上是小众文化对平等地位的争取。
  三、创设合理校园文化,推动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中,高校有着更为特殊的任务和使命,基于校园文化在创设合理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立足于当前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1.搭建校园文化保护伞,强化大学生理论素养教育
  作为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报刊,杂志等校园媒介,形成校园文化强有力的网络罗覆盖圈,以健康、奋发、进取、乐观的校园文化精神抵御社会上流窜进校园的歪风邪气,客观上打造抗干扰力过硬的校园文化保护伞,同时,构建起大学生理论素养提升的系统工程,充分考虑内因的决定作用,强化大学生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大力弘扬科学理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之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逐渐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构建和谐校园的更高的层次需求。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取的方法。传统的说教式不仅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而且还冲淡了德育的内容和意义,使德育工作变得单一而乏味,无法使德育内容在学生的心中生根。有鉴于此,教育者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德育目标,尽可能地多采取现场教育、情境教育、榜样教育或角色教育,让学生在亲身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和接受;其次,教育者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延伸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如将德育渗透在其他各育之中,将德育穿插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之中;再次,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应体现出师生平等、民主、互爱互敬、互动互助、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和宗旨,体现出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指导思想;第四,将德育工作架构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之上,把思想道德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是实现德育科学化的必要途径。
  2.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特色校园文化圈,引导大学生重建精神家园
  教育的本质本来就不应该单纯为一种知识的简单传授,还应有文化气质、道德风貌、科学氛围、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熏陶。在普通高校里,广大青年接受的科学文化教育除了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经验外,大多在一系列形式迥异的活动中受到锻造,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科技艺术节等活动……现代教育,更注重人文精神,注重个性发展,通过人与环境达到互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终完成对自己的历练。
  在落实好因人而异、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守住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阵地,适当拓展当前所急需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勤劳节俭、严于律己等的教育和熏陶;在承认价值观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主导价值观。面对当前青少年思想上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应该适当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开展以培养毅力为己任的吃苦教育,以珍视拥有为目的的感恩教育,以生命感悟为途径的历史教育,以陶冶情操为特征的美感教育和一定程度的健康的信仰教育;在学生中颂扬淳朴、真诚、善良、勤劳、谦虚、勇敢、宽容、内敛和乐于奉献的美好人性;抓住自我认同感复苏、个性彰显、偶像和英雄遭遇冷落的时代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走近弱者、关怀弱者的崇高品质。
  大学校园以其独有的平台优势在高校里充当了潜移默化的重要育人功能的载体。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完美地整合,有利于大学生公民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弥补由于家庭教育在教育角色中错位造成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社会痼疾,有利于巩固完善、弘扬发展良好的价值取向。
  3.因势利导借助网络宣传平台,建筑校园文化网络长城
  加强对青年进行网络思想、网络伦理、网络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从思想上筑起防御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长城。我们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积极保护好青年随着网络时代突飞猛进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好的变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网络媒介,它本身并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这种新的知识价值观正在支配着青年人,为新时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基础。我们可以借助这种积极的影响,通过对话、访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使青年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建立网上宣教主阵地,构筑网络长城,传统媒体对社会文化建设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环境“对象”手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要赢得青年的认同,关键是要平等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取得信任。面对网络传媒的异军突起及其后现代的状况,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效回应,牢牢把握网络的主动权,大力加强网络传媒,加强党的宣传喉舌的主阵地建设,发挥传媒的舆论强势,实现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技术创新,利用网络强有力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建立正面宣教信息数据库和网站,丰富美化优化网络先进文化信息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健康向上的电子专栏、教育页面,扩充网络宣传的内容,提高网络的宣传艺术,用先进文化思想、科学知识占网络阵地,清除后现代思潮消极因素和网中丑恶现象,净化网络空气,造成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从而扭转大学校园文化中网络传播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4.完善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从传播学传播有效实现性的理论上看,良好的教育意图最终的实现需要受教育者内心的认同,因此,教育方式的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方式上,要构建贴近青少年的教育话语,消除话语差异。话语或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又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大学生话语知之甚少的老一辈,会和他们达成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更是无从谈起。面对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话语空间,构建贴近大学生的教育话语,消除话语差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任务,是新的话语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当今盛行于青少年之中的网络语言,传达出了只有他们才能读懂的文化底蕴,教育者更不能熟视无睹或全盘否定,而应该通过学习它,熟悉它,来达到正确地引导它,并利用它来构建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焕发时代气息的教育话语,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另外,大学校园文化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有着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而作为教书育人的先锋阵地,广大教职工自身的行为也有着潜移默化的说教作用,创设合理大学校园文化不仅仅是要求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也是对广大教师人员的一个考验和约束,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在育人一方面,以自身行为举止达到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目的,美化校园环境,渲染和谐气氛。与此同时,合理校园文化的创设,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推动和养成,也为教书育人工作提供无污染环境,减轻工作者的压力。教育者还要通过自觉的学习,努力掌握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产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需要。最后,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长效资源,对学生具有持久的约束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合理校园文化,需要每一个有志学生公民付诸努力,打造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而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校园文化的进一步扩充和积蓄,同时为学生公民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纯净环境。在大学校园里,合理的校园文化能够正确引导有序与高雅,文明与科学,帮助大学生公民摒弃庸俗与愚昧、混乱与虚伪,推动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
  【作者简介】张红霞:女,河南温县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鄂温克族传统音乐的旋律特点主要体现在鄂温克族的宫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民歌中,其主要特点:五声音阶式级进的小波浪式旋律线,小波浪线与平行直线的结合运用;旋律进行中四五度跳进;旋律进行中的八度跳进;旋律进行中的六度跳进、七度和下九度、下十度跳进。  【关键词】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0-2  中国
期刊
【摘要】审美文化在当今的文化格局中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成分,同时也是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支点。关于审美文化,已经产生了相当多的理论成果,这当然体现了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对审美文化的理解上,诸多学者的看法还有许多歧义,因而,也就在此所论及的对象上颇多漶漫之处。我的这篇拙文,并非要对审美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清理,却是要从审美文化的立场上来思考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我以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期刊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是其声乐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训练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本文较为详尽地归纳了作曲家为男声中低声部所写的音乐会咏叹调,并从音乐结构等方面简略地涉及了其中几首较为常用的作品,为教学和演唱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咏叹调曲式结构;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
期刊
【摘要】言语行为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是衡量言语行为有效性和合法性的三个方面,而撒谎、欺骗和自欺欺人成为了违反上述三个有效性条件的极端表达。语料研究表明,“陪酒女郎”试图掩饰自己工作内容和性质,其言语行为自始至终都在虚假言语行为的范围内进行,“金钱至上”和“破碎的家庭”形影相随,导致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已经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了,国家在法制层面加以规范这些娱乐场所,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言语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误会,领导的妻子错把来取文件的小郑当成了家政服务,把家政服务当成了丈夫单位同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又充满障碍和误解。那他们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呐?  【关键词】我不知道啊;没事儿;那我跟你说是一样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6-2.5  人物:嫂子 小郑 家政人员  道具:水杯 文件 拖鞋 水果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与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本文结合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发展实践,考虑到构建该学科体系应连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26-2  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小品”一词有很多含义,无论是在佛经、美术界中,还是在文学作品和戏剧形式里,小品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表达方式。时过境迁,小品发展到了当代,受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推动作用,“小品”一词在更多时候被人们理解成一种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形式,特别是东北小品,更是以短小精悍、观赏性强、动作夸张、反映现实生活等特点得到了电视机前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并且逐渐主导了我国小品创作的宏观走向和表演方式,“赵家班”几
期刊
【摘要】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结合动画传播的特点,分析动画传播的时代特征。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微薄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动画;传播;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8-2  一、市场化的浸润  I·罗戈夫用三个部分来理解视觉文化竞技场之场域:“首先,有些图像生
期刊
【摘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关键是利用画面及其辅助手段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常言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那么作为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者又如何把“想到的”通过镜头或其他电视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呢?本文主要研究这个问题。  【关键词】电视文艺;画面;同期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4-2  我国电视始创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
期刊
【摘要】在秦皇岛旅游强劲发展的背景下,观鸟旅游成为重要旅游项目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观鸟旅游翻译人才的短缺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观鸟旅游翻译人才短缺的现状及原因,从人才培养定位,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观鸟旅游与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提出该旅游项目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秦皇岛;观鸟旅游;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项目】秦皇岛市2013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基于秦皇岛观鸟旅游发展的翻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