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闹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融残梅凋,叮咚溪山坳。
  汨汨泉声远,一路逐料峭。
  沙堤团云绕,柳舞绿丝绦。
  迟日晴方宜,淑女步窈窕。
  鸭沐春来早,浅池肥鲤跳。
  莺啼歌北里,燕语话南郊。
  坡岗靥李桃,接天黄金潮。
  蜂蝶花中語,群芳试比俏。
  蝈鸣和蛙噪,絮霏伴斜浇。
  草色于莲青,土酥笋冲霄。
  人勤春不迟,追梦康庄道。
  天君拇指翘,最是人间娇!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的精神风范,追寻和弘扬红色基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触摸“严”的风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个“严”字,蕴含着理想信念、道德涵养、执政操守和清廉准则。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触摸到“三严”的风骨。  在严以修身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信仰至上的风骨。刘少奇、任弼时、蔡和
期刊
陈云,从20岁入党起,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孤苦少年发奋图强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上海青浦练塘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岁丧父,4岁丧母,由舅父廖文光抚养长大。  陈云8岁那年,舅父送他去私塾学文化,接受启蒙教育。后又到练塘贻善初小、青浦乙種商业学校读书。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家帮舅父做家务。一心想继续读书的陈云,愿望终于实现,在练塘公
期刊
龙腾虎跃竞峥嵘,  四秩年华奋进中。  漫道風云多变幻,  弥坚信念自从容。  改革开放鲜花艳,  发展创新硕果丰。  十亿神州齐努力,  辉煌再铸立新功。
期刊
妈妈拥抱梦想,与命运相搏,迎来了春的生机,夏的烂漫,秋的硕果,圆了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的梦。  我爸病逝时,没给妻室儿女留下一砖片瓦,却给妈妈留下三个需要哺育的幼子。这样,将三个孩子养大成人便成了妈妈的梦想。  妈妈不投亲靠友,不携儿女嫁人,决心用自己的双肩撑起这个坍塌的家,用自强奋斗去抗争不幸、去改变命运,去实现梦想。为此,妈妈给人家挑水,洗衣服挣钱养家。妈那不曾挑过水且又瘦弱的肩膀,担起一挑两大
期刊
只有改革,企业才有生机,只有不断地改革开放,企业才能不断地做大、做强。  1970年6月,我接到上级的调令,让我到一个严重亏损企业担任领导。  这个时期正处在一个自我禁锢的年代。当时,整个企业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风气,没有任何约束和管理手段。人人捧着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这样的企业,怎么不亏损?几十年的大锅饭,根深蒂固。但企业也不能这样长期亏损下去,同时职工每月只拿
期刊
土地革命期间,在中共商(城)南县委的领导下,在大别山脉,红军家属和当地进步妇女组成“金刚台上妇女排”,以金刚台为依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冲杀,以惊人的毅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斗争,赢得“三年红旗不倒”的赞誉,创造了鄂豫皖游击战争史上的奇迹。  妇女排诞生  1934年,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皖西北中心区——立煌县(今安徽省金寨县)境内的革命形势日趋严重。在这危急关头,金寨地区
期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本刊特开设党史知识专栏,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的历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期刊
是什么让我热泪盈眶,  因为我看到了梦魂里的故乡。  故乡有我成长的足迹,  故乡有我幸福的怀想,  故乡有我的父老兄弟,  故鄉有我的亲朋街坊。  是什么让我荡气回肠,  巍巍乌蒙耸立凤凰。  我时常在星空望见南斗,  那时节就知道即将迎来东山霞光。  一条小河流向乌江,  一街年市热闹繁忙,  歌声里跳动心潮逐浪,  亭台中汇聚迎春时光。
期刊
70岁的范成芬,本到了应享受天伦的时候,却因老伴的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让她的晚年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15年里,范成芬边照顾老伴边改造各种功能性的照护产品10余种,其中2项产品还获得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范成芬与老伴汪爷爷是武汉一对普通老夫妻,有两个女儿,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武汉,一家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2003年,范成芬发现老伴时常犯糊涂,脾气和行为也变得怪异。有天早上,老伴8时出门
期刊
时间不是美丽的敌人,它让美丽从单纯走向深邃。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勇敢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勇敢时,她可以无往不胜!  1973年,董卿在上海出生。父母都是復旦大学毕业的。她的父亲生长在农村,生活穷困,是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成为高材生,改写了一生的命运。所以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对她施以严格的教育,希望她能拥有自律、顽强、拼搏的品质。  为了培养董卿的文学素养,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