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24日中午,成都市中院就2008年造成四死一伤惨烈后果的“12·14”特大交通肇事案做出一审判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肇事司机孙伟铭死刑。2009年9月8日上午,四川省高院作出二审判决,改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万余起,造成7万多人死亡和30多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其中由酒后驾车引发的死亡事故就占1/4。酒后开车,祸害无穷。世界各国对这种严重的违章行为都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整治法规。
美国:各州对酒驾的处罚虽不相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约束受罚者,并让他们忏悔自己的行为。
双重惩罚在洛杉矶,如果发现酒后开车的驾驶员,除了对其课以罚款外,还强制其花费300美元在自己的汽车上安装一种特别的装置。这种装置对酒精十分敏感,只要有酒味,汽车就无法开动。
忏悔10年在得克萨斯州,因酒后驾车而撞死行人的车主将要面临长达10年之久的“软惩罚”。其主要内容有四项:一,在这10年的惩戒期间,必须将受害者的照片随身携带,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过失杀人的罪过;二,到了每个礼拜日,必须把10美元捐赠给以受害者姓名命名的基金会,三,每逢在受害者忌日的这一天,必须在其墓地前摆上鲜花,深刻忏悔,四,每个月必须用一天的时间,在自己醉酒的酒吧前站着,双手高高举起上面写有“我因酒后开车,不幸撞死人”字样的牌子,向过往的司机现身说法,让他们引以为戒,谨慎驾车。
去当“护士”在加利福尼亚州,酒后开车的车主常常被送去当“护士”,护理的对象是那些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由于整天同那些被汽车撞得断胳膊少腿的伤病员在一起,他们的恻隐和同情之心顿生,对自己的违章行为痛恨不已。
挂上红牌美国俄勒冈州的交警一旦确认车主酒后驾车,会将这辆车的车牌换成红色。此举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警告司机不得再犯,另一方面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警惕。
“枷锁”伺候从2009年元月1日起,美国有6个州开始实施一项新法律:有酒后驾车一次记录的车主必须在仪表盘上安装一个“点火器锁”,车主需先对该锁吹一口气,经检验体内酒精含量不超标时,才能顺利发动汽车。
印度尼西亚:剃光头发司机被确认酒后开车后,会当场罚款,没收驾照,最后被无情地把头发剃掉。“剃光头”的惩罚很有威慑力,司机们十分害怕。
保加利亚:判以重刑对第一次酒后开车的驾驶员,给予教育。倘若第二次重犯,就将处以重刑。
新加坡:扣除积分在新加坡,每个司机共有12个积分。酒后开车一次不但要受重罚,交大笔罚金,而且还要扣掉6分。如果违章两次,驾照就要被吊销。
日本:重罚治罪在日本,驾驶员绝对不可以喝酒。早在2002年6月,日本就对《道路交通法》中酒后驾车的惩罚条例进行了修改,加大了处罚力度。若测出驾车者吹出的气体中酒精的含量超过每升0.15毫克,便要吊销其执照;如果发现超过0.25毫克,要处以1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3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与此同时还要追究供酒人的责任,以破除向司机劝酒的陋习。对于酒后驾车并引发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所进行的处罚则更加严厉,由原来两年以下的徒刑或10万日元以下的处罚增至3年以下的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在2006年再次修改后的《道路交通法》中,又增添了新的条款。例如,对于拒绝接受呼气检查的驾车者,罚金从5万日元增至30万日元以上。再如,乘坐酒后驾车者车辆的其他人员也要被重罚,因为他们没有阻止司机酒后驾车,所以一样有责任。
巴西:送幼儿园在巴西的圣保罗,酒后开车的驾驶员会被送进幼儿园“上学”。他们与孩子们一起,做一种在虚拟的公路和叉道上驾驶儿童玩具汽车的游戏。在少年儿童们的阵阵嘲笑和责备声中检讨自己的错误,进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日后循规蹈矩,安全行车。
澳大利亚:报纸曝光澳大利亚的报纸开辟专栏,刊登“酒后开车者入狱名单”。通过媒体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和督促酒后开车者认真反思,从中汲取教训。
哥仑比亚:观看电影在哥仑比亚,酒后开车的车主会被送到一个内部电影院,“享受”看电影的“优惠”。当然观看的绝非精彩的故事片或优美的风光片,而是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纪录片。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受害人倒在血泊之中的伤亡情景,听到的是他们发出的痛苦呻吟声。面对这一幕幕悲惨凄凉的场面,违规司机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为自己的过失悔恨不已,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图一时之痛快而铸成大错了。
加拿大:监禁坐牢加拿大的法律严格规定,凡酒后开车者罚款1470美元,监禁半年。对引起严重后果、造成人身伤害和死亡的司机,分别判处10年和14年的监禁。
越南:喷涂油漆对于酒后开车者,越南交警会用喷涂枪来对付。喷涂在车上的这种油漆难以擦洗掉,即使违章者当时逃之夭夭,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缉拿。
瑞典:反思30天在瑞典,如果查到司机喝了两罐啤酒后还开车,那么他得交出驾证,同时还要出庭接受传讯。瑞典设有专门的复员中心,供酒后驾车司机改过自新用,时间至少30天,费用自付。
强制戒酒瑞典的交警如果发现驾驶员酒后开车,经检验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1‰时,便送他们去戒酒医院,强制治疗3个月。
德国:监控观察从上个世纪以来,德国就加强了对醉酒驾车的监管。凡查明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03%的一律罚款,到了0.05%就吊销驾证1个月。倘若执迷不悟,继续饮酒,等待他的将是更高的罚款,吊销驾证3个月。另外,司机还要受到180天的监控观察,在此期间继续饮酒的违规者将终生不得驾车。
处罚步行对于违章司机,德国曼海姆市的处罚别具一格:用警车将他们拉到郊外的偏僻荒凉之处,然后命令其徒步返回。此举在惩罚的同时,又让他们边步行边反思。
英国:从重处罚在英国,对于酒后驾车者,初犯吊销驾证1年;重犯吊销驾证3年,同时罚款1000欧元;如果在10年之内有3次被判为酒后驾车,那么吊销驾证的时间将长达109年。一旦发生事故,终生不得再开车,而且要受到重罚。
法国:巨额赔偿在葡萄酒消费量名列世界前茅的法国,对醉酒驾车十分敏感,处罚起来从不心慈手软。违者不仅会被罚款、扣分,而且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该国法律规定,1升血液中酒精度达5毫克时(大约为法国红葡萄酒两杯的量),即为违规,处以135欧元和扣6个点的处罚。超过8毫克时,处以4500欧元的罚款,并没收驾照3年。如果重犯的话,那就要入狱4年,罚款9000欧元。倘若醉酒司机因车祸导致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使他人致伤致残,司机必须支付包括医疗费用在内的巨额赔偿。
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万余起,造成7万多人死亡和30多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其中由酒后驾车引发的死亡事故就占1/4。酒后开车,祸害无穷。世界各国对这种严重的违章行为都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整治法规。
美国:各州对酒驾的处罚虽不相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约束受罚者,并让他们忏悔自己的行为。
双重惩罚在洛杉矶,如果发现酒后开车的驾驶员,除了对其课以罚款外,还强制其花费300美元在自己的汽车上安装一种特别的装置。这种装置对酒精十分敏感,只要有酒味,汽车就无法开动。
忏悔10年在得克萨斯州,因酒后驾车而撞死行人的车主将要面临长达10年之久的“软惩罚”。其主要内容有四项:一,在这10年的惩戒期间,必须将受害者的照片随身携带,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过失杀人的罪过;二,到了每个礼拜日,必须把10美元捐赠给以受害者姓名命名的基金会,三,每逢在受害者忌日的这一天,必须在其墓地前摆上鲜花,深刻忏悔,四,每个月必须用一天的时间,在自己醉酒的酒吧前站着,双手高高举起上面写有“我因酒后开车,不幸撞死人”字样的牌子,向过往的司机现身说法,让他们引以为戒,谨慎驾车。
去当“护士”在加利福尼亚州,酒后开车的车主常常被送去当“护士”,护理的对象是那些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由于整天同那些被汽车撞得断胳膊少腿的伤病员在一起,他们的恻隐和同情之心顿生,对自己的违章行为痛恨不已。
挂上红牌美国俄勒冈州的交警一旦确认车主酒后驾车,会将这辆车的车牌换成红色。此举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警告司机不得再犯,另一方面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警惕。
“枷锁”伺候从2009年元月1日起,美国有6个州开始实施一项新法律:有酒后驾车一次记录的车主必须在仪表盘上安装一个“点火器锁”,车主需先对该锁吹一口气,经检验体内酒精含量不超标时,才能顺利发动汽车。
印度尼西亚:剃光头发司机被确认酒后开车后,会当场罚款,没收驾照,最后被无情地把头发剃掉。“剃光头”的惩罚很有威慑力,司机们十分害怕。
保加利亚:判以重刑对第一次酒后开车的驾驶员,给予教育。倘若第二次重犯,就将处以重刑。
新加坡:扣除积分在新加坡,每个司机共有12个积分。酒后开车一次不但要受重罚,交大笔罚金,而且还要扣掉6分。如果违章两次,驾照就要被吊销。
日本:重罚治罪在日本,驾驶员绝对不可以喝酒。早在2002年6月,日本就对《道路交通法》中酒后驾车的惩罚条例进行了修改,加大了处罚力度。若测出驾车者吹出的气体中酒精的含量超过每升0.15毫克,便要吊销其执照;如果发现超过0.25毫克,要处以1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3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与此同时还要追究供酒人的责任,以破除向司机劝酒的陋习。对于酒后驾车并引发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所进行的处罚则更加严厉,由原来两年以下的徒刑或10万日元以下的处罚增至3年以下的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在2006年再次修改后的《道路交通法》中,又增添了新的条款。例如,对于拒绝接受呼气检查的驾车者,罚金从5万日元增至30万日元以上。再如,乘坐酒后驾车者车辆的其他人员也要被重罚,因为他们没有阻止司机酒后驾车,所以一样有责任。
巴西:送幼儿园在巴西的圣保罗,酒后开车的驾驶员会被送进幼儿园“上学”。他们与孩子们一起,做一种在虚拟的公路和叉道上驾驶儿童玩具汽车的游戏。在少年儿童们的阵阵嘲笑和责备声中检讨自己的错误,进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日后循规蹈矩,安全行车。
澳大利亚:报纸曝光澳大利亚的报纸开辟专栏,刊登“酒后开车者入狱名单”。通过媒体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和督促酒后开车者认真反思,从中汲取教训。
哥仑比亚:观看电影在哥仑比亚,酒后开车的车主会被送到一个内部电影院,“享受”看电影的“优惠”。当然观看的绝非精彩的故事片或优美的风光片,而是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纪录片。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受害人倒在血泊之中的伤亡情景,听到的是他们发出的痛苦呻吟声。面对这一幕幕悲惨凄凉的场面,违规司机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为自己的过失悔恨不已,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图一时之痛快而铸成大错了。
加拿大:监禁坐牢加拿大的法律严格规定,凡酒后开车者罚款1470美元,监禁半年。对引起严重后果、造成人身伤害和死亡的司机,分别判处10年和14年的监禁。
越南:喷涂油漆对于酒后开车者,越南交警会用喷涂枪来对付。喷涂在车上的这种油漆难以擦洗掉,即使违章者当时逃之夭夭,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缉拿。
瑞典:反思30天在瑞典,如果查到司机喝了两罐啤酒后还开车,那么他得交出驾证,同时还要出庭接受传讯。瑞典设有专门的复员中心,供酒后驾车司机改过自新用,时间至少30天,费用自付。
强制戒酒瑞典的交警如果发现驾驶员酒后开车,经检验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1‰时,便送他们去戒酒医院,强制治疗3个月。
德国:监控观察从上个世纪以来,德国就加强了对醉酒驾车的监管。凡查明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03%的一律罚款,到了0.05%就吊销驾证1个月。倘若执迷不悟,继续饮酒,等待他的将是更高的罚款,吊销驾证3个月。另外,司机还要受到180天的监控观察,在此期间继续饮酒的违规者将终生不得驾车。
处罚步行对于违章司机,德国曼海姆市的处罚别具一格:用警车将他们拉到郊外的偏僻荒凉之处,然后命令其徒步返回。此举在惩罚的同时,又让他们边步行边反思。
英国:从重处罚在英国,对于酒后驾车者,初犯吊销驾证1年;重犯吊销驾证3年,同时罚款1000欧元;如果在10年之内有3次被判为酒后驾车,那么吊销驾证的时间将长达109年。一旦发生事故,终生不得再开车,而且要受到重罚。
法国:巨额赔偿在葡萄酒消费量名列世界前茅的法国,对醉酒驾车十分敏感,处罚起来从不心慈手软。违者不仅会被罚款、扣分,而且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该国法律规定,1升血液中酒精度达5毫克时(大约为法国红葡萄酒两杯的量),即为违规,处以135欧元和扣6个点的处罚。超过8毫克时,处以4500欧元的罚款,并没收驾照3年。如果重犯的话,那就要入狱4年,罚款9000欧元。倘若醉酒司机因车祸导致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使他人致伤致残,司机必须支付包括医疗费用在内的巨额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