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医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思考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书记曾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就说明健康在我们国家的有多么的重要了,全民健身就能促進全民健康,而广大群众的健康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体育强国建设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大事。之所以提出“体医结合”,是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大健康的理念必定会推进中国的健康建设,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钱,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促进全民健康比治疗疾病更加尤为重要。
  关键词:体育结合;医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体医结合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它的意思就是把体育与医疗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体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的相互融合。体医结合不仅仅是要把两个学科领域内的技术手段互补和运用,还要在思想上、理论研究上多方面和层次的紧密结合。它的精髓是体育学科提供的是手段和方法,而医学学科提供的是思路和路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是结合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就有强身健体的导引术。体医结合的想法和思路的提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它不但解决了体育和医疗不同体系之间的分歧和差异,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有效的促进健康、保障运动损伤的科学体系,使医学类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也使得体育类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体医结合不但可以做到预防疾病,还可以治疗隐患和康复损伤的身体,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
  一、体医结合的发展思路
  2018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召开之际,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胡扬曾发表言论说过,全民运动全名健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大健康大参与时代已经到来,但如果想要把全民健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领域,就必须提倡科学健身和锻炼。想要把科学的锻炼方法推广给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要把体育和医学结合起来,需要既懂得锻炼的手段有懂得医学保健的知识的综合人才,才能指导人们科学健身,促进全民科学健身。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想要发展体医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体医结合在实施时的方法和举措。明确体医结合在促进全民科学健身,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重要性。健康中国和医疗中国是不一样的。对于健康我们要做的是未雨绸缪而不要亡羊补牢,提高国家的资源投入,发挥积极作用,宣传科学健身的重要意义。构建体医结合体系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建立和完善各种运动处方库、体质健康监测体系、运动风险评估体系,做到真正的科学运动。
  第二、从传统医学入手,重视和体育科学的结合。传统医学中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方法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比如其中的引导术,它就能很好的诠释体医结合的思想。推动体医结合的同时加对广大群众的科学指导,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充分挖掘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弘扬我们的传统医学。
  第三、在开展体医结合的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到重点人群,并关注特殊群体。对于这些群体的体质健康要进行有计划的干预。尤其对于青少年,要关注他们的爱好,培养青少年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保证学生每天体育运动要多于一个小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另外还要提倡政府建更多的公共活动场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运动场所。
  第四、在体医结合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需要诸多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助。体育和医疗都是推动健康中国的共同动力,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发挥二者的作用,否则体医结合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推行体医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政策融入、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二、医学院校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
  现在医院的医生们,很多都知道体育运动在锻炼身体器官功能和防治慢病的上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会建议很多患者要增加运动和体育锻炼,但很少的医生会告诉你怎么去运动和锻炼,什么才是科学的锻炼。这样就需要让医生拓展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国务院曾明确发文指出: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国家体育总局也做出过相关的部署工作,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人员,使他们有能力科学的开具运动处方。北京体育大学就承办了我国第一期运动处方师培训班。这次培训意义重大而深远,邀请了国内运动和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这些专家都有很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给予受培训的人员,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授课和考核认证的形式对学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培训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医务人员培训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个是为社会指导员培训医学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性的体医结合型的高级人才。整合国内外体育与医疗领域的优质科技资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运动处方师,服务于广大国民,促进全面健康。
  医学类院校在开展体医结合的道路上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依托中医运动医学可以开设运动医学专业。在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加入运动康复、运动保健等体育方面的基础课,第二,武医结合是实现体医结合之路的必经途径。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其内在的养气养生的精髓和当今社会需求不谋而合。第三,医学类学生学习运动康复和运动保健等方面的课程有医学基础,比较容易学得来,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更能体现体医结合所带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翠珍,孙庭汉.医体结合成就健康之完美——医疗体育在医学院校开展的必要性探析[J].中国市场,2011(18):182-183.
  [2]张宏春.军体拳运动处方教学训练对改善国防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0,17(5):64-68.
  [3]王群.新医改背景下“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人才,2012(4):185-186.
  [4]傅兰英.特色体育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9):48-49.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篮球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技意识等有重要作用。教师为提升篮球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与成绩,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掌握战术思维,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效提升篮球成绩。本文通过对大学篮球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希望为大学篮球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篮球;教学;战术意识  在高校体
案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初中阶段女生的力量素质远远低于男生,现阶段实心球为所有学生的必修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