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为临床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并行正畸治疗而拔除新鲜下颌第一前磨牙患者56例(56颗),按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及桩核冠修复方法分为A、B、C、D、E、F、G、H组,共8组,每组7颗,建立重度楔状缺损牙模型后,测试各组经桩核冠修复后的抗折性能。结果 A组抗折载荷高于E组(P<0.05),B组抗折载荷高于F组(P<0.05),F组抗折载荷高于E组(P<0.05),G组抗折载荷高于H组(P<0.05),其中B组、F组可修复折裂比例均为42.86%,而其余各组可修复折裂比例均为0。结论对重度楔状缺损牙体进行桩核冠修复时,保留颊侧悬突牙体组织可提高其抗折性能,桩核冠修复时不建议制备牙本质肩领,同时采取纤维桩核修复能促进牙体折裂后的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