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眼球摘除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评分(HAMA评分)、焦虑评分(HAMD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时缓解术前患者的不良情绪,出院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都较好,因此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现今信息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还应具备信息素养.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预备主力军,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实力,也关系到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本研究以Z民族大学为田野调查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个体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基于文化适应理论模型框架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是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教学公共性是大学教师应当恪守的基本教学道德,要求大学教师不能以“学术自由”为借口在课堂上讲授违反教学公共性的“知识”.大学教学公共性具有公益性、共在性、共价值性,主要包括教师身份的公共性、教学权力的公共性和教学知识的公共性三大核心要素.大学教学非公共性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大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个人角色方面的非公共性,表现在大学教师的教学价值观、角色扮演、教学均衡性、教学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教学公共目标的实现和效益.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道德建设要针对大学教学非公共性问题,夯实大学教学公共性的价值基础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患儿接受抚触护理对其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抚触护理,比较2组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短,且护理后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上运用抚触护理有利于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