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让我成条龙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秀的脸庞、单薄的身躯,还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初见赵龙,很难把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和传闻中那个全县有名的“烟状元”联系到一起。然而,伴随着交谈的深入,两者便逐渐融合到了一起,赵龙种烟致富的传奇经历也在他的娓娓道来之中清晰起来:“以前种烟总赔钱,乡亲们笑话我不是‘赵龙’而是‘赵虫’,是远程教育帮助了我,让我终于化成了‘龙’!”
  故事得从几年前说起。赵龙自打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乡——辽宁省昌图县三道林子村当村官。当年他刚参加工作,就注意到乡亲们几辈子都种玉米,累得够呛不说,钱却没挣着多少。头脑一向活泛的他可不愿意走这条老路,听乡农技站说种黄烟能挣钱,便拔掉了玉米秧子,栽上了烟草苗。本以为这下能挣大钱了,可毕竟一没技术二没门路,结果,几年黄烟种下来,赵龙还是闹个马超战张飞——将打将。这村里人可就笑话开了,都拿他的名字打趣,说“赵龙名叫龙,种烟就成虫”,一时间闹得他是心灰意冷。
  正当赵龙准备把烟苗都铲了不干了的时候,县远程办得知了他的情况,主动找上门来:“咱昌图黄烟历来卖得好,三道林子这疙瘩还特适合种植,这么好的财路,咋能撤步呢?”“可咱没技术没门路的……”“这你就放心吧,我们帮你想办法。”一席话,把赵龙说得又恢复了底气。他重打锣鼓另开张,准备要用远程教育来帮自个儿好好种种这黄烟了。
  这远程教育一发力,赵龙立马感觉不一样了。在县远程办的指导下,他成了村站点的常客,有事没事的就去站点里看看有没有关于烟草种植的新课件。站点管理员对他也多加关照,只要有了关于烟草种植的最新信息,就赶紧告诉他,还特意将相关种植技术刻录成光盘,送到他家里。一来二去,赵龙种烟的水平噌噌见长,再提起咋种黄烟来,那可是头头是道了。这下他真切感受到远程教育还真帮了自己的大忙了。
  说帮忙,就帮忙。这不,正值盛夏6月,忽然连降两天大雨,赵龙的烟地里出现了积水。他急忙和老婆顶着雨去地里排水,忙活了一天一夜,积水是排完了,可烟叶还是打蔫,有的甚至已经倒伏在了田垄上。这下他老婆可急坏了,这烟叶不是要完么?可赵龙没慌,他来到站点,仔细在远教平臺上查找资料,又通过视频向县远程办协调来的专家请教,终于找到了洪涝导致烟株萎蔫的治疗办法。回到地里,他对雨水浸泡时间较长的烟叶适当补施叶面肥,确保烟株恢复正常生长,并进行药剂灌根预防灾后烟叶病害发生。经过一番紧急施救,95%的烟株又都精神抖擞了。看到这次暴雨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赵龙不由得感叹:“没有远教,我这一年的投入又得打水漂。”
  就这样,靠着远教的帮忙,赵龙的黄烟是越种越好,也越种越富。几年下来,他的烟田就扩大到了50多亩,还新建了3座烤烟房,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烟状元。乡亲们也服气了,都说:“赵龙如今可真成龙了。”但赵龙可没自满:“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还是在远教平台的启发下,他张罗成立了三道林子村黄烟种植合作社,还成为了其中的技术骨干。他这骨干都干啥?就是用远程教育帮老少爷们儿一起种黄烟。白天,他和社员们在烟田里忙活; 晚上,他把社员们召集到村站点,现身说法地利用远教平台教授大家种植技术。学的时间长了,乡亲们都觉得“远教真好,出力不少”。就说那一年9月20日,得到县气象局预报,22日将出现霜冻天气,赵龙马上找到种烟户们,把大家聚到远教播放室,利用远教网查找防霜冻措施,最终确定用烟雾法来防霜。21日晚,烟农们按照网上指示的操作方法,在地头上风口处放置了半干的杂草和柴火等燃料。为掌握好点火时间,赵龙彻夜未眠,严密监控着室外天气变化。在来霜前1小时左右他向烟农发出点火号令,很快烟地上空就形成了一层烟雾层,保护了烟叶免遭霜冻。就这一下,每亩烟田就挽回损失200多块!你说远教给力不?!
  如今的三道林子村,早成了赫赫有名的黄烟专业村,乡亲们都感谢赵龙和他忙活的远程教育。赵龙却说:“别谢我了。我自己都得谢远程教育呢,没它,我能在致富路上成条龙吗?”这正是“不懂技术没门路,发家路上犯迷糊,全靠远教伸热手,助你助我化成龙”。
其他文献
她是城市里长大的女孩,毕业后却毅然选择到农村的天地扎根,怀着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赤子之情,在默默奉献中追求事业的价值。她是意志坚定的青年,当同批入村的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纷纷选择回城工作时,她却执着地坚守在远程教育管理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唱响着青春之歌。她——就是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武川新村社区站点管理员王东梅。  选择了就不放弃  2009年,王东梅从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来到武川新村社区从事
期刊
“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具体说,延安是红军长征“落脚点”和抗日战争“出发点”——毛泽东这样评价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党中央在延安的13个春秋,是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革命遗迹。今天,延安市委组织部继往开来,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按照“远程教育+专家教学+红色基地+红色课件”的
期刊
四月的塞外,远山含翠,柳绿花红,肥沃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燕山腹地,长城脚下,勤劳勇敢的滦平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绵延着几千年致富的梦想。就像阳光从不吝惜对大地的给予,总是在需要时光芒普照;就像春雨从不错过对草木的滋润,总是及时地随风潜入阡陌——滦平县的远教人也一直在为当代滦平人的筑富之梦添砖加瓦,为此奋进不息、创新不止,学讲方法、用讲实效。应运而生的“三三工作法”,承载了滦平远教人的心血和期待,也悄然
期刊
“小唐,你帮我看看我这电脑上的远教教学视频怎么点开就变黑屏了呢?”“哦,这个好解决,你看这里提示有一个插件没有安装好,只要点击下载安装就行了。”每次组织村民参加远教培训活动,小唐都会耐心地向大家传授知识、提供指導。小唐名叫唐伟豪,是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竹山桥镇渲溪村的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助理。回想起刚到农村工作时的懵懂和迷茫,他坦言是远程教育为自己打开了工作的思路、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在小唐
期刊
共和国煤都的盛誉铸就了老工业基地的赫赫声名,雷锋精神发祥地的荣光打造出鼓舞国人的崇高情怀。在盛夏的阳光沐浴下,记者来到了辽宁省抚顺市这块生机勃勃的热土,近距离感受了这里的远教人如何据厚重历史、创崭新未来。2015年年初,抚顺市党员教育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高科技手段,打出了“电视新闻”“党建专栏”“纪实短片”这“三张牌”,经历过两千年岁月洗礼的古城唱响了辽东大地上的党建好声音。  第一张牌:
期刊
面对命运的挑战不退缩,他将压力踩在脚下筑起成长的阶梯;心怀乡亲的福祉不忘记,他把解决百姓疾苦贯彻在每一次行动中。饱经风霜却初衷不改,历尽沧桑而豪情永在。他像一团火,燃烧生命送出光热;他像一颗星,奉献自我点亮夜空。  張传银——安徽省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明光市个民协会党支部副书记。这位转业军人用诚信之心经营企业,用无私之爱帮助群众,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城市之光的新时代内涵。  经营企业,他将诚信视为立足
期刊
湖南省沅江市新湾镇新湾村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小村庄,这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大户郭太平。作为新湾村远教站点的管理员,郭太平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刻苦钻研,不仅自己掌握了科学的养鸡技术,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特种养鸡的致富路。  2002年,刚从中专毕业的郭太平凭着一腔创业的热情,从武汉购进了几千只鸡苗。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养殖过程中鸡病死大半,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几百只鸡又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只能任
期刊
不能就远教搞远教,远教部门必须积极整合资源,避免单打独斗,这已经成为全国远教人的共识。然而,笔者在与远教同仁交流的过程中,也常听有些同志说,远教部门言微权小、人力有限,即使想整合资源也经常力不从心,折腾不少,成果却不大。对这样的说法,笔者颇不以为然。  远教部门不是组织部关键科室,权力有限;远教部门人员配置较少,精力被日常工作分散——这些因素诚然制约了远教部门整合资源的力度。然而,九万里风,起于萍
期刊
“乡亲们,今晚7点钟市远程办联合市科协将在我们社区门口举办远教科普惠民活动,不仅有电影看,还有专家医生免费为大家看病,请大家早点来啊!”田店镇富水社区的远教大喇叭里传来何红英亲切的声音。何红英是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富水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兼远教站点管理员,因为她热心助人,又经常组织文体活动,所以深得乡亲们的信任,每次她在村里发出啥通知,大家伙都纷纷响应。  2010年,居民田年生承包了二十亩鱼塘,可刚投
期刊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环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重要保证。当前,党员教育工作要以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务实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着力解决重视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自觉决定行动自觉。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仍是制约党员教育工作的关键。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正视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