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一线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晚期胃癌患者一线诱导化疗后应用卡培他滨或替吉奥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5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一线诱导化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根据维持治疗的药物不同分为卡培他滨组(76例)与替吉奥组(79例).卡培他滨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替吉奥组采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疗效指标.结果 卡培他滨组近期疾病控制率80.26%与替吉奥组的79.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不适、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伤、乏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少数患者出现3~4级不良反应,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卡培他滨组总生存时间(16.1±2.3)个月,疾病进展时间(8.6±1.4)个月;替吉奥组总生存时间(16.5±2.4)个月,疾病进展时间(9.0±1.6)个月.两组总生存时间、疾病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与替吉奥在晚期胃癌患者一线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中应用疗效相当,均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少.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行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水飞蓟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26.34±3.55)μ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55±20.09)U/L低于对照组的(28.63±3.61)μmol/L、(62.65±20.75)U/L,白蛋白(37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 1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应用氟达拉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217.4±36.1)U/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36.9±7.8)ng/L、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与传统开腹手术(OS)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90例直肠癌患者,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疾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1.21±5.87)ml少于A组的(86.32±7.34)ml,手术时间(2.68±0.11)h、首次排气时间(2.21±0
目的 探究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B组患者仅接受匹维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日排便次数、排便急迫天数及腹部不适评分.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8.08%高于B组的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排便次数、排便急迫天数、腹部不适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便次数、
目的 研究神经性耳鸣应用高压氧联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项[耳鸣致残量表(TH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HI、AIS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目的 探究胃苏颗粒+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9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32(IL-3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目的 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口腔修复前,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美观效果及咀嚼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美观效果评分(8.67±1.28)分及咀嚼功能评分(8.67±1.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62±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TDF)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与谷丙转氨酶(ALT)]、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评分及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TBIL(70.4±22.6)μmo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脑梗死患者,予以MR扩散加权成像、T2加权像扫描.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T2加权像的诊断准确率;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其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超急性期、急性期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病灶中心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结果 MR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T2加权像的8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患者病灶中心区ADC为(3.92±1.4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效果.方法 8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5.33±2.33)、(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