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切断桡神经浅支的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2月,应用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切断桡神经浅支的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8例,并重建指腹感觉。男18例,女10例;年龄18 ~ 58岁,平均32.4岁。致伤原因:机器挤伤15例,绞伤6例,压砸伤4例,切割伤3例。指腹缺损范围:2.5 cm × 2.0 cm ~ 4.5 cm × 3.0 cm。

结果

2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 ~ 25个月,平均18.3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指腹感觉S3+,静止两点辨别觉4.1 ~ 6.3 mm,平均5.0 mm,皮瓣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供区无瘢痕挛缩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21指,良7指,优良率为100%,按照Michigan手外科问卷评定患者对拇指术后外观的满意度评定,非常满意20例,满意8例。

结论

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切断桡神经浅支的改良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一次性完成软组织覆盖及重建指腹感觉的优点,术后供、受区功能满意,是治疗指腹缺损并重建指腹感觉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皮博地煤炭公司在依利诺斯州西南的美利莎生产矿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运输系统.其中的一套系统--灵活的输送机FCT美利莎矿处于领先地位.这套系统是皮博地公司与久益采煤设备公司
目的探讨儿童内踝车轮绞伤的伤情特点,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内踝车轮绞伤患儿68例,按照内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伤情特点进行自定义分型,针对不同的分型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Ⅰ型18例:单纯内踝部皮肤挫裂伤,行清创缝合术;Ⅱ型19例:内踝部位皮肤撕脱伤或缺损合并深层肌腱、韧带或神经、血管损伤,行清创缝合、植皮或皮瓣修复,同时修复神经、血管、肌腱、韧带等
民航空中管制对航空器进行指挥和调度主要通过雷达和VHF信号实现.为了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广,通常将设备安装在海拔相对高且无遮挡的区域上.这些台站的地理位置间隔较远,环境条
目的总结游离移植纯静脉皮瓣的特点,探讨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5例纯静脉皮瓣修复手指和手背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对皮瓣外观、浅感觉及患指的活动度进行评价。结果25例均获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2周,23例纯静脉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大部分成活,周缘出现2 ~ 4 mm淤黑,经换药后脱痂愈合。皮瓣成活后4周左右色泽逐渐偏暗,质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胫后动脉链式穿支吻合支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4月,应用逆行胫后动脉链式穿支吻合支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骨前内侧软组织缺损6例,供区的修复采用皮下游离皮肤拉紧缝合3例,游离大张中厚皮片植皮3例;手术距创伤时间:创伤后3 h ~ 23年。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最小8 cm × 6 cm,最大13 cm × 8 cm
自2008年至今,棉花颜色级验证和试点已经进行了九年.国家已于2013年9月1日起在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这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向全面仪器化检验迈进的关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足跟后区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足跟后区组织缺损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 ~ 55岁。其中9例为跟腱合并足跟后区皮肤缺损(其中7例合并胫、腓骨骨折),7例为跟腱、足跟后区皮肤合并跟骨骨折或部分跟骨缺损(其中5例合并股骨及胫骨干骨折),足跟后区组织缺损面积7.0 cm × 10.5 cm ~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