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盾构施工设备维修管理是地铁运营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维修计划和工单管理的基础上,加强设备管理、维修计划管理、维修进度管理,优化地铁盾构施工设备维修管理,提高地铁综合维修保障能力,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设备管理;盾构维保技术
前言
地铁设备的维修保养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地铁安全运营的保障。如何管理好地铁设备,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安全性,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已成为地铁运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1盾构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完整的盾构购租比分析及资金筹划
在不断精细化分工的管理模式下,目前国内大型施工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地铁或者盾构施工专业公司。在此类企业中,盾构机因其庞大的采购金额,成为是企业的主要设备资产,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融资租赁、分期采购或经营租赁是常用形式,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对企业最有利,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多方面的权衡,资金流是否充足,预期收益如何、后续项目能否跟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企业往往是本着全力完成经营指标,尽量多投标,多到手任务,导致企业有了项目,现有盾构机不能协调,就会继续采购,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导致企业资金压力过大,会继续加大投标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1.2没有专业的设备维护保养团队
对设备管理重进度,轻保养,设备维护保养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没有形成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在中国地铁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建设从中标到上场到掘进完工,工期节点排的相当紧凑,在任何环节稍有迟滞,项目就必须昼夜赶工期。项目部在保业主施工节点的前提下,肯定会不断督促盾构作业及劳务分包队伍赶进度,设备操作及维保人员在赶工的情况下经常对设备规程置之不理。因此设备保养不到位、设备故障高居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盾构机为公司采购,项目使用,公司一般根据中标单价、结合行业概算定额、项目实际情况核定固定的责任成本金额,收取项目盾构设备使用费。设备使用过程中,工程施工企业总部和项目部往往距离远,鞭长莫及,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情况下,项目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责任和义务往往不挂钩,项目人员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该做的保养省略,要做的修理一拖再拖。再者施工项目人员流动性强,加之没有形成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或者企业制度不完善,或执行、贯彻落实不到位,设备保养落后就成为常态。
1.3盾构劳动岗位劳动强度和薪资不成比例
设备操作人员岗位责任意识差在盾构施工中,盾构司机等盾构后配套附属作业人员因为常年在隧道内作业,工作环境艰苦,盾构作业昼夜施工的特点,企业普遍欠缺操作人员,在人员不充足的情况下,有些企业采用的是两班倒制,一般作业人员工作时长在12小时左右,工作辛苦,但盾构作业人员的薪酬和福利没有相应的提高,企业人文关怀不够,导致盾构作业人员薪资和付出不成比例,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企业员工从个人角度更愿意选择地面、办公室等管理性的工作,不愿从事强度高、环境辛苦的岗位。因此,对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保养不到位,只管使用不管维护。
1.4盾构维保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盾构施工企业员工招聘,土木、工程专业居多,机电、设备操控等专业人员,在校内对盾构这种专业的地铁掘进设备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盾构施工深入地下,长期不见阳光,工作时间长,相比其他企业,工作环境较艰苦。愿意从事盾构施工并长期坚持的人员较少,且不断流失。企业只能引导其他专业人员到盾构操作岗位工作,造成盾构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性不够,只能是边干边学,极易造成设备事故及施工安全事故。
2地铁盾构施工设备管理及盾构维保技术
2.1固定设备养修团队,落实设备责任到人制度
盾构设备应落实机长制,并固定到人,实行人随机走,并提供盾构专门的岗位上升通道。在施工中制定详细的台账,包括盾构机的维修保养记录、设备养护成本、掘进里程等数据,根据设备购置金额、使用年限编制设备使用责任成本。根据设备台账,制定详细的设备责任到人制度,分解设备使用过程,根据过程分解到人,制定详细的分步操作流程。劳务分包队伍要严格执行设备操作流程制度,并定期考核,项目设置专门的设备安全运行监督岗,杜绝设备带故障操作,杜绝人为故障发生。在正常磨损外的设备损坏由劳务分包队伍承担。通过核算制定节约或超额的奖惩措施,真正激发盾构操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加责任心,把工资绩效与设备的使用周期、消耗费用挂钩。
2.2培养企业自有的稳定盾构施工维保团队
根据公司盾构机规模,盾构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设立专门的机械分公司,专门负责盾构机的养护。在履行好基本职责的基础上,机械分公司即可成为公司设备的创效主体,成为公司机关业务部门设备管理的抓手和延伸,公司应聘请部分盾构机电技术人员,通过学校培训和施工现场摸索,逐步形成专业的盾构维保团队。提高专业团队的薪金水平,降低跳槽转岗率。公司要制定长远的盾构人才培养计划,组建专门的负责培训部门,制定定期的培训计划,编写内部培训教材。项目施工中组织经验学习,完工项目,组织盾构人员撰写经验、心得材料,逐步积累盾构维保经验。
2.3实行单机单车核算,清楚核算盾构成本,实现设备和人员考核挂钩的机制
单机单车核算推行良好的情况下能有效的控制盾构机配件及油料消耗,能合理控制机械使用成本,并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实现设备管理创效。对盾构机运行单机单车核算,通过每月严格监控每台设备水、电、物料消耗、配件消耗、维修保养记录、养护成本、人员工资、掘进里程等数据,通过详细的台账登记核算出每台设备的单机成本,分析各项成本费用变化情况,及时核算盾构设备的运行盈亏变化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并可根据综合评定对盾构人员进行奖罚。
3盾构机维保注意事项
盾构机维保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习惯性错误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盲目的进行拆卸。盲目拆卸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直接降低设备的性能,使设备出现动力不足等问题,这樣既影响原来的故障的有效排除,同时也使新的故障不断的出现。所以,一旦设备有故障产生,就尽可能通过仪器的使用完成检测,同时根据“望、闻、问、切、查、试”或者是“排除法”以及“比较法”等不同的方法作出判断,将障碍排除;(2)盲目换零部件:维护修理时不清楚性能就换零部件,这样就会把原来可以修复、或是根本没问题的部件给换掉,浪费了资源,却也得不到结果;(3)配件购置质量差:市场上经常有不合格的配件出现,有的是因为库存时间太长、有的是因为性能不好、有的配件本身就不能被使用,企业为了省钱直接采购这些不合格的配件,使用安装后引起故障;(4)不检测零件的作业间隙:在不同的部位、机型、运动精度上的检测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维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测量,特别是不了解相关的参数的第一次拆卸或者没有测量而盲目的装配或者是拆卸,都会使零件过早的因磨损和烧蚀等原因提前报废;(5)随意调整各系统的参数:各系统的参数设定必须由生产厂家专业人员调整,严禁随意调整各系统参数。
结论
正确的操作安全和维护保养是盾构机能够在合理的操作模式下正常工作,并且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建立和保持一个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的管理程序,指导设备的正确使用,预防性维修和合理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维保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论盾构施工项目设备管理[J].经济师,2018(11):292-293.
[2]喻学华.盾构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分析[J].门窗,2012(12):91-92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设备管理;盾构维保技术
前言
地铁设备的维修保养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地铁安全运营的保障。如何管理好地铁设备,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安全性,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已成为地铁运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1盾构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完整的盾构购租比分析及资金筹划
在不断精细化分工的管理模式下,目前国内大型施工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地铁或者盾构施工专业公司。在此类企业中,盾构机因其庞大的采购金额,成为是企业的主要设备资产,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融资租赁、分期采购或经营租赁是常用形式,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对企业最有利,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多方面的权衡,资金流是否充足,预期收益如何、后续项目能否跟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企业往往是本着全力完成经营指标,尽量多投标,多到手任务,导致企业有了项目,现有盾构机不能协调,就会继续采购,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导致企业资金压力过大,会继续加大投标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1.2没有专业的设备维护保养团队
对设备管理重进度,轻保养,设备维护保养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没有形成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在中国地铁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建设从中标到上场到掘进完工,工期节点排的相当紧凑,在任何环节稍有迟滞,项目就必须昼夜赶工期。项目部在保业主施工节点的前提下,肯定会不断督促盾构作业及劳务分包队伍赶进度,设备操作及维保人员在赶工的情况下经常对设备规程置之不理。因此设备保养不到位、设备故障高居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盾构机为公司采购,项目使用,公司一般根据中标单价、结合行业概算定额、项目实际情况核定固定的责任成本金额,收取项目盾构设备使用费。设备使用过程中,工程施工企业总部和项目部往往距离远,鞭长莫及,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情况下,项目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责任和义务往往不挂钩,项目人员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该做的保养省略,要做的修理一拖再拖。再者施工项目人员流动性强,加之没有形成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或者企业制度不完善,或执行、贯彻落实不到位,设备保养落后就成为常态。
1.3盾构劳动岗位劳动强度和薪资不成比例
设备操作人员岗位责任意识差在盾构施工中,盾构司机等盾构后配套附属作业人员因为常年在隧道内作业,工作环境艰苦,盾构作业昼夜施工的特点,企业普遍欠缺操作人员,在人员不充足的情况下,有些企业采用的是两班倒制,一般作业人员工作时长在12小时左右,工作辛苦,但盾构作业人员的薪酬和福利没有相应的提高,企业人文关怀不够,导致盾构作业人员薪资和付出不成比例,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企业员工从个人角度更愿意选择地面、办公室等管理性的工作,不愿从事强度高、环境辛苦的岗位。因此,对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保养不到位,只管使用不管维护。
1.4盾构维保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盾构施工企业员工招聘,土木、工程专业居多,机电、设备操控等专业人员,在校内对盾构这种专业的地铁掘进设备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盾构施工深入地下,长期不见阳光,工作时间长,相比其他企业,工作环境较艰苦。愿意从事盾构施工并长期坚持的人员较少,且不断流失。企业只能引导其他专业人员到盾构操作岗位工作,造成盾构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性不够,只能是边干边学,极易造成设备事故及施工安全事故。
2地铁盾构施工设备管理及盾构维保技术
2.1固定设备养修团队,落实设备责任到人制度
盾构设备应落实机长制,并固定到人,实行人随机走,并提供盾构专门的岗位上升通道。在施工中制定详细的台账,包括盾构机的维修保养记录、设备养护成本、掘进里程等数据,根据设备购置金额、使用年限编制设备使用责任成本。根据设备台账,制定详细的设备责任到人制度,分解设备使用过程,根据过程分解到人,制定详细的分步操作流程。劳务分包队伍要严格执行设备操作流程制度,并定期考核,项目设置专门的设备安全运行监督岗,杜绝设备带故障操作,杜绝人为故障发生。在正常磨损外的设备损坏由劳务分包队伍承担。通过核算制定节约或超额的奖惩措施,真正激发盾构操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加责任心,把工资绩效与设备的使用周期、消耗费用挂钩。
2.2培养企业自有的稳定盾构施工维保团队
根据公司盾构机规模,盾构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设立专门的机械分公司,专门负责盾构机的养护。在履行好基本职责的基础上,机械分公司即可成为公司设备的创效主体,成为公司机关业务部门设备管理的抓手和延伸,公司应聘请部分盾构机电技术人员,通过学校培训和施工现场摸索,逐步形成专业的盾构维保团队。提高专业团队的薪金水平,降低跳槽转岗率。公司要制定长远的盾构人才培养计划,组建专门的负责培训部门,制定定期的培训计划,编写内部培训教材。项目施工中组织经验学习,完工项目,组织盾构人员撰写经验、心得材料,逐步积累盾构维保经验。
2.3实行单机单车核算,清楚核算盾构成本,实现设备和人员考核挂钩的机制
单机单车核算推行良好的情况下能有效的控制盾构机配件及油料消耗,能合理控制机械使用成本,并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实现设备管理创效。对盾构机运行单机单车核算,通过每月严格监控每台设备水、电、物料消耗、配件消耗、维修保养记录、养护成本、人员工资、掘进里程等数据,通过详细的台账登记核算出每台设备的单机成本,分析各项成本费用变化情况,及时核算盾构设备的运行盈亏变化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并可根据综合评定对盾构人员进行奖罚。
3盾构机维保注意事项
盾构机维保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习惯性错误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盲目的进行拆卸。盲目拆卸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直接降低设备的性能,使设备出现动力不足等问题,这樣既影响原来的故障的有效排除,同时也使新的故障不断的出现。所以,一旦设备有故障产生,就尽可能通过仪器的使用完成检测,同时根据“望、闻、问、切、查、试”或者是“排除法”以及“比较法”等不同的方法作出判断,将障碍排除;(2)盲目换零部件:维护修理时不清楚性能就换零部件,这样就会把原来可以修复、或是根本没问题的部件给换掉,浪费了资源,却也得不到结果;(3)配件购置质量差:市场上经常有不合格的配件出现,有的是因为库存时间太长、有的是因为性能不好、有的配件本身就不能被使用,企业为了省钱直接采购这些不合格的配件,使用安装后引起故障;(4)不检测零件的作业间隙:在不同的部位、机型、运动精度上的检测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维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测量,特别是不了解相关的参数的第一次拆卸或者没有测量而盲目的装配或者是拆卸,都会使零件过早的因磨损和烧蚀等原因提前报废;(5)随意调整各系统的参数:各系统的参数设定必须由生产厂家专业人员调整,严禁随意调整各系统参数。
结论
正确的操作安全和维护保养是盾构机能够在合理的操作模式下正常工作,并且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建立和保持一个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的管理程序,指导设备的正确使用,预防性维修和合理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维保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论盾构施工项目设备管理[J].经济师,2018(11):292-293.
[2]喻学华.盾构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分析[J].门窗,2012(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