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有龋和无龋成年人龈上菌斑中微生物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差异,以期为龋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有龋组选择2013年7月至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患者,男女各8例,年龄18~ 35岁,龋失补牙数(decayed tooth and decayedmissing-filled-tooth,DMFT) ≥6且龋齿数≥3;无龋组选择同年龄段DMFT=0的知情同意者,男女各8名.每组16例.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龈上菌斑样本,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联合克隆测序法对细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共检测到6个菌门、28个菌属、88个菌种.有龋组中普氏菌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放线菌属、韦荣菌属及棒状杆菌属的检出率较高,这5个菌属克隆数的总和占有龋组总克隆数的56.2%(334/594).与有龋组相比,无龋组拥有更丰富的优势菌属组合,普氏菌属、韦荣菌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棒状杆菌属、链球菌属、放线菌属、Aggregatibacter菌属和奈瑟菌属的检出率较高,8个菌属的克隆总数占无龋组总克隆数的65.2%(354/543).有龋组微生物在菌种分类水平上的各个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无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龋病的发生并非由单一菌种所致,可能为多种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龋病的发展,龈上菌斑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下降。

其他文献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供电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今后
那一天,病房里住进了一位孕妇。原本让人羡慕的双胎妊娠,却因母亲肾功能异常而致早产。剖宫产后一对可爱的女婴来到了我们中间。大双体重1800g,小双体重只有900g。我们立即对
肺循环高血压是以肺血管受累为起点,以右心衰竭为终点的一类诊断复杂、治疗棘手、预后很差的多系统疾病,其病理机制牵涉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尽管病理损害可累及整个肺血管床,但目前研究焦点仍是单纯肺动脉受累的""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往往因肺血管阻力进展性增加,使患者的生存时间缩短.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与治疗研究的蓬勃发展,肺动脉高压倍受瞩目.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通信设备能够极大的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社会生产力.将计算机系统与信息通信工程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信息通信工程的智能
期刊
以通信网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沟通与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便,原来遥远的世界现在也变成了“地球村”.不仅如此,网络更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