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流式细胞术的核心之一——单细胞的液流驱动系统,提出了基于微流体数字化驱动-控制技术实现单细胞排列及输出的方法,分析了单细胞流的驱动机理,通过对流动室施加数字化可
【机 构】
: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6028800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7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51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流式细胞术的核心之一——单细胞的液流驱动系统,提出了基于微流体数字化驱动-控制技术实现单细胞排列及输出的方法,分析了单细胞流的驱动机理,通过对流动室施加数字化可编码的高频驱动脉冲,细胞从连续的鞘液流中分割成单细胞流输出。设计了一种流式细胞仪核心部分石英微流动室,并采用石英玻璃精细加工而成。进行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驱动实验研究,可通过荧光显微镜实时观测微通道内的单细胞流动情况,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其他文献
错流过滤可以有效减轻膜污染,提高分离效率,是膜分离过程中常用的操作方式,但是该方式会导致沿程压力降的产生,使得跨膜压差沿截留液的流动方向逐渐降低。跨膜压差的沿程降低首先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公元1318年广西平南地震进行了考证。通过查阅有关该地震的地方志,并根据现代方志学家、元史学家对已有的史料及修纂者的评价,确定了资料的可信性。在确定有感范围等震线图的基础上,根据有感范围的几何中心和震级与地震有感半径的统计关系,确定该地震的震中为23.9oN,110.7oE,震级为5级。
合成了含氟硅氧烷苯并噁嗪单体,在采用光学显微镜等考察水解沉积条件对单体在羟基化基片表面化学成膜的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温度、时间等对聚苯并噁嗪成膜后表面能的影响,并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相长、人格平等和情感相通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师生关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