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海底山脉中的奇特新物种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海洋生物学家在北大西洋海底山脉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大量原始海洋生物,其中有许多是新发现的物种,甚至还有属于“化石级”的海洋生物,之前科学家以为它们在数亿年前就已经灭绝了。
  神秘的大海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特生物,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海洋生物,从2007年7月13日到8月19日,由31位科学家组成的一支国际考察组在北大西洋海域进行了为期5周的科学考察,考察范围为冰岛和亚述尔群岛之间的39000平方公里的海底山脉。科学考察组及时向人们公布了考察过程和一些新发现的海洋生物照片。
  大洋底部不是一马平川,那里也有许多类似陆地上的高原、山脉、盆地等独特的地形。正如陆地上的山脉是生物宝库一样,海底山脉也是生物宝库,许多海洋动物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冰岛附近的海底山脉由于离大陆十分遥远,而且距海面较深,未曾有人到达过,因此科学家的首次考察就有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新发现。海底山脉色彩缤纷,坚硬的峭壁上爬满了多彩多姿的海绵、珊瑚虫、海星、海蛇尾、海参等,在稀软的沉积土中生活着体型怪诞的会挖洞的蠕虫,鱼、螃蟹、鱿鱼和小虾则在山脉上到处搜寻食物。参与此次考察的研究人员说,“经过这段时间的海底探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海底世界。”
  在这次考察中,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名为“种子虾”的动物,它其实不是虾,而是一种巨型介形类海虫。“种子虾”身体透明,生活在海底几十米深的浑水中,它因此不容易被捕猎者发现。同“种子虾”一样,生活在北大西洋海底山脉的所有柔弱生物的外形和生活方式都是适应深海生活演变而成的。例如,宝石乌贼长着一双高低不对称的眼睛,用来随时观察是否有猎食者出现。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是“螺旋虫”,这是在2005年新发现的一个物种,这种海虫经常将自己的粪便堆积成螺旋状。在一些新发现的深海动物身体上有发光器官,比如胃部能发磷光的海虫,浑身都能发蓝色荧光的灯笼鱼,动物进化出这些功能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捕食。科学家还来不及给新发现的所有海洋动物命名,只是根据它们的外形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在海底山脉考察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包括防水数码相机、水下远程操作车等高科技设备,考察深度800~3500米。科学家认为,北大西洋山脉在海底的面积相当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是已经探测到的最大的海洋生物栖息地。它拥有狭长的海床,非常近似于大陆地形,这种环境会孕育出各式各样的海洋物种。考察队带回了数千个海洋生物样本以便今后分析研究。目前这些生物样本已送到6个自动化观测站,研究人员在未来两年时间中将对这些样本进行持续性测量和拍照。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是为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面向所有学生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大众艺术教育,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心传身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同时,教师的形象也由“教书先生
在介质阻挡放电H2O/He体系中通过解Boltzmann方程,得到电子能量分布函数,利用得到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计算电子-分子碰撞反应速率常数.建立了应用于介质阻挡放电的空间平均的
目的:研究小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择期行下肢手术的56例65~80岁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28
颊脂垫是颊部的一团特殊的脂肪组织.Egyedi[1](1997)最先将其作为带蒂移植体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和口腔与鼻腔的洞穿.笔者近来将其用于腭裂修复术松驰切口填塞修复取得良好的效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力电冲击荷载作用下PZT/复合材料梁界面断裂进行了研究.通过虚裂纹闭合技术计算了界面裂纹前缘的能量释放率随时间变化的响应曲线,并且采用接触单元防止P
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英语教学极为不利,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1、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摆在面前的教科书就是教科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Richards钉)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骨牵引3~5天.复位后在C臂X光机透视下钻入
病例,男,23岁,农民,因进行性四肢乏力2天于2005年8月24日入院,患者2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延及双上肢,四肢不能活动,无伴二便失禁,既往于3年前
基于Hamilton体系,研究了弹性梁在温度荷载下发生的前屈曲和后屈曲问题.在辛空间中,前屈曲问题和后屈曲问题分别归结于系统的零本征值问题和非零本征值问题,而结构屈曲的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