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效率、利润与考核关系探析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内部考核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个人群体的关注。如何处理好安全生产、作业效率、财务利润、内部考核、宏观环境的关系,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生产、长期效益,成为企业家不可忽视的因素。努力构建企业长期安全机制,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减弱宏观因素对安全的负面影响,对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安全管理主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运作中涉及作业、管理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使员工能在保障人身权和生命健康权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关键词】安全生产;效率;利润;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189-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再允许以牺牲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来换取效益,强调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先要保障人的安全,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在直接生产作业的企业,更不允许出现人的伤亡和非伤亡事故,强调安全生产、安全发展,以及“安全生产零死亡”“安全生产第一,生命至高无上”的安全发展理念,进而构建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
   从行业环境看,西方国家工业企业事故死亡率远低于我国,特别是在煤矿企业中的群死群伤事故。从历史环境看,我们处于100年前西方工业化企业的原始积累时期,企业争夺资源,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企业管理从粗放经营初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这个时期美国科学管理学家代表泰勒建立科学管理理论,初步规范了作业工序,将数学统计引入管理,将管理变成了一门学科,任何一个人经过管理理论的指导都能变成一名高效的管理者,同时科学管理理论的前提是人人平等;科学管理理论经过20年后,德国管理学家西蒙对整个企业进行了顶层的设计,建立了科学的组织分工,对企业的组织设计及分工进行了研究,确立了组织管理学;而后,美国行为管理学家梅奥建立了组织行为学,对员工行为和企业中非正式团体进行研究,直接影響了现在西方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学。从历史阶段来看,我国企业确实处于一个事故高发期,科学管理即现在推行的精细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起来的,需要时间的检验,将是一项长期的攻坚战。
  1 安全生产与效率
   安全生产作为生产的先决条件,生产效率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生产,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从而能够反过来为安全提供物质基础。
   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是现阶段社会、政府要求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必备的条件。现代社会已经不允许再以生命为代价进行再生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再也经不起不安全造成的人的死亡和赔偿的代价,企业生产如果以人的不安全为代价,那么企业将在现代社会无法立足。
   生产效率作为企业存在、发展的必备工具。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价值论,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存在的基础。一个企业只有以高于社会平均生产效率的水平,企业才能获利,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安全是否会损害效率呢?从长远来看,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促进安全设施、安全设计、安全装备等安全产业的发展。只有安全生产才是趋势,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要求。既然安全生产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那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阻力呢?
   事实上,从粗放的、不安全的生产转为安全生产的过程,必然会损失一部分的效率。因为这是一种被迫的转型,是政策的要求,而不是一个必然而然的过程。从思想认识上,很多人认为企业生产存在不安全现象是很正常的,特别是煤炭企业,当然这与宣传部门的工作成果无关,毕竟人的认识的转变需要长时间、事实的转变。此外,这个转型需要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等系统的、复杂的机制的转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企业肯定安全生产,从实际行动上开展安全工作是前提,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开发,才能把人的伤亡率降到最低。因为只要人还参与到工业生产中,理论上总是有人的伤亡事故发生的。
   从短期内制定激励安全生产的机制,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而不是任凭企业自由竞争,转型是必然会损失效率的,而那些转型慢的企业,反而会在这种局面中短时间获益,影响整体企业转型。
  2 安全生产与利润
   企业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永远都追逐利润。不管是马克思资本学说,还是柯金斯的费用学说,利润都是企业不变的主题。就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版)说:“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里说的是资本,但现阶段企业就是资本的一部分,说明利润对于企业安全可能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在煤炭市场越来越好时,煤炭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却屡禁不止;现在煤炭产销处于历史低位,煤炭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事故发生率有抬头的现象。
   做好企业安全投入,培训人的安全水平和技能至关重要,企业保持适中的发展和保持对利润诱惑的克制,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3 安全生产与考核
   考核也就是企业内部管理,是对企业长期目标的愿景、规划,是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的合理安置,保证企业完成绩效和目标的机制保证。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考核中如何体现安全管理将越来越重要,突出安全工作地位,强调安全工作效率,奖励安全先进者和集体,加大排除不安全因素,降低不安全概率,处罚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因素的责任人,进而保证安全。
   建立内部考核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管理。与企业内部员工直接利益相关的是工资、福利、薪酬,做好企业内部员工相关方面工资分配,对企业内部员工安全生产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从人的主观意识上促进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为安全工作提供足够的人防工程。
   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因素十分重要,比如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定岗定员等因素,企业内部各因素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相辅相成。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分块切开,单独进行考核,强调安全工作的突出地位。
  4 处理好安全生产、效率、利润、考核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率、利润、考核的关系,摆脱原来不和谐、不协调的局面,科学规划、合理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公司生产效率,还能够保证企业获得适当的利润,理顺企业内部考核机制,确保企业长治久安。同时,认真贯彻好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本部门安全管理理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要求和“管生产、管业务同时管安全”的原则,以“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为最高信条,以安全零事故、员工零伤亡为奋斗目标,以深化“012345”主动防御型安全管理模式为落实载体,用践行安全零理念和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安全可靠程度,用强化责任落实和严格责任追究提高安全自主管理水平,用深化“双基”建设和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构建长效机制,为彻底扭转安全局面,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而努力。
   企业切实认识到“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的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各个层面工作齐头并进,保障好员工生命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和安全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新时代练好本领,抓住机遇,真正使企业在各种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股东、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罗许保.企业管理项目化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2]韩凯.项目管理中的人员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1).
  [3]赵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学[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目标八级和九级中对我们的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做三分钟的演讲,并回答有关提问”“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能用英语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daily report作为课堂导入的一部分,无论对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本课的背
一、找准工作定位  曾有人用“空军”来戏言学校教科研,究其原因,就是研究的内容没有从学校实际情况而拟定确立,没有明确学校该做的工作是什么,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活动的根植在哪里,研究活动的追求是什么等,只是应付上级有关的阶段性任务,一句话,就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定位模糊。基于此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制定教科研计划的时候,坚持分析学校的现状,确定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想办法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变成“陆
每学期期末,学校都要评选优秀教师,采用教师直接投票的方法,谁的票数多,谁就胜出。后勤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为了防止后勤人员全部落选,学校要求教师填写名单的时候,至少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后勤人员。当然,学校行政会议对教师的投票结果也要审议,但是一般不会有什么变动,那些工作负责、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都会当选,教师的投票很公正,和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一致的。其他优秀,如,优秀班主任、优秀
高职学生教学问题产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公共关系的柔性管理,协调好学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准确定位,树立信心,
在推广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在许多方面投入不少,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软件”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投入在一些时间、一些地方、一些教育情境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其满意程度也不能让人恭维与苟同。到底为什么原因会产生这种事与愿违,人人不满意的结果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士气”出现了问题,校长未能真正把握新课改下提高学校“士气”的操作要点。  学校“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