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处扔下漂流瓶
这天天气很好。门格尔把船紧贴着济罗岛和美洲西岸航行,仔细寻找当年船沉没时可能留下的烂船板、断桅杆、小木块。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现。邓肯号只好停在塔尔卡瓦诺港。
爵士带着巴加内尔上岸。地理学家试用西班牙语和土人沟通,但土人听不懂。又找到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领事询问,都说不曾接到过有关海难的报告。爵士又派人到各海岸去查访,都没有任何消息。巴加内尔把那封信又拿出来琢磨,然后对爵士说:“您对最后一点的判断我觉得不合理,不是‘将被俘于’,而应该是‘已被俘于’,这样一切都明白了。”
“不可能!瓶子应在船触礁时扔进海里的呀。”
“不。如果扔到入海的河里,叫人家知道他们被拘留的地点不也可以吗?”
“对!好聪明。”海伦夫人抢先支持。
“那么,您的意思是……”爵士问。
“我的意思是,那瓶子如果确实是由某一内河流到海里的,沿着南纬37度线向内地找,必然会找到线索。”说着,他摊开一张地图,“你们看,内格罗河、科罗拉多河,都在南纬37度线上,都能将信件送到海里!”
“嗯,有道理,那就沿这条线找吧。”爵士很高兴。
“横贯大陆不过600多千米,权当一次散步吧!”
“在印第安人手里,安全吗?”海伦夫人问,
“安全!他们不是吃人的野蛮人!我有一个朋友被掳去3年,只受到一些虐待,还是回来了。欧洲人在那里就像一只有价值的动物,他们舍不得杀呢。”
“既然如此,我们超快动身!”爵士下决心了。
“我们从智利37度线的一端出发,30天就可以走完!”去的人不要多,爵士您是头领,少校、我……
“我也要去!”小罗伯尔叫了起来。“好!你也去,这是最好的锻炼,再加3个水手就行了。”巴加内尔说。
门格尔船长也想去。爵士说:“女客都在船上,全靠您照顾呢!”因为水手都争着要去,只好抽签。结果大副奥斯丁、水手威尔逊和穆拉迪抽到了。
10月14日,爵士、巴加内尔、少校、罗伯尔、奥斯丁、威尔逊、穆拉迪7人离开了船。向导带着骡子已在岸边等候。大家都到甲板上来欢送。
夜宿阿罗加尼亚国
向导是英国人,在当地生活了20年。他既是向导,又是出租骡子的老板。
他雇用2名当地骡夫,再加一个12岁孩子做助手。“骡夫”照应驮行李的骡子。小孩骑着挂铃铛的小母马,走在队伍前面。后面跟着10匹骡子:旅客骑7匹,老板骑1匹,2匹驮行李和布匹。
在这条连接两大洋的路途中没有旅社,路上吃的是干肉、辣椒拌饭和途中可能打到的野味,喝的是山中的泉水或溪水。他们沿着塔尔卡瓦诺湾的海岸,在干滩地默默穿行,只有地理学家在叽里呱啦学西班牙语。爵士没找到任何沉船的痕迹,便决定第二天从阿罗哥城出发,沿南纬37度线向东的路线进发。
当晚,爵士一行进城过夜。巴加内尔激动地告诉大家:“我有个老乡,在这里当国王!”大家听了兴奋不已,以为一顿丰富晚饭是免不了的。他停会儿又说,“不过没多久,又被赶下台了,说他是个‘纯属忘恩负义的家伙’。”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这几天天气晴朗,队伍走得更快。路上行人极少,偶尔有一两个印第安人策马奔驰,一闪而过。爵士因找不到可问话的人,决定迅速前行。17日,道路开始崎岖不平了,河流也多起来了。巴加内尔发现有些溪流图上没有,十分生气:“一条河没有名字,就等于没有身份证!按地理学法律,它是不存在的!”随后毫不客气地给它起个响亮名字,标在地图上。
巴加内尔确实是个地理通,什么都知道,只要爵士问向导的问题,他总是抢先回答,让向导惊愕极了!“先生,”向导问巴加内尔,“您来过?”
“当然啦!是坐安乐椅来的。”向导耸耸肩膀。傍晚5点,他们来到一山坳处。当夜,就在山下野营。
攀登安达斯山
翻越安达斯山脉有三条路:一条过于偏北:一条过于偏南:还有一条叫安杜谷小道,在火山的斜坡上,与预定的南纬37度线最吻合。向导说:“安杜谷小道只能勉强通过牧群,是印第安放牧人走的。”
“牛马能走,我们也能走。”爵士马上拍板决定。
早晨8点准时出发。队伍很快钻进了拉斯勒哈斯山谷,两边都是高耸的结晶石灰岩。午后1点,山坡逐渐陡起来,石子在骡脚下滚动,形成哗啦啦的碎石流。3点起,山路坡度迅速加大,路面愈走愈窄,路边山谷深得骇人。有时一个急拐弯,人就不见了:有时,曲折的山径把队伍折成两行,领头的向导可和压尾的骡夫谈话,中间是10来米宽、几百米深的峡谷。
在这一带山上,可见熔岩一层层堆砌着、支撑着、攀附着。看到那些摇摇欲坠的山石,就知道离安杜谷火山不远,地质不稳定,山势没定型。突然一块巨石拦住去路,向导急得直挠头。爵士问:“迷路了吗”“不,路堵死了,过不去,要退回去找别的路!”“那太费时间了,建议继续前进!”巴加内尔说。“好,向前走!”旅伴高声附和。“我是愿意陪你们的,但骡子过不去了!”向导说。“那我们自己走吧,我保证把大家领过这座大山!”巴加内尔信心百倍。于是爵士辞掉向导,7个人背上行李继续上路。但是,最近一次地震把地面颠得面目全非,他们只能从山腰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爬。庆幸的是天气很好,要是严冬,即使不被冻死,也会被当地特有的飓风刮到悬崖下摔死!
早晨5点,他们已爬到2300米高了。这里是乔木生长带的尽头。经过灌木带、禾本草类和仙人掌类带,到了3300米的时候,植物完全绝迹。他们简单吃点东西,又艰难地跨过刀尖般的冰棱,越过万丈悬崖,走过插满十字架的羊肠小道。午后3点,来到一小片平地。在这高度,水蒸气只会形成雪和冰晶,它们洒落在云斑石或雪花岩的峰岭上,就像给尸骨残骸外裹块白布,阴森而恐怖!由于空气稀薄,缺氧引起的头痛、眩晕,不仅削减了体力,也削减了毅力,摔跤的人越来越多了。
夜幕降临,眼前仍是茫茫雪海,何处过夜呢?爵士不仅胆战心惊起来!
遭遇大地震
这时少校忽然叫道:“快看,那儿有屋子!”
那屋被埋在雪里,威尔逊和穆拉迪扒开入口,众人挤了进去。这是印第安人用土坯建的,可容纳10人。屋内有一个灶炉,还有烟囱。爵士非常高兴。
“这可是王宫啊,爵士!”巴加内尔很乐观。
“你们准备晚饭,我打柴火去。”爵士说。
这时是傍晚6点,山上没风,但寒气刺骨。爵士、巴加内尔和威尔逊走上高岗,发现他们正在最高峰上。东边山坡层层下迭,大地此起彼伏的皱纹渐渐抹平:西边峰峦石壁依然沐浴着晚霞:北边朦胧起伏的山峰向北无限延伸:南边3千米处的安杜谷火山,正喷着浓烟和红色火焰。他们赶紧采些干枯苔藓回屋。少校说:“气压低,水87℃就开,大家将就点吧。”
天色已黑。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成群野兽惊恐的哀叫声!巴加内尔寻思:难道老天还要赐给一顿晚餐?爵士却说,叫声怎么这样恐怖呀?
“出去看看!”少校说着,顺手拿起马枪,大家跟着钻出小屋。外面阴森森的,那声音愈来愈大……一会儿,数以千计惊恐万状的野兽,排山倒海般横扫过来,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大家赶紧卧倒在地。巴加内尔站着想看个究竟,结果被撞得四脚朝天。
少校趁机胡乱放了一枪,居然有一只原驼被撂倒。而兽群继续没命地往南边狂奔而去,消失在火山口一带的山坡上。少校拖回死原驼,谁知烤好的“肋条肉”根本无法下咽。地理学家分析说:“人家正在逃命,心情不好,肉还能好吃吗!”大家听了开心大笑。笑完赶紧裹上“篷罩”,不一会儿便鼾声雷动了。
爵士睡不着:那群野兽为什么会哀叫着朝一个方向逃窜?显然不是猛兽,更不会是猎人追击。难道是……他预感到有灾难将降临!爵士走出小屋,这时月亮正在升起,空气清新而平静;只有安杜谷火山喷发的红光,照得周边山峦一亮一亮的。时间已是凌晨2点。他回到屋里,睡意朦胧地裹上“篷罩”。
突然,轰隆隆的巨响把他惊醒,那是一种像成千上万辆战车在地面驶过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感到脚下的地面在陷落!
“地震了!地震了!快逃命啊!”他声嘶力竭大叫起来。旅伴们都惊醒了,立马冲出小屋,滚作一团,落到一个陡坡上。那时天已大亮。外面的景象把大家吓呆了:周围的山峦已完全变样,锥形山顶被齐腰斩断,岩峰塌陷不见了……更恐怖的是,现在整座山正向东边的平原快速滑去!他们死死地攀着苔藓,扒住山头的边缘。周边的大石块纷纷崩塌、坠落,滚滚尘土遮天蔽日。地下传来的隆隆声和岩石断裂的霹雳声、撞击声,淹没了他们的呼救声……突然,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撞击,大山轰然停住!他们活生生地被抛射出去,落在山脚下的斜坡上翻滚……
过了10来分钟,大地还在颤抖,尘土还未落定。少校第一个艰难地从泥土中爬了起来,他拂去迷眼的灰尘,向四周细细搜索,发现同伴都滚到一个小山洼的草堆上,叠成一团。他点点人数,大声惊叫起来:“不好,小罗伯尔不见了!”
(待续)
这天天气很好。门格尔把船紧贴着济罗岛和美洲西岸航行,仔细寻找当年船沉没时可能留下的烂船板、断桅杆、小木块。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现。邓肯号只好停在塔尔卡瓦诺港。
爵士带着巴加内尔上岸。地理学家试用西班牙语和土人沟通,但土人听不懂。又找到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领事询问,都说不曾接到过有关海难的报告。爵士又派人到各海岸去查访,都没有任何消息。巴加内尔把那封信又拿出来琢磨,然后对爵士说:“您对最后一点的判断我觉得不合理,不是‘将被俘于’,而应该是‘已被俘于’,这样一切都明白了。”
“不可能!瓶子应在船触礁时扔进海里的呀。”
“不。如果扔到入海的河里,叫人家知道他们被拘留的地点不也可以吗?”
“对!好聪明。”海伦夫人抢先支持。
“那么,您的意思是……”爵士问。
“我的意思是,那瓶子如果确实是由某一内河流到海里的,沿着南纬37度线向内地找,必然会找到线索。”说着,他摊开一张地图,“你们看,内格罗河、科罗拉多河,都在南纬37度线上,都能将信件送到海里!”
“嗯,有道理,那就沿这条线找吧。”爵士很高兴。
“横贯大陆不过600多千米,权当一次散步吧!”
“在印第安人手里,安全吗?”海伦夫人问,
“安全!他们不是吃人的野蛮人!我有一个朋友被掳去3年,只受到一些虐待,还是回来了。欧洲人在那里就像一只有价值的动物,他们舍不得杀呢。”
“既然如此,我们超快动身!”爵士下决心了。
“我们从智利37度线的一端出发,30天就可以走完!”去的人不要多,爵士您是头领,少校、我……
“我也要去!”小罗伯尔叫了起来。“好!你也去,这是最好的锻炼,再加3个水手就行了。”巴加内尔说。
门格尔船长也想去。爵士说:“女客都在船上,全靠您照顾呢!”因为水手都争着要去,只好抽签。结果大副奥斯丁、水手威尔逊和穆拉迪抽到了。
10月14日,爵士、巴加内尔、少校、罗伯尔、奥斯丁、威尔逊、穆拉迪7人离开了船。向导带着骡子已在岸边等候。大家都到甲板上来欢送。
夜宿阿罗加尼亚国
向导是英国人,在当地生活了20年。他既是向导,又是出租骡子的老板。
他雇用2名当地骡夫,再加一个12岁孩子做助手。“骡夫”照应驮行李的骡子。小孩骑着挂铃铛的小母马,走在队伍前面。后面跟着10匹骡子:旅客骑7匹,老板骑1匹,2匹驮行李和布匹。
在这条连接两大洋的路途中没有旅社,路上吃的是干肉、辣椒拌饭和途中可能打到的野味,喝的是山中的泉水或溪水。他们沿着塔尔卡瓦诺湾的海岸,在干滩地默默穿行,只有地理学家在叽里呱啦学西班牙语。爵士没找到任何沉船的痕迹,便决定第二天从阿罗哥城出发,沿南纬37度线向东的路线进发。
当晚,爵士一行进城过夜。巴加内尔激动地告诉大家:“我有个老乡,在这里当国王!”大家听了兴奋不已,以为一顿丰富晚饭是免不了的。他停会儿又说,“不过没多久,又被赶下台了,说他是个‘纯属忘恩负义的家伙’。”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这几天天气晴朗,队伍走得更快。路上行人极少,偶尔有一两个印第安人策马奔驰,一闪而过。爵士因找不到可问话的人,决定迅速前行。17日,道路开始崎岖不平了,河流也多起来了。巴加内尔发现有些溪流图上没有,十分生气:“一条河没有名字,就等于没有身份证!按地理学法律,它是不存在的!”随后毫不客气地给它起个响亮名字,标在地图上。
巴加内尔确实是个地理通,什么都知道,只要爵士问向导的问题,他总是抢先回答,让向导惊愕极了!“先生,”向导问巴加内尔,“您来过?”
“当然啦!是坐安乐椅来的。”向导耸耸肩膀。傍晚5点,他们来到一山坳处。当夜,就在山下野营。
攀登安达斯山
翻越安达斯山脉有三条路:一条过于偏北:一条过于偏南:还有一条叫安杜谷小道,在火山的斜坡上,与预定的南纬37度线最吻合。向导说:“安杜谷小道只能勉强通过牧群,是印第安放牧人走的。”
“牛马能走,我们也能走。”爵士马上拍板决定。
早晨8点准时出发。队伍很快钻进了拉斯勒哈斯山谷,两边都是高耸的结晶石灰岩。午后1点,山坡逐渐陡起来,石子在骡脚下滚动,形成哗啦啦的碎石流。3点起,山路坡度迅速加大,路面愈走愈窄,路边山谷深得骇人。有时一个急拐弯,人就不见了:有时,曲折的山径把队伍折成两行,领头的向导可和压尾的骡夫谈话,中间是10来米宽、几百米深的峡谷。
在这一带山上,可见熔岩一层层堆砌着、支撑着、攀附着。看到那些摇摇欲坠的山石,就知道离安杜谷火山不远,地质不稳定,山势没定型。突然一块巨石拦住去路,向导急得直挠头。爵士问:“迷路了吗”“不,路堵死了,过不去,要退回去找别的路!”“那太费时间了,建议继续前进!”巴加内尔说。“好,向前走!”旅伴高声附和。“我是愿意陪你们的,但骡子过不去了!”向导说。“那我们自己走吧,我保证把大家领过这座大山!”巴加内尔信心百倍。于是爵士辞掉向导,7个人背上行李继续上路。但是,最近一次地震把地面颠得面目全非,他们只能从山腰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爬。庆幸的是天气很好,要是严冬,即使不被冻死,也会被当地特有的飓风刮到悬崖下摔死!
早晨5点,他们已爬到2300米高了。这里是乔木生长带的尽头。经过灌木带、禾本草类和仙人掌类带,到了3300米的时候,植物完全绝迹。他们简单吃点东西,又艰难地跨过刀尖般的冰棱,越过万丈悬崖,走过插满十字架的羊肠小道。午后3点,来到一小片平地。在这高度,水蒸气只会形成雪和冰晶,它们洒落在云斑石或雪花岩的峰岭上,就像给尸骨残骸外裹块白布,阴森而恐怖!由于空气稀薄,缺氧引起的头痛、眩晕,不仅削减了体力,也削减了毅力,摔跤的人越来越多了。
夜幕降临,眼前仍是茫茫雪海,何处过夜呢?爵士不仅胆战心惊起来!
遭遇大地震
这时少校忽然叫道:“快看,那儿有屋子!”
那屋被埋在雪里,威尔逊和穆拉迪扒开入口,众人挤了进去。这是印第安人用土坯建的,可容纳10人。屋内有一个灶炉,还有烟囱。爵士非常高兴。
“这可是王宫啊,爵士!”巴加内尔很乐观。
“你们准备晚饭,我打柴火去。”爵士说。
这时是傍晚6点,山上没风,但寒气刺骨。爵士、巴加内尔和威尔逊走上高岗,发现他们正在最高峰上。东边山坡层层下迭,大地此起彼伏的皱纹渐渐抹平:西边峰峦石壁依然沐浴着晚霞:北边朦胧起伏的山峰向北无限延伸:南边3千米处的安杜谷火山,正喷着浓烟和红色火焰。他们赶紧采些干枯苔藓回屋。少校说:“气压低,水87℃就开,大家将就点吧。”
天色已黑。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成群野兽惊恐的哀叫声!巴加内尔寻思:难道老天还要赐给一顿晚餐?爵士却说,叫声怎么这样恐怖呀?
“出去看看!”少校说着,顺手拿起马枪,大家跟着钻出小屋。外面阴森森的,那声音愈来愈大……一会儿,数以千计惊恐万状的野兽,排山倒海般横扫过来,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大家赶紧卧倒在地。巴加内尔站着想看个究竟,结果被撞得四脚朝天。
少校趁机胡乱放了一枪,居然有一只原驼被撂倒。而兽群继续没命地往南边狂奔而去,消失在火山口一带的山坡上。少校拖回死原驼,谁知烤好的“肋条肉”根本无法下咽。地理学家分析说:“人家正在逃命,心情不好,肉还能好吃吗!”大家听了开心大笑。笑完赶紧裹上“篷罩”,不一会儿便鼾声雷动了。
爵士睡不着:那群野兽为什么会哀叫着朝一个方向逃窜?显然不是猛兽,更不会是猎人追击。难道是……他预感到有灾难将降临!爵士走出小屋,这时月亮正在升起,空气清新而平静;只有安杜谷火山喷发的红光,照得周边山峦一亮一亮的。时间已是凌晨2点。他回到屋里,睡意朦胧地裹上“篷罩”。
突然,轰隆隆的巨响把他惊醒,那是一种像成千上万辆战车在地面驶过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感到脚下的地面在陷落!
“地震了!地震了!快逃命啊!”他声嘶力竭大叫起来。旅伴们都惊醒了,立马冲出小屋,滚作一团,落到一个陡坡上。那时天已大亮。外面的景象把大家吓呆了:周围的山峦已完全变样,锥形山顶被齐腰斩断,岩峰塌陷不见了……更恐怖的是,现在整座山正向东边的平原快速滑去!他们死死地攀着苔藓,扒住山头的边缘。周边的大石块纷纷崩塌、坠落,滚滚尘土遮天蔽日。地下传来的隆隆声和岩石断裂的霹雳声、撞击声,淹没了他们的呼救声……突然,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撞击,大山轰然停住!他们活生生地被抛射出去,落在山脚下的斜坡上翻滚……
过了10来分钟,大地还在颤抖,尘土还未落定。少校第一个艰难地从泥土中爬了起来,他拂去迷眼的灰尘,向四周细细搜索,发现同伴都滚到一个小山洼的草堆上,叠成一团。他点点人数,大声惊叫起来:“不好,小罗伯尔不见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