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119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瑰宝之一,因此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将传统国学巧妙融入语文课堂中,使其由晦涩深奥转变为常态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理想的教学境界。坦白来说,学生涉猎的国学知识越多,不仅奠基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攫取文人学者身上的优秀品质,更积淀了整个校园的人文气氛。国学传递的正面能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国学传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门学科本身都是乏味无色的,语文也不例外。但是有了精彩绝伦的“填充物”,就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乐趣与魅力。语文融入传统国学教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国学是中国道德伦理的象征,有利于国内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着重强调国学的重要性,详细分析国学传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碰壁”的具体原因,并从三方面入手提出改良建议,希望对国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助益。
  一、利用拥有悠久历史的汉字进行激趣教学
  汉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最具代表的文化标志之一,领略汉字的精美和由来是国学教育最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启蒙教师,引领学生熟悉中国汉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刚劲之美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汉字由繁到简的变化,见证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及人类思想的进步之迅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这一媒介演绎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精妙。
  比如“门”字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它的形状宛如两扇门。简单而言,甲骨文可被理解为象形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逐渐演变为繁体字,通过讲解这些变化,学生总能总结出一些关于写字的道理,从而产生浓厚持久的识字兴趣。
  通过图片展示,可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仔細比较两者之间不同的机会,还形象地体现出“门”字在形体方面的“进化”,从而凸显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为了突出国学传统教育,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在甲骨文上,还应广泛涉及更多形式的汉字,比如会意字、形声字等,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奇妙的兴趣。
  二、组织学生吟诵脍炙人口的诗词来渗透国学教育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古代史上永远不会没落的两颗星,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分别有唐代李白、白居易、杜甫,宋代陆游、李清照等。语文教师在传承国学经典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诗词的地位,简短明了、铿锵有力的诗句、词句可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的抨击,从而帮助他们辨别大善大恶,体味人生的美妙。
  例如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隐藏了珍惜时间,青春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在《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可以培养学生孝心,使其更加敬重他们的师长;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更是突出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态度。古诗词是一方美好的国学风景,它是古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缩影,如若在课堂中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词,一定能够擦出别样的火花。
  三、通过讲历史故事的方法熏陶情怀
  小学生拥有阳光灿烂的笑脸和天真烂漫的性格,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寓言或者童话故事的感染和熏陶,这就是孩子的共性。成语乃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课本中收纳的很多历史故事都是以一个成语命名的,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和深刻意蕴可以灌输给学生警惕心、梦想的作用、信任的来源等道理,实在是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例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其中有愚昧、有聪颖、有胆识,可谓是识遍人生百态。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非常吻合他们的兴趣点,所以,教师在讲课时用成语故事做铺垫,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文化素养。对于“任重道远”这一成语的解释通常是责任非常重大,必须经历长期的奋斗才能完成。如此解释,通常太过理性,加深了小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我讲了一个关于曾子的故事:“曾子的一位学生问曾子:‘老师,我们身为读书人,究竟做何种人、怎样做人?’曾子回答说:‘刚强而又有毅力!’读书人要目视前方、胸怀大志,切勿投机取巧、鼠目寸光,读书意味着‘活到老,学到老’,这项任务是非常重大的。但正因为人生漫长,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终生奋斗,这就是‘任重道远’的含义!”而后我又引用周恩来总理一句至理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此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难度,通过这番讲解,学生就能真正明白任重道远的意义。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也扩充了他们的成语积累量,开辟了另一条国学之路,一箭双雕。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之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有关国学的故事,学生学习效果和吸收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显而易见的事情。
  四、总结
  总而言之,国学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无时无刻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艰巨任务。教师理应从新一代的小学生抓起,渗透有价值的国学传统教育,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将为人处世的真理完整无误地呈现于他们眼前,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铺路,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用经典传承文明,以文明建设人生。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12).
  [2]陈巧芸.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元素[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及其培养,已作为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方向,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思考和尝试的常态和价值走向。本文以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入,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
在以服务业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新兴的服务外包业
物理和化学都是贴近自然的学科,它们的实验与它们的理论有直接的关系,物理的大部分公式以及定律和运算方法都是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的结论。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是非常关
魏书生先生曾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社会、学校及教师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人对班集体建设的思想观念较弱。笔者现把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经验相联系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实施,公用事业领域的垄断问题随即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南宁市公用事业领域存
随着国内城市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配电系统自动化已在各地逐步进行。配电网接线方式是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础,具体就是优化配电线路的结构、合理分段、合理选择线路分段
目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转向服务业,中国如何在这个世界趋势下抓住机遇、实现我国经济的第二次飞跃,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服务业的主要原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008年初南方多省区发生了罕见的冰冻灾害,广东的韶关、清远等地受灾严重,使电力架空线路遭受严重损坏,多条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受损中断。韶关地区的220kV坪石电厂一廊田站线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即便是十分轻微的一件事,就算是如同将一朵玫瑰赠予他人一般,虽然微不足道,然而其所包含的温馨却能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