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问几个究竟怎么样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65dg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一天,老师带学生(还是初中生)尽情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归来,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一写长城。有一位同学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话:“长城长呀长,真是长长长!”
  当然,这个例子是特殊了点,面对作文题半天只吭哧出一句话的现象毕竟太少太少。但是,作文写得不具体,确实是个普遍现象。经常有学生问我:“于老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呀?”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今天试着先从其中一个方面说一说。
  观察时,要多问几个“究竟怎么样”。
  有一次,我带学生春游,来到一片桃树林。我问:“桃花怎么样呀?”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看!很鲜艳。”这样回答,就和说“长城长呀长”没有什么区别了。我接着问:“究竟怎么好看的,怎么鲜艳的?请仔细看。”
  下面是学生们在我的启发下,仔细观察后的回答:
  ——桃花开得非常多,一簇一簇的,争奇斗艳。
  ——每棵桃树就像一朵彩霞,一片桃树连在一起,就像一朵朵云霞飘浮在山间。
  ——大部分桃花都盛开了,只有少数的花骨朵;盛开的桃花有五个粉红色的花瓣,当中有黄色的花蕊;每朵花由一个紫色的花托托着。这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显得十分好看。(我说:这叫协调。)
  ——茂盛的桃花中还有尖尖的、嫩绿的叶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桃花更鲜艳动人了。
  ——漫步桃园,会闻到淡淡的清香。
  观察时,多问自己几个“究竟怎么样”,观察就细致了,事物的形象在你脑海里就丰富了,生动了,这就为写具体打下了基础。观察时,获得的形象越多越好。这些形象不但是看到的,还包括听到的,闻到的。
  写的时候,也要多问几个“究竟怎么样”——大脑里要再现观察时获得的形象,尤其是看到的形象,一定要充分“再现”出来。再现出来,就叫“表象”。表象越多越具体,作文就会写具体。当别人读了你写的作文,好像又来到了桃园,看到了桃花似的,那就十分成功了。
  不但描景状物要多问几个“究竟怎么样”,就是写人记事,也要多问几个“究竟怎么样”。
  如写某某人很和蔼,接着就要问自己:他究竟怎样和蔼的?有事例吗?这时,如果你脑海里浮现出了这个人的样子——表情啦,动作啦,语言啦,并浮现出一件件事来,那么,你就一定能把“和蔼”写具体,写得令人信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再如写天气,用一句话概括很容易,如:“今天天气冷极了。”这时你一定要问自己:“究竟怎样冷?”这么一问,就有话说了:温度多少,风力怎么样,河里的冰怎么样,人的穿戴怎么样,人一说话,是不是嘴里呼出白气?……
  总之,观察时多问几个“究竟怎么样”,你对事物的了解就多了,细了;写作时多问自己几个“究竟怎么样”,你就会觉得有话可写了。
  开头说了,怎样把作文写具体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今天说的只是一个方面。你如果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你所写的事物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一定会写具体的。
其他文献
有些同学在观察时,虽然也能不断地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看得也很细,但往往还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其实,事物(包括人)的特点都是相比较而凸显出来的。特点特点,就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不同之点。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月季花(如“太阳红”),就没有特点可言了。因为月季花的品种太多,花的颜色又十分丰富,把它们加以比较,才有了各自的特点。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从而来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因此
期刊
于永正老师是全国鼎鼎大名的教作文的高手,四年前,他在我们杂志开了个“于老师教作文”的栏目,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有的在比赛中获了奖,有的还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本期,我们针对目前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了其中的八个精彩章节,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启发。    我从小喜欢作文,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说我的作文写得如何如何具体,说我写得具体是因为观察仔细,等等。  我观察事物是比
期刊
我不赞成小读者多看电视剧,我赞成小读者多看电影。一个月,最好能看一两部电影,电影院的票价比较贵,那就找个碟片,在家里看。  我为什么主张看电影?一、看电影不像看电视,拉拉扯扯个没完没了。二、凡是被认可的电影,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艺术都是相通的。三、电影都有剧本,剧本是文字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电影是剧本的延伸、文字的延伸。看电影,只要你存着一颗学写作的“心”,就一定能学到不少新鲜的东西。  成龙的
期刊
为了给广大爱好童话的小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七彩语文》杂志社现面向全国小学生举办2011“七彩风”小学生童话创作大赛(第一赛季)。
期刊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一定会问:“它们,不再是它们”是什么意思呀?你们读了下面的话就明白了。  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章武:《北京的色彩》)  楼下空隙处种植的几簇葡萄,老藤扭曲,鼓暴青筋,在檐下的棚架上舒展枝叶。(向先炳:《湘西吊脚楼》)  在作家章武眼里,银杏树上的金黄色的银杏叶子,成了黄蝴蝶;在作家向先炳的眼里,葡萄藤上的纹路成了人的四肢上的鼓起的静脉血管!你
期刊
学校附近来了个耍猴人。七彩娃、胖哥、晶晶还有好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奔去看小猴子表演。猴子脖子上套着一条绳子,耍猴人拉着绳子不时地吆喝,小猴就随着吆喝声摆出许多滑稽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没想到的是,突然,绳子竟然断开了,猴子尖叫一声向七彩娃扑了过去……  七彩娃本能地抱住它:“是皮皮吗?”他的思绪回到了一年前……  去年七彩娃十岁,他非常喜欢动物,尤其喜欢猴子,觉得猴子机灵,通人性,与他有缘
期刊
……  小猴子跳到七彩娃的肩膀上,突然变成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指着前方的一片小树林说:“快!大哥哥,快到第二列第二棵树的左边的第二个树洞,我有个大秘密要告诉你。”  七彩娃一听这话,便知道刚才那个满脸堆笑的耍猴人不是个好家伙,便加快速度朝小姑娘指的那棵树跑去,不一会儿就到了树洞里。小姑娘从七彩娃的肩膀上跳了下来,坐在小木凳上,开始娓娓地述说自己的经历:“我原来住在乡下,是一棵树的精灵,后来和姐
期刊
强强听说平平周末要去山里外婆家,便来找平平:“我还从来没有到山里住过呢!你能带我一起去吗?”看着强强央求的目光,平平满口答应:“行!谁叫我们是同学、邻居、好朋友呢!明天8点准时出发。”强强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汽车在山庄路边停靠,两人下了车。“啊,黄灿灿的田野真是太美了!”强强大声赞叹道。平平说:“这不算什么,看见前面的果园吧?是我舅舅承包的,那里面才美呢!我们就先去果园吧!”  来到果园,强强
期刊
从小到大,你肯定收到过一些礼物。也许是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也许是一件好看的衣服,也许是一本喜欢的书;或许这个礼物是一个无形的礼物,一句鼓励的话,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总之,这份礼物  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别人赠予了你,饱含了深深的  情谊的,你也非常珍惜它。请以“礼物”为话题,完成  一篇习作。    记得有一天,我大姑家姐姐到我家玩。姐姐带来了一个大包。我看着姐姐带来的包,我想:这个大包里面装了些
期刊
我过过(去掉“过”)了许多个生日,也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妈妈在我出生不久之后,托阿姨帮我买的。  刚买回来的时候,它还会唱歌,可是现在它已经唱不出来了。妈妈把它给我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听妈妈说我当时只知道拉它的长耳朵玩。我想大家读到这里应该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样子”改为“玩具”)了吧。对了,它就是一只小兔子,不过它比其他玩具要大多了。  现在,它还在我的床上静静地坐着,每天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