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学在工商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有效规范办照的难题关键在政府内部认识不一,协调机制不畅,导致市场准人时,相关行政部门间发生冲突和矛盾,容易产生前置审批许可与办理营业执照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对此工商部门要做到三个前移:一是监管意识前移,即在政府招商引资时或日常巡查发现其装修时,要积极对所办理执照的条件和要求充分告知,提示风险,并对申请人的申办条件联合相关许可部门事前会审;二是服务意识前移,加大研究探索力度,找到有效简化审批环节并降低设立门槛和成本的方法,如采取并联审批、适当下放审批权等;三是协调意识前移,加强与前置审批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规范办照的瓶颈难题,适当调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办照难题。如建议房管部门调整“居改非”政策,对一些不涉及扰民的行业,允许本地下岗失业人员利用沿街底层的居住用房申办个体工商户:对“居改非”问题涉及农村地区的,建议针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允许在合理条件下,农村地区以宅基地上居住用房申办营业执照。
  (五)尊重既成事实,提高无照经营行为规范程度
  对那些暂时难以取缔,已纳入备案管理的无照经营户,工商部门应当跳出原有思维框架,按照“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原则,在形式要件的确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要着力规范经营主体的实质要件,即重点关注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程度,明确重点商品准入、食品安全、消费者投诉、责任追究等内容,规范供货商台账和进货台账,完善索证索票和信息公示制度,使其在实质上符合有照规范经营的标准。这虽然是权宜之计,但作为一种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兼顾并缓解食品安全和满足群众消费需求这一主要矛盾,同时也将我们的监管责任风险降至最低,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商业、军事、司法、体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亦将心理学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将其积极应用到党政部门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变革执法监管的思维方式,拓展工商执法监管的视野,提升服务维权的效能,推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心理学在登记注册工作中的应用
  
  登记注册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工商部门要当好服务员,就必须充分关注办事群众对登记工作的心理诉求,遵循心理学规律,牢牢抓住服务礼仪、高效便捷、政务公开三个心理诉求,不断提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服务质量,塑造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
  1 遵循首因效应,注重服务礼仪。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具体到登记工作中要求我们的窗口单位要强化“软环境”建设,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政务礼仪培训和规范力度,积极开展对服务礼仪方面的考核工作。同时,首因效应要求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要注重满足办事群众得到尊重的心理诉求,做到穿着得体,语言温和,动作规范,用规范的礼仪迎接办事群众,用耐心的解答帮助办事群众。用有效的沟通亲近办事群众,用周到的服务打动办事群众,给他们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让前来办理登记的群众看得舒心、办得顺心、走得开心。
  2 遵循达维多定律,全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心理学上的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要永远做到抢占先机,最先进入市场、最先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依据这一定律,市场主体对工商登记工作的核心心理诉求就是高效、便捷。因此,在登记工作中必须精简前置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畅通“绿色通道”,积极推行并联审批、网上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官、精细化指引等制度,不断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在服务的便捷性方面下足功夫。推行引导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并在窗口提供各项登记指南、办照须知、文书范本供办事群众参阅,推行刷卡缴纳工商注册登记费工作,充分满足办事群众对便捷性的心理诉求。
  3 遵循金鱼缸法则,不断推进政务公开。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金鱼缸法则。办事群众对有关行政审批的事项有要求公正、公开的心理诉求,为此工作人员在登记工作中要运用金鱼缸法则,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要通过电子触摸屏、公告栏、网络、媒体等形式全面公开办理登记注册的条件及依据、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办理的结果,公开登记注册信息,公开收费的依据和标准,公开监督投诉电话,从而用我们的公开取信于民。
  
  二、心理学在消费维权调解工作中的应用
  
  消费维权调解工作是一项通过交往活动,化解消费纠纷的艺术。调解人员除了要具备为公众服务的责任感和热情以外,还要善于掌握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和内容,以及不同当事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消费维权调解过程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应用心理学:
  1 厘清当事人的认识分歧。当事人的某些错误认识以及当事人之间的认识分歧,是产生纠纷心理的原因之一。在调解过程中可单独或结合运用直陈法、暗示法、迂回法、对比法、角色换位法等心理学方法,厘清当事人的认识分歧,并施加积极的心理影响。形成良性心理反馈,为实质性调解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 合理调控当事人情绪。一是采用情绪宣泄法。调解人员倾听当事人倾诉自己所受到的委屈,以及内心的痛苦和不满,然后给予同情和安慰。使当事人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然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解具体的纠纷问题。二是冷却处理对立情绪法。首先要设法使对方冲动的情绪冷却,使其冲动的情绪降温。待双方恢复理智后,再进一步做调解工作。三是感化与震慑并用法。工商部门调解人员可积极引导当事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同时,可利用当事人的趋利避害心理,“明之以害”,使其心理受到震慑,从而使当事人自觉履行其角色义务或停止侵害行为。
  3 巧妙运用非语言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达一项信息的情绪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在调解过程中,伴随着调解人员的不同目光、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起到强化交流信息的内容,表达调解人员的情感,有助于对当事人施 加积极的心理影响。在运用期待、鼓励性语言时,调解人员以语重心长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与和蔼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当事人就容易受到感化而接受调解人员的规劝,努力表现出调解人员所期待的行为。
  4 科学设定调解情境。消费纠纷当事人心理的发展变化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调解人员应选择适合调解的情境,科学确定调解的场合、调解的时间、调解的其他参加人员。从而营造彼此沟通的良好人际关系氛围,使调解中的交往活动形成良性的心理互动关系,满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从而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归于平息。
  
  三、心理学在执法办案工作中的应用
  
  违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工商部门要规范执法、高效执法,掌握违法者的心理必不可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心理:一是趋利性心理。作为经营者,必定想方设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包括违法的方法。二是侥幸心理。一些经营者明知违法,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会被发现,希望蒙混过关。三是从众心理。相当比例经营者原本守法经营,但看到周边的人在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收益,就会产生从众心理,加入违法经营者的行列。四是仇恨心理。有部分违法经营者曾被工商部门查处过,从心理上排斥工商执法行为,总感觉工商执法人员有意和他过不去,从而产生抵触心理,继续违法经营。
  在掌握了违法经营者主要心理后,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应用心理学,积极查处经济违法违章行为:
  1 掌握心理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工商执法办案人员,不但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须努力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经济违法当事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正确使用相应的心理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要注重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做到善于观察现场,善于从当事人显露的蛛丝马迹中看出其心理异常,观察其言行,揣摸其心理,破解心迹密码,从而为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提供帮助。
  2 运用心理学方法,突破心理防线。首先,要营造严肃的心理氛围。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应把创造恰当的气氛作为控制对方心理的重要手段,营造一种严肃的气氛,给被查处对象造成相当程度的心理压力。其次,对于那些心理防线薄弱的违法当事人,采取政策攻心。对行为人员或知情人员晓之以法,动之以情,讲清有关政策,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交代违法经营的事实。再次,对于那些避重就轻,拒不承认的违法经营者,采用综合心理分析法。在把握好出示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适时性的基础上,可综合采用违法动机分析法、违法心理分析法、体态表情心理分析法、询问心理分析法等,透过违法行为人的外部特征,窥测他的内心世界,把握其心理状态和脾气性格,因势利导,不断弱化其受处罚的逆反心理,最终攻破其心理防线。
  3 巧用心理学技巧,讲求执法艺术性。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是管理者,受处罚者是被管理者,两者之间是一对矛盾。如果处理得好,矛盾可以化解或缓解:如果处理不当,矛盾就有可能被激化,这里就有一个执法艺术问题,要求我们在不降低执法力度的前提下,科学运用心理学技巧,在观察判断、应变速度、处理方式、用语措词、语气态度、程序规范、节律把握等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取得被处罚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执法平稳有序,富有实效,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治人的执法目标。
  
  四、心理学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应用
  
  人事心理学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思1903年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心理学在工商部门人事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运用“南风效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北风和南风比赛威力”的寓言,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呼啸凛冽,寒冷刺骨,结果是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拂,轻柔温暖,让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这就是“南风效应”。做好新形势下的工商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积极运用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在尊重中开展教育,在关心中进行引导,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四个及时跟进”:在形势政策发生变化时,及时跟进了解社会因素和利益调整对干部的心理影响:在工作任务出现重大转换时,及时跟进了解干部在特殊环境下的情绪波动:在干部家庭发生变故、遇到困难时,及时跟进了解其情感的心理变化;在个人愿望得不到实现时,及时跟进了解干部的心理负担,从而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干部的心坎上,使干部相互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心理共振,心理趋同。
  2 防止三种心理学效应,科学考量干部。一是防止“霍布森效应”,多岗位考量干部。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把马匹放出来让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一匹马。显然,加上了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后人称之为“霍布森效应”。我们在推进工商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干部的交流和轮岗,放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上加以锻炼和考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整个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防止定势效应,动态考量干部。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就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和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考量干部时要克服心理学上的定式效应,要综合干部发展变化的轨迹,时时用新鲜的眼光和角度去动态的考量干部,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看人。以致在评价上总停留在过去。三是防止晕轮效应,全面考量干部。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一系列特性,从而掩盖了其他特性。这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圈一圈地向周围弥散,掩盖了其他品质和特征。由于晕轮效应的存在。一个人的缺点和优点一旦变为光圈被夸大,就会产生认知偏差。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考量干部的素质,做到全面分析综合能力,辩证分析长处和不足,历史分析显绩与潜能,客观分析多数意见与少数意见,从而防止评价上的失真失实。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
  3 运用比价效应,激励和培养干部。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和报酬进行比较,如果某一方的比值大于 另一方,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同时,人们还会进行自己现在与以往的纵向比较,以感觉报酬的相对值是否合理和公平。在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运用人的比价心理,在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绩效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的结果重点采取目标激励、进修激励、晋升激励和荣誉激励等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给予相应的认同或奖励,确保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他们所得到的回报是公平的,这样才能持久高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充分开发其潜力,全力奉献于工商事业。
  4 开展心理压力调适工作,引导干部保持心理健康。2007年底,共青团广东省委发布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该报告对广东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的感觉太累,1.6%的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结合工商部门的实际,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在公务员岗位培训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加行政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一方面帮助干部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盘点自己的能力参数,评估自己的环境指数,找到自己最佳的职业坐标。其次,以人为本,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讲座、辅导。可聘请心理问题专家,帮助分析和研究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及变化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单位与干部个体之间必要的信息反馈渠道和网络。
  
  五、心理学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应用
  
  人的行为和情感是受心理支配和调节的。反腐倡廉工作要做到人们的心坎上,就要了解和掌握人们的心理。学习和运用好心理学,可以给我们工商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增加一把新的钥匙,找到工作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 有效开展廉政教育,构建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从各级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少数公职人员之所以沦为罪犯,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外,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驱使他们堕落的“助推器”。因此,可正确运用心理学,在一定范围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人们的积极行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及时摸清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通过廉政座谈会、干部谈心、任前谈话、廉政短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和法纪教育,从而使反腐倡廉这一严肃的教育主题更具人情味、亲和力、渗透力,真正使廉政教育人脑人心,有效构筑廉洁从政的心理防线。
  2 关注内心诉求,消除逆反心理,提升信访工作效能。信访工作是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将心理学运用到信访工作中去。第一,要运用个体差异理论,使接访更有针对性。应当积极了解和掌握每位信访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平等的姿态和温和的语言,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善意真诚地帮助上访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尽最大可能满足其相应的内心诉求。第二,有效消除逆反心理。增强群众的内心认可度。应当与群众情感相通,心理相融,讲真话,有效消除信访群众的逆反情绪,赢得群众的充分信任。同时,要换位思考,从上访人员的心理角度和处境出发思考问题,更好地把握上访人员的心理动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缩短主客体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提升信访工作的效能。
  3 运用心理战,积极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一是在办案过程中要积极练就“火眼金睛”,从细微处觉察到大变化,从平静的表面深入到激荡的内心,透视到行为人的内在动机、情绪、意志等心理状态,运用逻辑证明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强化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心理压力。巧用利害关系,打消其侥幸心理,彻底摧毁其心理防线,二是要注重用情感渗入的方法,打消行为人的对立心理,消除其主动交代问题的心理障碍。在案件查办过程中,选准展开“心理战”的突破口,以教育人挽救人的最大耐心,与其进行感情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使其对纪检干部产生信任感,打掉“戒心墙”,彻底放下思想“包袱”,自觉打碎精神枷锁,积极主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其他文献
主要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阳离子易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PET/ECDP/PEG)共混纤维的纤度与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抗静电性能和染色性能的关系,同时也对不同纤度PET
1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因腹痛、腹泻、发热、消瘦4月,加重1月于2008年5月16日人院。患者于2008年2月开始出现腹痛、腹泻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症状,在当地医院拟“胃肠炎”治疗,症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小儿包皮套扎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研究60例择期包皮套扎术的小儿随机均分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或七氟醚吸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
20刘禹锡和《传信方》20.1传略刘禹锡(772—842年),唐洛阳(今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字梦得。贞元进士,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杜佑表管书记,人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等的
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 层的导向
广州市展会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产业。随着广州市展览项目的增多、展会市场主体的成长、展览场馆面积的扩大,广州市展会正向国际化、专
目的提高胆道镜的使用质量。方法制定图示流程八步法对胆道镜器械进行管理,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前后对胆道镜清洗质量潜血检测情况比较、对工作人员处理胆道
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明确提出,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以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2008年3月,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发[2008]26号)中,要求天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为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采用病例为基础,进行理论内容的讲授以及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
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将投资数10亿元新台币,开发生产目前纺织品市场最流行,俗称天丝棉的人造天然纤维,用来取代现有的天然棉和人造纤维.这种全新的天然人造纤维,全世界仅有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