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铁红分相花釉的制备与机理分析

来源 :陶瓷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ip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传统铁红花釉的釉式,通过调整SiO2/Al2O3比成功制备了传统铁红分相花釉,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对样品典型局部区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铝比对釉面外观的影响明显,且当SiO2/Al2O3摩尔量比值为8.6时,釉面最易呈现“红斑”效果.釉面“红斑”主要是在1120℃~920℃范围的降温阶段由“无斑点”向“小斑点”及成片“大斑点”逐渐变化形成的;釉面析出赤铁矿晶体,不同颜色斑点区域的铁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由内到外的铁元素含量分别是6.86 wt.%、27.68 wt.%和17.95 wt.%.
其他文献
以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青花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青花瓷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龙虎山大上清宫青花瓷胎中Al2O3含量均值为22.2%,明显高于景德镇周边瓷石原料,应为使用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青花瓷釉采用了釉灰加釉果的配方,釉灰和釉果的使用比例变化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