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让习作起步绿树成阴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孩子来说,从呱呱落地,到蹒跚举步,以至于习得各种技能,无不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为其日后个性思维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作文也如此,模仿是写作的基础,对初学写作的小学中年段学生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模仿,也要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大胆创造。
  针对此,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的指导:一、博采花蜜,让积累余韵长存。二、学酿花蜜,让文笔神采飞扬。三、生活结合,让内容多姿多彩。四、仿中求创,让思维熠熠生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仿创新;指导方法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地重复他人(他物)的行为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很多动物通过模仿人类学会人语或人的动作,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猴子、猩猩、鹦鹉、八哥等。小孩子呱呱落地,置身在语言环境中,没有人专门教他怎样讲话,但其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离不开模仿的。俗話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是父母真实的写照”。茅盾先生也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由此可见,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模仿是孩子们学习的必由之路。
  学习作文也离不开模仿。在“榜样”——那些规范的、优秀的文本的激发下,通过引导学生模仿创新,吸收营养,从而提升语言能力,天长日久学会写作。这样就帮助学生在“榜样”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梁,完成从文字到生活再到文字的对接。如同给刚起步写作的学生一根拐杖,让他们拄着拐杖学走路,这样就能降低写作的难度,较容易地打开学生的写作大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我们为学生提供有梯度的可望可即的阅读材料(“榜样”),让学生切中肯綮的提示,使学生明白“写作是极平常的事,正常人都能学会,当然我也能”;如此,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我们如何以范例的写作模式为章法,并以此章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写作技能,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进行了较认真的探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博采花蜜,让积累余韵长存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丰富的知识来自涓涓细流。当学生拥有厚实的生活积累,就容易捕捉到写作的素材;当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能挥文如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写作材料的梳理和积累,其主要工作在平时,尤其是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中,而不是在仅仅的作文课上。语言的积累吸收,其主要工作也在平时,重点依靠阅读。只要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才不至于“无米下炊。因此,我会想方设法教会学生积累,如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的段落篇章、古诗名句、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应是教给学生积累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用。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读书,背书,记忆和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他们读的书不能仅仅是作文书,涉猎面要广泛,要博览群书。
  1.从课本中挖掘积累的素材
  选入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都是那些情真意切、令人赏心悦目的范例。因此,我提倡学生在读书时做好摘抄,并熟背书中的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的好词佳句,待日后厚积而薄发。比如:在学习完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描写花,日月和山峦的四字词,我要求学生摘抄起来,以便日后写作时之用。又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清新明快,尤其是第一段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学习完后,我让学生把这一段摘抄下来。积累了这些句子,学生日后碰到描写动物外貌时,便可以参考一下了。
  2.从课外书中及时积累素材
  语文如浩瀚无边的海洋,博览群书是拓展视野、积累素材的良方。我们要想尽办法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外阅读,让学生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博采各种各样的花蜜,让人类深厚广博的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我就会让学生及时积累起来。比如:精彩句段、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对联、三字词语、四字词语,成语、古诗词、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增长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二、学酿花蜜,让文笔神采飞扬
  我们语文书里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语言优美、选材新颖独到,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对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而言,习作起步应该经过模仿的阶段,要“有文可循”“有章可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对学习过的课文,印象比较深刻,对文章里的人物、内容、事情比较清楚明白,同时也有个人的独特体会。另外,随着阅读量的不断膨胀,学生脑海里积累的好词好句,优秀的段落篇章越来越多,让其仿写课文的句子、段落或整篇,都应该并非困难事。
  1.以句子为例,尝试仿写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许多语言构成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的正确运用,能为文章增添光彩。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挑选课文中精妙的语言,并开展形式丰富的句式训练。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在介绍这所民族小学里的学生很有礼貌时,用了带有“向”字的句式:“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我让学生仿写:放学后,小明回到家里向正在看报纸的爷爷打招呼,向正在织毛衣的奶奶问好,向正在做饭的妈妈问好……学生之所以能兴趣盎然地说写,就是因为有了我为他们提供的可模仿范例,使“有章可依”。 其次有些课文中的修辞方法用得精彩极了,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抓住这些佳句指导学生反复感悟,并迁移运用。如《燕子》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不少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燕子的动态和静态之美。学习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种小动物。
  2.以段落为例,学习构段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随着学生有一定的写句能力,再加上阅读量的增加,积累的增厚,我也注重以课文的段落为突破口,抓住写作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挑选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仿照着写作特点练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了西沙群岛海底的鱼的数量多和种类多。待学生明白作者的写法后,我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按照这种写作方法以《校园的花坛》为题进行仿写一段话。又如:《惊弓之鸟》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因果关系的构段方式,这也是学生仿写的最好范例。
  3.以整篇为例,仿写短文
  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架构简单清晰,较容易看出作者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借此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学到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如:教学完《秋天的雨》后,我与学生提炼写作方法:作者先写“秋天的颜色”接着写“秋天的气味”和“秋天的动物。”我要求学生以这个写作顺序,用《秋天的风》为题进行仿写,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安排,可让学生学习这个写作顺序介绍自己的家乡;《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空间转移的顺序组织,可领悟如何按照这个顺序介绍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争吵》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一件事情……这种由范例带动的写作,降低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难度,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过渡到完全独立性的作文中。
  三、生活结合,让内容多姿多彩
  新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一先进理念。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立足生活。
  仿写同样离不生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学生情感的生发点,引导学生在自身经历的参观、游戏、游览及各种比赛等活动中有意识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更能情真意切地表达,行文就更流畅了。那么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将体验到的东西挥洒于笔尖呢?仿写就像一颗闪亮的北极星,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我们的校园》,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语文课进行了一次校园参观(亲身体验)→出示范文《美丽的校园》→剖析范文(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空间转移的顺序将观察体验到的东西转化为文字的,包括选取观察点、布局谋篇)→再次参观(再次实践)→仿写《我们的校园》。第二天学生就将自己的杰作呈现在我面前,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或关键的参观过程,他们都描写得生动细致。读着他们的作文,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真意切。
  生活结合的仿写方式,不但丰富学生的言语,而且使学生获得心灵的体验,不失为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仿中求创,让思维熠熠生辉
  由于仿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写作,仿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数与范文在模式上会较为相似,因而常常被人误会为变相抄袭。其实抄袭与我们的仿写最大的区别在于:仿写主要着重于方式的模仿,不是牵强套用和“依葫芦画瓢”,而是模仿中取之有道,舍之有理,是有精心挑选,有创造,有自己的才情气质的。仿写的最终目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1.补写文中空白
  我們的课本里有些文章的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较为简略,或描述起来留有余地,又或者标点符号意味深长。教师应把握好这些读写训练点,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想、创新,以燃点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来填补课文的空白。
  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时。当同学们读到最后自然段时,我以“如果你就是那位小钱,在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帮助下,你得救了的同时,你会想些什么?”为思考主线,让同学们站在小钱的角度去感悟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同学们有感而发的时候,我抓住学生语言表述中的一些毛病,随机进行指导,引导孩子们把句子说清楚,说通顺,然后再请同学们动笔写下来。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学生习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妙写思维泡泡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几乎每篇文章里都有黄色的小泡泡。泡泡里大多数是一两句话,或置于文中,或置于文末。别小看这些泡泡,它往往是反映文章最为深刻,最为精妙的地方,也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大好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创造条件。
  在教学三年级《掌声》一文后,我组织孩子们在学习小组里讨论“小泡泡”里的问题——“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评价。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评议中,孩子们语言中的一丁点毛病都得到了解决,孩子们把话说明白了,说具体了,老师再请他们把刚才所讲的写下来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3.续写精彩故事
  有些课文的结尾收笔较含蓄,常常给人巨大的猜想空间和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遵循课文的阅读要求下,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合理地续写故事情节。这样,既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
  如四年级的《小英雄雨来》,课文的结尾是“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结尾,可以让学生续写,写写小英雄雨来游到哪里去,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既发展了课文情节,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写话水平。
  模仿是小学生习作起步的基石,是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学习方法,也是作文教学中比较切实可行的一种途径。它如同我们书法中的临摹,让学生乐此不疲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迈向创新,迈向成功。当然作为语文教师也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巧妙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让阅读与写作陪伴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吐蕊,一路馨香,让模仿成为打开中年段习作起步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张洪玲,陈晓波主编.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在社会公众面前似乎只是一种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形象,先学后教,甚至现學现卖,长此以往,代代相传,如此而已。直到英国课程论专家劳伦斯·斯滕豪斯发表自己的创见才改写了这种误解。  斯滕豪斯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如果教学要得到更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斯滕豪斯提出了“解放教师”的思想,而通向解放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材简析】  《金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励志小故事,通过彼得·弗雷特淘金无果改种花草最终实现梦想的经历,向学生讲述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课文中,无论淘金者的蜂拥而至与一无所获,还是彼得·弗雷特的埋头苦干与若有所悟,都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语
期刊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离子膜为载体,通过分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深入理解电解原理。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通过展示电解示意图,依据电解原理分析电极反应。  3.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以氯碱工业、电解硫酸钠废水,工业制备次磷酸的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创新、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工业生产实际为载体
期刊
【摘要】为了改变当前高考历史复习课中缺乏“主题立意”,内容零散,复习方式单一,无新意等问题,我们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中开展了“整合教材资源,主题立意复习”探究,尝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解题能力。  【关键词】整合资源;主题立意;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的编写以模块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三大模块,每一模块包含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专题,
期刊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当前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中职畜牧兽医学校提出了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全方位人才,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能力;技能人才  一、国家当前形势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是社会需求高层次技能型人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的数学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大大小小的改变,从整体的规划来看,初中的数学总体上的教学任务还是不会有所变动的,需要提高重视度的应该集中于教学的质量问题上。这就要求老师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兴趣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基础动力,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注重的是学生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资源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将为学生学习语文开拓出更加宽广的天地。文章以“石文化”为主题,对地域资源进行整合,合理移植渗透到习作教学中,并以开展“石文化”特色主题习作教学研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依托文本迁移习作方法,拓展内容丰富习作素材,梯度分解把握习作重点,活动体验张扬习作个性。  【关键词】地域资源;习作教学;学生个性  《课标》指出:“
期刊
【摘要】《雷雨》是“中西合璧”的艺术典范,曹禺以炉火纯青的艺术表现手法奠定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雷雨》创作;外来影响;之我见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他运用话剧这个舶来品,消化西方戏剧的营养,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结合传统戏剧的艺术技巧,洋为中用,一发表就震动文坛。具有外国文学知识的读者,从中不难看出这部剧作受外来影响的痕迹。  首先,《雷雨》的创作受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这一对话过程的主要媒介就是语文教材。教材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文本语言,它既通俗易懂,又暗含深刻的道理,细腻的情感,巧妙的手法,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也能够由一篇例子走向一个主题的学习。如何让教材说话,说内涵丰富的“语文话”,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与它深度对话,在深度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辨,撬动语文课堂的
期刊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受体的地位,模式单一、手段陈旧,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形成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先进的科教手段和电教设施营造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视听空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视听空间;多媒体;语言;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缺乏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