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髓:知人善任,就事论人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就事论事”的解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就事论事”,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事不对人”这一令人宽心释怀的话语。但提及管理,人和事永远不会分家。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因此,在做好“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深入一步,不妨针对“人”这个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来一番“就事论人”。
  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思想根源与不足
  对于管理者而言,强调“就事论事”,实际上是要求管理者不将个人好恶带入工作中,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研究解决问题,这是管理者应有的职业操守和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也是准确分析研究问题的基准。在管理工作中,不看人下菜碟,不搞上纲上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就事论事”做法值得肯定之处。
  管理工作解决问题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是有一些深层原因的:一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绩效评估体系,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不出问题一律奖励的做法;二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存在爱面子的习惯思维,存在如果“就事论人”深究下去,可能会得罪人、不利于团结的顾虑;三是管理干部大多数是技术专业出身,思考、处理实际问题习惯于从擅长的专业角度出发。
  如果管理者一味坚持“就事论事”的思维习惯,容易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小圈子里,从而形成一些不良的惯性思维。急功近利,处理问题只关注“对不对”,不去深入做“行不行”“好不好”的思考,影响管理者工作能力提升;视野狭窄,只关注与自己或团队有关的事,对其他事情则视而不见,缺乏交流,不利于团队进步;入井观天,只着眼于眼前事、现在事,没有全局视野和长远目标,导致错失进取机会,影响单位发展。久而久之,不利于自己与整个团队的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单位的发展。
  “就事论人”的含义及具体做法
  现代管理的着眼点已从对事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管理工作上提倡的“就事论人”,不是人们习惯联想到的“因人废事”“拿事整人”,而是指在做好“就事论事”前提下,进一步深入下去,把“事情”当做“案例”来看,分析员工的职业表现与其“个性化”的心理、性格、价值观以及成长背景、知识水平、家庭情况等的联系,从而促进“人性化”的管理工作改进。
  “就事论人”首先要通过对无意犯错和有意违章的区分,来评估人的知觉灵敏度。人的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有时候,人是因为对客观事物还暂未认识,或在认识过程中感知不深、能力不足、思维错误或粗心等情况下而无意犯错,要首先将其与能预见而未采取措施的失误,即因个人因素造成的心急、固执、侥幸心理和老毛病、坏习惯而构成的有意违章区分开来。
  “就事论人”还要通过对人的有意违章以及酿成错误后的主动补救行为的分析,剖析人的思想动机。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动机是推动人行为举止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思想动机是推动人们积极工作、努力避免失误的定向力量。为什么有人会犯下能预见而未采取措施的失误?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动机?或是他的老毛病、坏习惯因何形成?为何不会自觉改进或努力弥补?
  “就事论人”不仅局限于当下这件事,还可以变换角度,增加案例。如从纵向选取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一些事,分析人的心理素质、个人情绪对他的技术水平发挥及问题处置表现的影响;从横向选取同类的事件作研究,从不同的人面对类似情况的不同处置,以及所导致的各不相同的结果作对比,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与人的性格特征、工作经历的联系。
  “就事论人”的目的在于“人性化”的管理改进
  通过“就事论人”,由事看到人。见人的思维、见人的状态、见人的精神,从而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工作措施,开展“个性化”的管理工作改进。
  在评估员工的知觉灵敏度后,可以根据人的知觉形成、发展规律,促进其知觉能力的改善,减少因人感知不到导致的无意识犯错。如采用加大外界刺激强度的方式,把不安全征兆通过醒目的警告标志、刺耳的警告声等加大强度的安全标示显示出来,增强员工的知觉效果。在岗位培训中有意识增加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性训练,增强人的知觉有效性。通过分析员工的心理动机,可以及时调整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满足不同层次、情况不同的人员的需求,促进他们积极动机的形成;通过发动其亲友、家属,以亲情的方式增强积极动机形成的外界压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员工保持健康、饱满的情绪,干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的分析,可以做到人尽其才,让员工的工作岗位与性格协调起来;发扬人的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克服和避免其消极方面,保证人的情绪处于良好的状态;利用员工个性特征上互补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团队整体效能。
  “就事论人”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通过“就事论人”及其“人性化”的管理改进,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工作,以实现人与单位共同发展的管理活动,这正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通过“就事论人”,将员工的人性、需求、职业素质和未来成就作为单位管理工作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岗位培训的针对性,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在优点,达到助人突破、促人成长的目的。通过“就事论人”,管理者养成了“把事情当案例看”的习惯,把对员工的总结分析变成决策智库,培养了重视事情的本质性价值和意义性价值、勤于自动思考和自我反省的思维习惯,促进整个团队的能力提高。通过“就事论人”,管理者与员工理性沟通,充分了解了员工的“个性化”特征,大大促进了管理工作“个性化”的改进,形成了理解产生默契、默契又创造和谐的良性互动,最终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运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分析了中职药剂专业的岗位能力,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将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及职业素质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融合,构建中职药剂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并指出了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课题:2013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编号791234;2012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动起来,通过肢体运动来学习运动技能、技巧。这难免会出现意外、突发事件。例如扭伤、挫伤、骨折等一些运动伤病。关键是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我们教师如何正确地面对和处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案例描述  前不久,在一节体育课中,在游戏阶段——“跳进拍人”,同学们你追我跑、你拍我闪,十分多钟里,游戏进行得好不热闹。突然,张同学一个箭步,单足跳进圈里,去拍王同学。王同学正背对着她,谁料到张
东汉五言诗人秦嘉缘何进京的问题,关系到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从仅存的一些文献资料看,秦嘉进京的真实原因,是因受到了朝廷的强行征召,被动地卷入了东汉残酷的政治漩涡,从而让一代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特点。方法 对33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术前做好急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疼痛护理、引流管的
10月28日-29日,由人社部《职业》杂志社举办的“2015全国技工院校教务处(科)长培训班”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位技校校长、教务处长、学科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