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王朔,助我走出丧夫之痛

来源 :家庭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是王朔(编者注:著名作家,编剧。)我曾经因为医生工作繁忙,对丈夫和儿子的关爱少了很多。退休之后我想有一个平和、幸福、宁静的晚年,可是大儿子和老伴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离我而去。老伴走后,我越来越懂得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你所拥有的物质,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小儿助我走出丧夫之痛
  大儿子和老伴没去世前,小儿子王朔总是很忙,孙女住在我家。每逢节假日回来,他们就去孙女眯眯的房间,和她亲热。吃过晚饭,有时带眯眯去看电影,有时连个招呼都忘记和我们打,开车就走了。
  大儿子和老伴的离去令我心中烦扰。王朔努力地帮助我排遣心中的郁结,他劝我多出去走走散散心,这样才能尽早走出心理困境。
  为了让我顺利地出行散心,解除抑郁的情绪,王朔很细心地忙里忙外,特地买来手机,以便随时和我联系。每当我出行,他都要买好软卧下铺,一直把我们送上车厢找好位置才离开。我的小妹妹说:“王朔多细心啊!头一天他就先到车站了解车子该停在哪里,软卧休息厅该怎么走。”在火车上,王朔还打来电话问我一路上感觉如何。
  我去外地兄妹家拜访,又去了香港、澳门,和老同事相会。在亲人和朋友们的关心下,我逐渐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小儿体贴如闺女
  自从老伴去世后,王朔几乎每个周末都回来看我。我给他做好了饭等他回来,然后我们共进晚餐。后来他就早些过来和我一起做饭,再后来他说:“咱们出去吃吧。”我知道他怕累着我。我告诉他:“不必每周都回来看我,我身体挺好,你也忙,节假日我可以去你那里住几天。”
  每当我到王朔家里,他都特别高兴,总让我多住些日子。他可能不放心我一个人生活,毕竟我年纪大了,身边也没有人陪着。
  孙女、儿媳从美国回来,我们一同坐车外出。我坐在副驾驶座上,王朔问我:“跑这么远的路你累吗?”问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我们出去吃饭,他会找一个空调吹不着的地方让我坐。有时我们一起做饭,他总说:“我会做饭,你休息吧。”他炒的菜挺可口,还会包饺子、包包子,包得挺漂亮。他说是在部队当兵时学的。我这才意识到对儿子的了解还是不够。有时饭后他会主动要求洗碗:“我来洗,你坐着休息,看电视吧。”
  一天,晨练结束,我看见一辆儿童车里躺着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这让我回忆起王朔六个月时的情景。我抱着他从南京迁到北京,那时的我是多么幸福。如今他已长大成人,有时也会让我生气,但他也带给我很多温暖。他有颗善良的心。
  2006年,我告诉王朔我听说《看上去很美》(编者注:改编自王朔同名小说)的电影上映了。不久,他的一位朋友请我去看。他说:“王朔这段时间比较忙,没时间陪您看,是他委托我请您看的。”
  如今我们母子总是彼此惦念着,从内心里爱着对方。为了我出行方便,王朔还给我送来一辆车,专门雇了一名女司机。
  
  两代人的争论以爱化解
  我牵挂着王朔,希望他健康,过得幸福。当然,两代人的价值观不同,我们对一些问题看法也不同,也会有争论。
  我能体会到他对我的爱,但不管儿子多大,做母亲的总会把儿子当孩子看。虽然他已经是中年人了,我仍然会“干涉”他:“你的头发怎么理成这样?”或者,进到他的房间里指手画脚:“该开窗换气了。”也许他会厌烦,认为我还在管教他,其实这只是做母亲的对孩子的一种爱。每次说完我也后悔,觉得不该像对小孩子一样对待他。
  每年我都催王朔去体检。今年他把检查结果给我看,除了血脂高些没有其他问题。我告诉他应该吃什么药,他答应我会注意饮食,我也就放心了。
  王朔有时也管我:“你穿衣服该把上衣下摆放在裤子或裙子外边,这样就不会显出腰了。”大儿子也曾提醒过我,年龄大了就不要穿连衣裙了。我懂得他们的意思,他们是在关心母亲的形象。
  对于母子之间的误会以及看法的不同,我不怪王朔,是我们从小太娇惯他。那个年代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夫妻、孩子之间聚少离多,我们很少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却时常以长辈的身份管教他们,与他们的距离慢慢拉大,为此我至今还会感到内疚。记得王朔曾对我说,他早已原谅了妈妈。我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和睦相处。
  我想对儿子说:“妈妈永远爱你。”
   (摘自《金色年代》2011年第5期)
其他文献
女人的一生,到底是勇敢好,还是圆满好?    第一次看《荆棘鸟》还是上高中的时候,一下子就相信了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种鸟儿,一生只唱一次歌。它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一根最漂亮、最茁壮的荆棘,找到了,就把自己重重地压上去,让荆棘刺穿它的胸膛,然后放声歌唱,一边滴着鲜血一边唱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据说,那是从未有过的动听声音。  高中生的脑子里偶尔会有一点儿朦朦胧胧的对某种感情的向往,仅仅一点点,一闪即逝。更
期刊
教育跟食物一样,是有有效期的。  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在10岁前就基本成型。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发育在3岁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大约是370克,6个月时,就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已为成人脑重的一半。  孩子的大脑高速发育的时期,正是养成优良习惯的黄金教育期。这时的孩子如软泥,家长很容易就可塑形。培养孩子独自、自信、坚毅、顽强、勤劳等优良品格,往往事半功倍,而一旦过了这个黄金时期,就算父母付出再多心血
期刊
大人说话,大多是掩饰内心的想法,说得越多越不真实。反而是安静的,用眼神和动作来感知的,最是贴近心灵。    在我心里,一直以为小孩子的心是最敏感脆弱的,他们能感受到很多别人忽略的东西,同时,又因为丰富的想象力,生出许多疑幻疑真的猜测,并深深地根植在自我意识中而无法自拔。  《Call Me Elisabeth》,法国片,中文被译成《真爱滿行囊》。片名翻译得不太贴切,因为故事一开始,小女孩贝蒂就经历
期刊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的家庭生活因他的机智和幽默而显得异常温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同样也是一位智者。    冒险的乐趣  1937年底,林先生曾携妻女游览意大利西南部的维苏威活火山胜地。在去火山口的路上,他对胆战心惊的妻女说:“面对危险,谁都会有恐惧,但我们应当保持镇定,因为灾难并非一定会降临。而世人常因为自身的恐惧失去了
期刊
他从小喜欢看闲书,上课不听讲,还捣乱。闲书看多了,见识大增。读小学的时候,他已经能发现并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至于老师只要看到他举手,心里就发毛,后来干脆装作没看见。  一次,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校园的作文。看到他的作文,老师气得脸都绿了。别的同学都写“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只有他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老师当众朗读了他的作文,批评他又在哗众取宠。  他站起来反驳:“老师,‘哗众取宠’这个成
期刊
一次,一家地方电视台的栏目组到马未都家中做访谈节目。就在访谈进入尾声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不小心打翻了柜台上的一件名贵的瓷器,“砰”的一声坠地,瓷片四分五裂溅开。  顿时屋里的人全傻眼了,现场气氛骤降,人们的脸上都挂着凝重的霜片。只见马未都满脸笑意,出奇镇定地说:“瓷器掉在地上只是个插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继续吧。”后来,电视栏目组录制完节目,也没有跟马未都说声道歉的
期刊
在多伦多第一次遇到红绿灯失灵,非常震惊。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去公共图书馆的路上,一路畅行无阻,可是还差一站就到图书馆时,车速却慢了下来。我开始四下张望,寻找原因。接近路口时,猛然发现所有的交通灯都变成红色,还不停地闪烁。    我立刻意识到,交通灯失灵啦!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惊——对面的车开过来三辆,第四辆车稳稳地停在白线前;停在左线的车有三辆同时左转,穿过十字路口,拐进高速入口。之后我前面的车开
期刊
十来年尝够了四处租房的艰难,她终于有了新居,住进了楼房。住在农村的父母也高兴得很,抽了一天空,特地来瞧一瞧。  有人敲门,是安防盗窗的。父亲不理解:六楼还用上栅栏?她说,“六楼贼也一样上得来。我一个朋友家就住六楼。去年夏天,一个贼爬着别人家的防盗窗一直爬到他家,幸亏及时发现,贼竟像一只壁虎一样敏捷,一会儿便没了踪影。这城里呀,可乱得很,哪像乡下那样太平。”  没过一个星期,父亲又来了。她吃了一惊,
期刊
去年到北欧四国旅游,在大巴上看到了一个特殊装置。  我和随行的同伴们,都对此很好奇,仔细地观察,并请教了导游——留学生“川妹子”小陈。她在欧洲已经呆了八九年,对当地情况相当了解。据她介绍,这个特殊装置已在全欧洲推广开了。小陈说,为确保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旅游大巴上必须安装这么一个装置,它的先进之处,倒不在于科技含量有多高,而在于它具有强制性。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装置呢?  为了确保司机不会疲劳驾驶
期刊
在人们的想象中,一个富豪,是应该有一些架子的。俞敏洪(新东方学校创始人)却是个另类。在富豪堆里,俞敏洪自居为教师,多了些文人气质;在教师堆里,俞敏洪一不小心成了富豪。在他身上,有种质朴难能可贵。  俞敏洪说:“我每天只花一百块钱左右,都用在吃上。我身上穿的衣服都非常普通,不是最贵的,车子有了,房子有了,孩子的学习费有了,老婆的生活费也有了。”  俞敏洪不单省吃俭用,还没有富豪的做派。新东方大厦门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