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戏,最是那乡土气息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淄博城乡活跃着一支上百人的演出队伍,他们演出的剧目诙谐、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城乡观众的喜爱。这支演出队伍,就是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的演员们。
  五音戏源于山东省中部地区,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地方特色浓郁,唱腔优美生动,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它形成于清代中期,距今约有300年历史,是我国的独剧种。2006年,五音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是全国惟一一家五音戏专业演出团体。近几年来,剧院坚持“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发展方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五音戏人才,在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难以尽数的荣誉。现在五音戏已经成为淄博的一个文化品牌。一提到五音戏,人们便会想到淄博,一说到淄博,人们就知道这里有五音戏,它与当地齐文化、聊斋文化共生共存。早期就演出了聊斋戏《胭脂》、《侠女》等,近些年来创编排演了多部聊斋戏系列剧《续黄粱》、《窦女》、《姊妹易嫁》(新编)、《翠霞》,《乔女》、《墙头记》、《豆花飘香》、《石臼泉》、《腊八姐》等剧目,曾经获过国家级的大奖。2009年5月1 8日,在杭州市余杭体育馆内,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隆重揭晓,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演员吕凤琴凭借在《云翠仙》中的精湛表演征服众多专家评委,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这是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第三次摘得梅花奖殊荣,在此之前,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前院长霍俊萍曾两次获得该奖项。
  这些年,五音戏不仅在本地的城乡舞台上大放光彩,还不断地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走进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校园,并且漂洋过海,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去国外访问交流,爱到喜欢传统文化的高端人士的喜爱,也被作为一种珍稀文化遗产研究。
  作为发源自民间的戏曲,五音戏的根离不开乡村的土壤,所以每年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都担负着送戏下乡的任务。每年正月里是农闲季节,乡亲们欢天喜地过年,盼着剧团来演出。北方天气严寒,演出地点又都是在交通偏远、条件简陋的乡村,戏台是露天的,有时刮风,有时下雪下雨,就是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每年正月都要连续演出100多场戏,多的时候一天能演三五场。虽然下乡演出又苦又累,但是看到台下观众们跟着台上的演出一起哭一起笑,演员们心里都觉得甜滋滋的。
  到淄博,不能不听五音戏,甜美的唱腔、风趣的表演,带着泥土的芬芳,将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编辑:吕红霞
其他文献
《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第5期“考虑渗透性的水–土压力计算方法”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渗透性的水–土压力计算方法。对此问题,笔者已经在《岩石力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