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有目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而对于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反应速度较慢,在数学的学习上会力不从心,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画图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利于帮助小学生快速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53-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逐渐深入开展。目前,画图教学成为小学数学一种普遍的,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小学二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画图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
小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但对于刚刚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对数学学习兴的趣不高,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致使课堂表现较差,导致数学教学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学好数学成为小学生一个重大的难题。
1.2 老师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上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中却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首先在在思想意识观念上,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画图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一套效率高的,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的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以往的教案,缺乏对新知识加以整理汇编,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日常学习上,教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达不到理想效果。
2.对画图教学法的探究
2.1 培养画图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維过渡的阶段。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看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致使学生读不懂题意,更无法答题。所以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借助图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观的反应出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转变小学生的解题思路,要求学生重视画图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2 指导画图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题目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画下来,用图形来表示题意,这样可以整体地把握住问题,并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
(1)借助实物
在新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是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来展示进而解决的。
[例如]小学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章中,首先要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的形状,然后要根据物体选择出相应的三视图及正视图、侧视图与俯视图,对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出现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甚至有些题目中出现的茶壶,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让同学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给学生带去视觉上的享受,然后自己动手画一画,加深对图形的印象,也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在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章中,将一些平面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再利用点线面的步骤画图完成学习任务。
(2)指导用直观图表示题意
[例如]小学二年级新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问题:有一条长15米的小路,要在路边植树,每间隔3米种一棵树,两端也需要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这一道题目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思考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运用画图策略分析题意。画出一条线段,假设为15米,每段3米,平均分成五段,因此间隔数为5,但是题目中说“两端也要栽树”,所以还要再线段的终点加一棵树,而不能简单的回答为一种栽五棵树。再把题目变成: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要在路旁种树,每2米种一棵树,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显而易见,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该问题,运用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快捷而简便。
(3)指导用连线图表示题意
[例如]小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数学广角一推理”一章中,可以运用连线画图的方法。
3.结语
画图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显著。要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让画图成为学习数学的工具,将文字的抽象性、复杂性与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易懂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凸显问题的本质,就能快速的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老师利用画图帮助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佳璐.利用画图策略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师,2015(6):109-109.
[2]阮国琴.以画图为切入口,提高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3);44-46.
[3]石蕾.利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8(47):84-8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53-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逐渐深入开展。目前,画图教学成为小学数学一种普遍的,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小学二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画图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
小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但对于刚刚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对数学学习兴的趣不高,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致使课堂表现较差,导致数学教学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学好数学成为小学生一个重大的难题。
1.2 老师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上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中却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首先在在思想意识观念上,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画图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一套效率高的,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的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以往的教案,缺乏对新知识加以整理汇编,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日常学习上,教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达不到理想效果。
2.对画图教学法的探究
2.1 培养画图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維过渡的阶段。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看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致使学生读不懂题意,更无法答题。所以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借助图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观的反应出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转变小学生的解题思路,要求学生重视画图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2 指导画图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题目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画下来,用图形来表示题意,这样可以整体地把握住问题,并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
(1)借助实物
在新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是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来展示进而解决的。
[例如]小学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章中,首先要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的形状,然后要根据物体选择出相应的三视图及正视图、侧视图与俯视图,对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出现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甚至有些题目中出现的茶壶,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让同学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给学生带去视觉上的享受,然后自己动手画一画,加深对图形的印象,也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在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章中,将一些平面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再利用点线面的步骤画图完成学习任务。
(2)指导用直观图表示题意
[例如]小学二年级新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问题:有一条长15米的小路,要在路边植树,每间隔3米种一棵树,两端也需要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这一道题目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思考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运用画图策略分析题意。画出一条线段,假设为15米,每段3米,平均分成五段,因此间隔数为5,但是题目中说“两端也要栽树”,所以还要再线段的终点加一棵树,而不能简单的回答为一种栽五棵树。再把题目变成: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要在路旁种树,每2米种一棵树,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显而易见,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该问题,运用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快捷而简便。
(3)指导用连线图表示题意
[例如]小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数学广角一推理”一章中,可以运用连线画图的方法。
3.结语
画图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显著。要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让画图成为学习数学的工具,将文字的抽象性、复杂性与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易懂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凸显问题的本质,就能快速的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老师利用画图帮助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佳璐.利用画图策略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师,2015(6):109-109.
[2]阮国琴.以画图为切入口,提高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3);44-46.
[3]石蕾.利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8(47):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