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赫的“六法”画论看当代图纹石的鉴赏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对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作者提出的“六法”画论,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和鉴赏家们遵循的原则。图纹石也是一种艺术品,只不过它是一种“天然石质艺术品”。赏石如同赏画,笔者就从“六法”画论说说图纹石的鉴赏。
  一曰“气韵生动”


  谢赫把气韵生动置于“六法”之首。“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移入绘画艺术,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有生命力,也就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所说的“传神”,通过外部形态的刻画来塑造对象的气质,即“以形写神”。水有流势,花有长势,鸟有动势,生动活泼就在于一个“动”字,没有了动,一切皆无,更谈不上传神了。图纹石的鉴赏也一样,由形、质、色、纹到韵,由浅入深,“韵”之重要自然居“五要素”之首。图纹石(包括画面石、文字石和纹理石)讲究“神韵”,是对构成画面的“精、气、神”的感悟,“气韵生动”始终是鉴赏图纹石的精髓,是通过其形体、质地、纹理、色泽等所透出的一种精神意韵。图纹石要求形象的生动性,不仅在于石体画面的象形状物程度,更在于形全而神备,使人产生生动感。图1“高山流水”:一带湍水由远而近、由窄到宽、由横及纵,过陡坎飞流直下,白浪滔天;且黑、静的山石与白、动的流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一种气势磅礴、如诗如画之美感。正如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所说:“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尔。”
  二曰“骨法用笔”


  “骨法”源于古代相學的概念,指人的骨体相貌。运用到绘画上,指画的“骨架”,也即描绘对象的轮廓。谢赫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笔力、力感等,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晋代卫夫人《笔阵图》)相似,指出了线条是造型的基础。中国画不像西洋画,中国画家盛用线条。图纹石的线条一般都比较多,但有秩序又协调,并且能形成精美图像的并不多见。有序和协调,就是纹理要繁简得当,该有的要有,不该有的不能有,多了少了都不宜。如图2“淑女林黛玉”,石中林黛玉的造型,包括脸廓、头饰、发辫、衣着以及背景中林木的边缘,多半使用线条勾勒(也有用颜色区分的),而且笔精墨妙,表现出一种幽雅、恬静的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情调,尤其是色彩奇瑰、浓墨重涂、淡绿渲染,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细腻润泽、清新秀丽的艺术效果:一位窈窕淑女娴静端庄,伫立于林中,周围“霜拂松柏绿,雪染大地白”。此情此景,与《红楼梦》第五回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诗句十分恰贴。赏此雅石,有如读宋人“画之于人,各有本性,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向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益州名画录》)。
  三曰“应物象形”
  “应物”二字出现很早,《史记·太史公自序》就提到“应物变化”。绘画上,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刻画对象的形态外观,从而体现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形”是写形、传神、达意的三位一体,写对象之形,传对象之神,达作者之意。图纹石中的“形”,主要指石表纹理构成图案的“形”,要求反差较大、画面清晰,构成画面的象形状物达到景观求境、人物传神、动物有趣。当然,这里指的是具象类图纹石,另有其他类别的图纹石,如有的具有水墨“大写意”的味道,可从中感受“表现主义”的艺术趣味。概而言之,具象类图纹石鉴赏的基本要求是“以形写神”、最高境界是“形神兼备”;而其他类别的则讲求领悟“神似重于形似”,或重在表现“生命之律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体现“应物”之形式美。图3“贵妃出浴”,石中杨贵妃其“形”的位置居中,画面很简约,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形周质具。加之前后大量留白,画面非常鲜明。整个身体比较匀称,体现了物象的真实性、自然性和协调性;体态略显丰腴,符合唐代对女子的审美要求。从意韵看,女子浴衣薄透、坦露双乳,像是领略“人生适意”的真趣。其视觉真实与传达出的神韵高度融合。此刻,让人联想到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所说:“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四曰“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讲色彩的应用,是指画家作画时依照客观对象的颜色,随类而赋(类即物)。中国画在运用色彩上,同西洋画不同,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不是很大。这里说说“无色之色”——留白。留白是中国画家的一条“金科玉律”,“计白当黑”体现了用墨和留白之奥妙,以虚为实,“空”而不空,可更好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和含蓄感。图纹石的鉴赏追求天工的自然美,色彩要求上有“天然浑成”、“随类赋彩”、“纯正为上”等几个原则。当颜色与图中对象形态互相呼应,表达出造型艺术客观地接近原生状态时,天公作美之感油然而生。图4“虎啸山林”画面着色丰富,可谓“随类赋彩”的佳作。虎背的橙黄色与山林的深褐色、日落时的虾酱色以及上面的黄色祥云相照应,山间云雾弥漫,表现出一幅薄雾冥冥、虎啸山谷的壮丽之美。这犹如黄休复先生所说:“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益州名画录》)。


  五曰“经营位置”
  经营的原意是营造、建筑,谢赫借用来比喻画家作画的布置构图。经营位置就是顾恺之的“置陈布势”,置陈指画中“形”的位置和陈列,布势指置陈发自形内的力量。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它讲究虚实、宾主、呼应、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远近有别,亲疏有致。起、承、转、合自然,画面的整体感觉才会完美。图纹石的“经营位置”,要求画面所在石体的位置、大小都要适中,太小了不起眼,太满了又显压抑;主体形象应在石之靠中部,整体布局要合理、巧妙。图5这枚“贾元春省亲荣国府”的图纹石,贤德妃贾元春居石之中央,鲜明突出,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人物前后、上方留白较多,一方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像是留出一个进荣国府的“通衢”,周围景色绿中带黄,是早春草木枯黄泛绿的写真,正合元妃省亲的元宵节令。整体形象塑造洗练自然,构图简洁又不乏变化。设色古朴,施墨疏淡,充满着古典雅韵。正是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益州名画录》)。


  六曰“传移模写”
  “六法”中最后一条是“传移模写”(“模写”同“摹写”),指的是临摹作品。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就是模写。谢赫说过:“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把模写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的重视。由于此法不等同于绘画创作,故不再赘述。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人类的画家、名家、大家尚能把自然物象巧妙地描绘在绢纸上,让后人临摹学习, 传移流布四方;那么上苍的大师、巨匠、“魔鬼”把人间万物生动地表现在石头上,其 “传移模写”,主要看能否“模写”其气韵之生动。图6“千年胡杨”,就活像把大自然中的一棵胡杨古树“移植”到了石面上,其生动的气韵,令人有触摸它的冲动。
其他文献
一川漓江春水涌动,三两桂林山峰簇拥,小桥轻搭两岸,如画的山水之间,回荡着悠扬而婉转的歌声。  远远望去,传说中的刘三姐立于桥上,轻舒臂弯,微仰着脸,唱出心中纯朴的爱恋,唱出对自由明天的向往。  題名:【印象刘三姐】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60×39×5cm
期刊
此石为堵河釉光青,右边五分之三为平台,往右舒展,造成无限延伸的感觉,天开地阔;左五分之二为一山峰,峰尖内收,峰体浑圆,与平台相连的部分稍内凹,呈包容之懷。  色黑、形简、味足,轮廓优美,又如一艘舰艇,住在你的意识里,满载心中的美愿,可带你去灵魂所不能及之处。  题名:【凌高啸远】  石种: 釉光青  电话: 13733555666
期刊
相遇是心的指引,当泥与水在阒静中相遇相融后,便生出了一芽尖角的欲望,在万千枯寂的岁月中,默默地成长,默默地等待。  相逢那一瞬,便铸成了永恒的相守,是皈依的淡然。  題名:【求全】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13×14×6cm(右)
期刊
一身金毛,满面顽劣,侧蹲身,臂回弯,于身后携一“金箍棒”。头身轮廓清晰,形神兼具,“齐天大圣”一亮相就成了主角。这还不够,红花还得绿叶配。与具象表现大圣的手法不同,底部石基上,在凹凸磊砌之间,仿佛一众冒着猴头的徒子徒孫,争搡着、欢叫着。  这一实一虚、或具象或抽象的表现手法,成就了花果山的热闹,也为主题增添了别样的玩味。  题名:【花果山】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19×26×8cm
期刊
古陶石与戈壁石在演示表现上有相似之处,此石有黄碧玉般的颜色,且造型变化大。螺形突出似人物的头部,以下的部分,不具象表现肢体,而是表达了身形的变势,一只蟾背顶金钱纹与人物一体,凸现了一个“戏”字。心隨形动,得趣无限。  “戏蟾”得意、得趣、得福,得此一石,乐满心怀。  题名:【戏蟾】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14×10×8cm
期刊
这是一座因酒钢兴建的城市,可想而知,浩瀚戈壁建成一座城市的艰辛。也可能是由于这样的背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在这里执着追寻属于他们的梦想。  千百年来人迹罕至的大漠、巍巍的祁连山,赐予了他们最好的宝物——奇石。如今,奇石作为一项产业在这里正风生水起。“以石兴市”,正成为嘉峪关的城市理念。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更离不开像李忠、盛爱萍、李守义等这样一群爱石人。  人物篇  对于嘉
期刊
花层层绽放,每一瓣清晰如刻,述说春之郁勃生机。如若顺着不同的纹路,旋转,缠绕,深入,终点是相同的花心,却是不同的内心。  春花秋月,好花常开,好月永明,人之美愿,石来实现。妖娆花开,静数心语,岁月安好。  題名:【好花常开】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13×11×4cm(左)  12×9×4cm(右)
期刊
独坐禅堂,  闲听落花,  远去尘嚣纷扰事;  低目敛眉,  信手拂几,  自有心中明镜台;  一壶清茶,  两卷经书,  三千世界。  題名:【远尘】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10×15×9cm
期刊
再次在柳州见到“她”,这份惊喜来得有点不真实。  是的,十年了。十年前,“她”是轰动柳州的美少女,却又很快“远嫁”台湾,杳无音讯。  十年后,“她”回来了。悄无声息,却美丽依旧。  一  2003年。那是柳州人今天回忆起来,仍会心潮澎湃的年代。红水河石无敌于天下,一个个石界神话正在上演,石都每天接受着来自各地石人的朝圣。那时的柳州人,坐拥美石,骄傲而虔诚。  那是柳州的青春岁月。  二  这年初冬
期刊
如洪波涌起,浪花四溢飞溅,裹挟托出滚圆聚集的宝珠。凝结相依,让祥瑞生辉熠熠。  雍容华贵的金色,神秘久远的纹理,金玉如意的韵与天地同生,能与日月争辉,大器破空而出,是福澤,是祥瑞。  题名:【福临】  石种: 古陶石  尺寸: 15×11×8c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