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时间的教学经验证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本身就一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饱含情感与生活情趣的学科,其在教学效果上应该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但是通过实际教学总结发现,其在教学效果上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的追求其科学性,而忽略了对课堂气氛的营造。因此,本文通过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些有助于老师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思考与帮助。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6-01
  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是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就需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营造氛围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出一些简单的思考。
  一、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无论什么学科,总是会出现对其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学生,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对于学习语文感到厌倦的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动作,或是睡觉,或是低声说话,又或是看课外读物。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情感的投入。老师只是机械的运用教学方法,甚至没有教学方法,生硬的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与学生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如此一来课堂变得生硬、冷清,缺少和谐的气氛,甚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不敢大声说话,小心翼翼,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例如:课文的基调若是悲壮、激昂的时候,老师就应当同样怀着这样的心情去讲课,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于课文相互呼应的课堂气氛,如课文的基调欢快轻松时,老师同样应当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讲解,这样通过良好的学习气氛就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通过形象的语境让学生更加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利用动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手势、表情都是非常好的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课堂之上师生之间互相感知的一种信号。语文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应具有言之、状物以及传递感情的作用,当动作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之后,他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效果,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的时候,通过词中所描写的壮丽场面,再加之老师动作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到那种作者情彩飞扬、气度宏伟的情怀之中,真正与作者形成思想上的沟通,体会作者飞扬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浅浅的、鼓励的微笑又或是表示满意的赞许式的点头,都是老师真情流露、鼓舞学生的有效方式,这样一来,使学生拥有一种强烈的存在感,进而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气氛也就变得更加活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语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进行语言艺术的表演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听”是课堂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老师的“讲”来传达,学生的“听”来接受。但是语言在课堂中所体现的作用不仅仅于此,它还是营造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语言的声调、音量以及速度进行良好的搭配与变换,将色、声、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融入到教学的语气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及意图,进而得到学生知心、知理以及知情的回应。增强课堂气氛。另外,可以通过语言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小的创新,进而营造出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在这一點就有老师做过这样的尝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评书的开场引用到了语文教学的导课当中,当上课铃声响完之后,老师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是“咱们书接上回!”,然后就将自己课前精心编制的导课内容利用评书的形式传达给了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映,课堂的气氛立刻变得非常活跃。评书是一种语言上的艺术,老师不过是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引用,改变了语言方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语言在营造教学气氛上具有非常独到的能力,值得广大教育者的借鉴与应用。
  四、利用环境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环境本身就可当作是一种气氛,就如不同颜色会带给大家不同的感觉一样,不同的环境同样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环境的暗示往往会激发学生心中的潜力,有效的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反感,除此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约束能力。首先是在教师的布置上,教室的主色调的选择以及采光条件应得到有效的处理。若是采光不好,室内灰暗,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的感觉,课堂教学气氛就会变得低靡,而教室若是阳光明媚,那么对于学生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进行心理交流。教室在布置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教学死角”,所以在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处于老师的视野之内,这便于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刺激他们认真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本身的穿着同样也属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影响力,例如浅颜色的衣服可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艳丽的服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深色的服装会给学生一种权威、严肃的印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服装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总结: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语言艺术,要想将语文教学进展的更为顺利,更加合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够结合教学环境,通过动作、语言以及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文雅.浅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01)
  [2]绳珂,李臣之.建构“生动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0(02)
  [3]周茂生.从案例看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生成[J].中国民族教育,2010(01)
其他文献
在今年4月份“《新闻三味》长沙研评会”上,《横店集团报》总编辑吴又强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横店集团的所有制形式、机制、以及《横店集团报》的办报特色,都与其他国
【摘要】物理实验对于提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物理操作技能,同时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关动手操作能力。一般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实验能力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更是能够合理的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与作用。本文就初
2005-2008年我们对9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2005-2008年我院共收住高血压患者96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年龄40~78岁,
【摘要】21世纪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师爱,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同时师爱其实质也是热爱自己生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素质教育 爱心 健康成长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建立与生存,是关系到患者、医务工作者的安全以及提高医疗质量的大事,也是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发病原体的不断出现和新
为适应电镀生产自动线发展需要,除了过去常见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电报头控制器系统、光电读孔式控制器、步进选线器控制系统以外,电子顺序控制器也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拍摄的新闻作品《重视和保护额河生态环境刻不容缓》,1996年5月,被评为全国企业报1996年(第六届)好新闻一等奖。回顾这幅作品的拍摄经过,我深深地体会到,假如没有真情在镜
【摘要】随着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备受人们关注。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4-01  一、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教学
什么是“问题学生”?《当代教育学》(1998年版,袁振国)是这样解释的:“‘问题学生’是指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
期刊
我们对于“3.28”矿难的20例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的治疗,发现个体化治疗是一个“救治一组固定人群”、多种疾病的好方法。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我们的工作中,它包含了给患者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