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苇町:苏共衰亡的历史教训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苇町 著名党建专家,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2001年以《苏共亡党十年祭》一文震动海内外。
  
  苏联解体,千万党员袖手旁观
  
  
  《同舟共进》:苏联解体时,拥有1000多万党员、曾经强大无比的苏共,为何不堪一击,轻易失去了执政地位?苏联人民包括绝大多数苏共党员,在党的生死存亡关头为何冷眼旁观甚至推波助澜?
  黄苇町: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讲,就是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苏联人民在苏式社会主义下感觉不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当苏共政权面临危机时,群众对它自然没有太多的感情。苏联解体后,苏共的4228座办公大楼、180个政治中心、96个社会政治研究所等设施及大量银行存款,在被俄罗斯当局查封和没收时,没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工人、农民乃至苏共党员都没有自发地组织起来保卫苏共政权。东欧也有类似的情况。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逃亡时,竟无一人施以援手,而当时罗马尼亚每6人中就有1人是罗共党员!苏东剧变是一场悲剧,又是一面明镜。它向世人陈述着亡国之痛,又向我们昭示着治国之道。剧变时人民表现出的惊人冷漠,危机时的人心向背,实在值得深思。
  苏联从1922年诞生到解体,一共经历了69年。这69年,是一个由兴到亡逐渐变化的过程。开始时,苏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紧密的,在苏共领导下,一个曾经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那时,苏联可以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苏联在发展的过程中犯了几个方面的错误。
  在经济上,苏联的发展始终是不平衡的。农业由始至终处于落后状态,城乡差距很大,经济始终是跛脚的。后来苏联为了与美国争霸,消耗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在竞赛中被拖垮。
  在政治上,苏联从来没有很好地发扬党内民主,没有依靠党内民主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保持苏共的先进性。特别是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开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在干部问题上,苏共领导层日益官僚化。开始时,大量的苏共领导人是从工农群众及革命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他们经受了十月革命及后来内战的考验。但后来苏共领导层逐渐蜕变,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离群众越来越远。领导者缺乏群众监督,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腐败。
  在思想上,苏共逐渐走向僵化。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不断地探索并在探索中前进。苏共把革命时代适用的东西,不适当地用于建设年代并极端化。苏共始终没有摸索到经济建设的规律,而将军营式的政治、纪律和军事共产主义的做法用于经济建设,形成了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苏式体制,并成为继续发展的桎梏。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苏式社会主义在群众中逐渐失去说服力;领导阶层与普通群众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群众最敏感和最反感的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问题越积越多,特别是经过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长期停滞,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共已面临深重的危机。
  
  斯大林时代播下苏联解体的种子
  
  《同舟共进》:有观点认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改革动摇了苏共的权力基础和执政根基,最终葬送了苏共;也有观点认为大厦将倾,苏共覆亡的命运已无法改变,戈氏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对抗不了潮流的浩浩荡荡。您怎么看?
  黄苇町:这两个观点我都不完全赞成。苏联的剧变不能仅仅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个人,他的本意并非要毁掉苏联。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之前,苏联的问题已极其严重,苏共也已摇摇欲坠。在与美国的长期竞争中,苏联濒临破产的边缘,与阿富汗的战争更使它千疮百孔。戈尔巴乔夫说过,如果我不改革,这个政权还可能维持一段时间。这是可能的,但戈尔巴乔夫选择了错误的改革路径和方向,使苏联加速走向衰落。他本想推动改革,没想到最后放出了魔鬼。
  但当时的历史潮流不能说是苏联必定垮台。摆在苏共面前的,还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如果道路选择正确,可以克服危机。戈尔巴乔夫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他感觉旧的路已走不下去了,要寻找一条新的路,这是对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找对这条新路。
  《同舟共进》:有人指出,苏联之亡,实始于斯大林时代;苏共之亡,实亡于斯大林体制。
  黄苇町:应该承认,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实现了工业化。苏联能击败德国法西斯,既依赖苏联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也依靠现代工业形成的巨大物质力量。战争后期,苏联的坦克、大炮、飞机等武器装备已远超希特勒的德国,这些都与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成就分不开。
  斯大林时期苏联形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人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享有普遍的福利。这些福利,即使苏联不复存在,叶利钦仍没取消,现在的普京也没取消。为什么苏联解体后,在如此深重的国家经济灾难面前,在如此长的崩溃期中,俄罗斯还能保持基本的社会稳定,没有出现战乱?这与斯大林时代开始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大关系。
  但说“苏联之亡,实始于斯大林时代;苏共之亡,实亡于斯大林体制”也是对的。苏联最终解体的隐患、创伤和裂痕,源于斯大林时代。
  苏共的一些做法,如集中制,不适当地将权力过度集中;任命制,应该选举的干部全都通过任命产生;终身制,主要领导干部始终在岗位上,连退休都没有,这“三制”均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并导致苏共干部队伍停滞腐化,素质下降,埋下了败亡的隐患。
  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及阶级斗争扩大化,使苏共大量优秀党员和国家的优秀人才受到迫害,这是苏联人民心中永远的创伤。如果连自己的亲友都可以不明不白地失踪,社会也没有任何法治可言,怎能使群众有安全感?怎能不使人民逐渐与苏共离心离德?“大清洗”清洗了苏联党和军队大量的领导骨干,这也是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初期遭遇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
  群众不再把党当成依靠,党群关系出现了裂痕。随着裂痕的扩大,苏共一步步走向覆亡。
  
  
  苏共不再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舟共进》:您曾提到过,十月革命初期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粮食人民委员(相当于粮食部部长)瞿鲁巴因饥饿晕倒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然而苏共在执政的中后期,逐渐演变为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阶层,只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苏共是怎样滑入败亡的深渊的?
  黄苇町:列宁得知瞿鲁巴的事后,为病弱的国家机关人员设立了“疗养食堂”,群众是完全理解的。然而,后来党的中高级干部的福利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从战争年代少数人的特殊待遇,演变成了整个领导阶层的特权,他们百般维护既得利益。官僚的利益向前进一步,人民的利益就会向后退一步。党群关系迅速恶化,苏共与群众越来越疏远,由人民的公仆蜕变为社会的蛀虫,在无形中改变了颜色。苏联解体前夕,苏联社会科学院有过一个调查,被调查者中认为苏共仍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
  《同舟共进》:请您用一句话评价苏共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黄苇町:列宁——作为俄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因遇刺而早逝,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斯大林——他的功绩和错误都举世瞩目,但功绩无疑还是第一位的。
  赫鲁晓夫——一个有改革勇气,但能力和品德都不足以承担改革重任的改革家。
  勃列日涅夫——在他身上集中反映了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所有主要弊病。
  戈尔巴乔夫——如果说苏联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他则是一个完全开错了药方的大夫。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同舟共进》:苏共亡党的教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黄苇町:最重要的启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苏共很大的问题是将战时共产主义延续到经济建设时期,死抱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而没有结合苏联实际,没有根据新的变化了的情况纠正错误。
  苏共缺乏党内民主,必然使许多做实际工作的党员不敢说真话,不敢反映真实情况。这样,当问题发生时,党员不会替党想办法,也不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一个副总理曾向斯大林提出农业方面的意见,说了真话,最后却被处死。即使是党的高级领导人,只要开罪了斯大林,也会以特务、内奸等罪名被迫害,干部还怎么敢讲真话?1929年斯大林成为苏共领导人之后,基本上没到过基层,完全靠听汇报了解情况,他自己就与生动的社会实践脱节了。如此,怎能推动苏共与时俱进地发展,怎能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实际相结合?
  邓小平当年大胆提出改革开放,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伟大创新。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既包括苏联东欧国家思想僵化、脱离实际等教训,也包括我们自己曾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走了弯路的教训。
  苏共亡党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苏联经过几代人的变化,许多干部逐渐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党的优良传统,脱离了群众。干部队伍必须保持理想和信念,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作风;必须选拔能干事业的、作风好的干部;干部要为群众做事,令群众满意。
  苏东剧变,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政变。一些腐败分子和既得利益集团,希望苏联变天,这样他们非法攫取的财富就可以合法化,可以名正言顺地传给子孙。苏联解体后,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亿万富翁,靠的就是把人民几十年奋斗得来的家底瓜分。对我们来说,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少数人攫取大多数人的利益、剥夺人民财产的路坚决不能走。中国的改革必须是能够实现社会和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是能够让全体人民得到利益和福祉的改革。
其他文献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生产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某些数据密集型的生产部门,处理生产数据往往需要很大的计算量,与之对应的存储空间也大。海量数据的压缩存储涉及到两种技术:一是数据压缩技术。另一个是并行编程技术。探索如何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使海量数据的压缩存储从理论应用于实践。
软组织损伤是指关节在活动时,由于韧带、肌肉等软组织过分牵拉,超过了正常活动范围;或者,活动度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由于负荷过重,或组织薄弱,而引起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撕裂,
颈椎病系指颈椎或颈椎间盘退变等以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复杂的证候群,故也称为颈椎综合征。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事坐位的
中原行的第二站是濮阳。对于濮阳,我行前的了解仅限于三点:一是古人所说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那些“靡靡之音”就发生在这么一方土地上。正如30多年前,官方说邓丽君的歌
十七大报告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提到“民主”,以前所未有的具体论述勾画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景和蓝图,这说明,民主政治已成为执政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从党内理论工作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反映看,对民主的追求和建设,已成为理解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借鉴古今中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对未来中国民主的形式、类型、特征作一些探讨和设想,是必要和有益的。当然,这是一个大题目,不是
上颈段通常指第1、2颈椎及与它有关的附属结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及物质的变化,高精仪器的涌现,高新科技的电脑应用,致使现代人更须紧张繁忙地工作学
膝关节骨质增生症是由于组成膝关节的股骨、膑骨、胫腓骨中的某一或多部位发生骨质增生而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不利,甚至疼痛难忍、行动受限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膝
(上接第5期第47页)抱圆守一之导引术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能做到如<赤风髓>中所记载:站、行、住、卧不离这个就成了.<伤科宝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伤科历来集古拳师之
针对目前常用的各种多媒体视频、音频文件格式,分别就其应用范围、发展演变过程、特点和优缺点等进行介绍和说明,并结合当前应用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FLASH、AVI、WMV、ASF、MPEG、MOV、RM、RMVB、WAV、MIDI、WMA等多媒体视频、音频文件格式。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9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间疗效、HP阳性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