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评价方法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采用的专业评价方案进行了分析,在计算机专业的评价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方法的构建方式,希望为计算机类专业的评价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评价;科学性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办学效益,成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行政机构以及高校都建立了相关的评估体系,其实践方式之一就是对高校的专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专业评价的方法是高等教育规律与评价科学内涵的有机统一,专业评价要能够对专业的组成要素进行客观评判,并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明确的思路与优化途径。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本文对专业评价方法的形成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
  一、理论基础
  1.专业。专业是高校根据科学分工或者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工进行的具体分类,专业有专门技术领域的内涵。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行业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别。
  2.专业评价方法。对专业评价一般采用专业评估的方式,专业评估的定义和内涵与专业评价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专业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活动,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与体系,科学利用评估手段对专业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专业评价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对专业质量进行评判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反馈性与改进性的特征。专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专业内部相关人员的潜能,对专业发展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的目的。专业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的发展前途、专业的价值进行分析,对专业设置的科学性进行判断;二是对本校的专业在一定区域范围进行竞争能力的界定,并确定专业发展目标与专业结构优化方案。专业评价方法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二、专业评价方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专业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水平的高低对高校整体的科研、人才培养、学术水平有直接影响。专业水平也是专业以及所在院校在国内外学术地位的重要体现与表征。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不足。自我评价可以根据评价的进展阶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作为外部评价的一部分,高校按照外部评价的机制与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这个层次的评价是为了满足专业外部评价的需求,属于非自觉性评价。如计算机类专业在接受国家相关部门专业评价时,高校本身会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以满足外部评价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高校为了能够提升专业设置水平主动进行的评价活动,这种评价的目的与方法都是基于专业提升确定的。计算机类专业属于较为普遍的专业,因此借助第二个层次的自我评价对保持专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他人评价也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行政色彩较强等方面的缺点。高等教育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同时也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专业就具有学科以及社会两个方面的属性。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社会需要是引导高等教育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第三方评价要实现多元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要引入企业、行业等不同的评价主体,对专业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减少政府、基金投资人等力量的约束与影响,对专业进行相对公正与真实的评价。我国目前的评价机制都是政府主导的,第三方的评价机制没有能够完善,同时第三方的评价也缺乏较强的社会公信力。
  2.过度使用专业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专业发展情况的总体概况,其实施方式是对专业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典型数据、概括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等级的确定。评价结果对专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其将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进行教学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终结性的专业评价方法客观性较强,在专业评价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量化指标对评价对象的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可信度与公信度较高。但是终结性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专业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只关注评价的结果,对于形成的原因以及改善完善措施缺乏分析,关注度不够,同时专业评价中的个别因素容易出现虚假的情况。终结性评价重视量化指标与评价的客观性,但是同时也易忽视专业评价应该具有的交互特性。
  三、計算机专业评价方法的特点
  1.专业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目前计算机类专业评价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首先需要优化的是实现计算机类专业评价的多样性,实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有机整合。地方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评价要将政府、行业企业等纳入评价主体中,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具有科学评价能力且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是专业评价发展的重要趋势。计算机类专业的评价最终要能够实现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满足。计算机类专业评价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形成发展性的评价能够对专业发展进行深层次的原理分析,同时也能够验证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最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也要充分结合。专业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要通过定量评价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通过质性指标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对象之间的互动,解决评价对象中部分难以科学量化分析的问题。
  2.评价方法操作的科学性。对于计算机专业评价方法的确定,首先是应该了解评价方法自身的特征。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评价内容要能够区别评价,根据评价内容的特征,采用量化分析或质性评价,以体现对计算机专业评价的全面性。专业本身复杂的属性与多元化的特征决定了单一的评价方案无法对计算机专业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价。专业评价方法要能够适应计算机专业的特征,适应计算机专业自身的规律。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评价中要保证评价方法与计算机专业的特征符合,客观体现评价方法对于计算机专业评价的客观表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特征,提出计算机类专业“四位一体”的专业评价方法,即基于学生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用发展性的眼光审视专业的发展,从学校、校外专家、行业企业、学生四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计算机专业评价方案。通过数据调研与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专业评价四个方面的加权系数,并从这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顶层设计、师资队伍、毕业生质量、实验设备等组成要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专业评价方法的专业契合性。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评价,要与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契合,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内涵、评价目的、内容要求、处理手段等进行评价内容的选取与评价方法的确定。要保证评价方法契合计算机专业的特征,提升评价方案的有效性。要建立专业的评价队伍,保证评价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中立地位,从而为计算机专业的客观评价奠定重要基础。
  四、计算机专业评价方案与特色
  计算机专业评价具体实践方案为:采用德尔菲法对专业的设置科学性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由校外专家与企业、行业人员构成。对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要采用学生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与教师本人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形成对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定量评价。将评价的结果与地方其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师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本校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评价,最后通过国家制定的专业标准对本校的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于专业的科研与服务能力的评价,要通过企业专家的反馈,对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专业人才的评价可以采用学校自我评价与行政部门评价相结合的方案,对专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计算机类专业的特色主要是综合应用了各种单一评价方式的优势,同时也融合了不同的评价主体,提升了计算机类专业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评价方式契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特征,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这一评价方案采用大数据模型进行了人才评价各个因素的加权系数的计算,能有效增强评价的定量特征与科学性。
  五、结论
  计算机类专业的评价方法对计算机类专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的评价方法对解决当前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专茂,罗三桂.审核评估下校内专业分类评估指标体系的整合性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5(5).
  [2]卢忠耀,张光明.整合学习性投入的高校内部专业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
  [3]佘远富,王庆仁,周福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4]孙爱东.高校专业自主调控模式下的专业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5]王彤,唐衛民.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体系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6]侯立松,张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专业建设管理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0(1).
  [7]童华炜,张朝升.以专业评估促进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其他文献
煤层具有高声波时差、低密度、低波阻抗、低伽马、高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因而煤层具有较为明显的地震响应特征。应用地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煤层与顶、底板岩层之间较强的地震
关于CPEC及其经济因素的研究和说法很多,但对与CPEC密切相关的社会法律挑战的讨论却很少。巴基斯坦是否需要专门为CPEC下的争端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巴基斯坦应该为中国提供一个
摘要:民主与程序、观念、作风有关。与社会民主比较,学校民主更得到强调,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学问并不能由校长做主。学校聚集的是文化人,也更推崇民主,从而使行政权力处于从属地位。民主在学校中具有未来意义、教育意义,教育的使命之一是使未来的社会更加民主、自由平等。学校具有让学生学会民主的使命,以便在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关键詞:民主;学校民主;民主权力;自由平等
供应链管理是管理产品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价值链,针对整个价值链中的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进行管理。现代企业中,由于分工的细化,企业不能独自完成所有的生产环节,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趋势下,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企业管理供应链能力的竞争,特别对于笔者所从事的外贸行业,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中,识别出企业的战略物资,在战略物资的供应商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
在二级学院中团学干部是学院里最为先锋的一支队伍,并且这支队伍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所有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监督以及服务,这对于学院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对
J·齐曼的“后学院科学”模型是描述现实科学社会形象的新范式。他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指出“学院科学”正在或已经向“后学院科学”转型,出现了集体化、效用化、政策导向化
(注:[收稿日期] 008-02-10  [基金项目] 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项目“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07YB312)  [作者简介] 志华(1968-),男,江西石城人,硕士,赣南师范学院 副教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研究。)     (赣南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赣州 341000)  [摘 要]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高校设计艺术教育
钻井液转化为水泥浆被称为MTC技术。首次介绍了有效分散剂SSMA的室内研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分散剂及钻井液加量对MTC浆体的初始流动度、稠化时间的影响,且从机理上作了解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