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中摇曳的坚韧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上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瘦削的老人,牵着同样苍老无力的老牛,在田间缓缓走去。天边霞光渐散,暮色四合,他们融入了黄昏的祥和之中,走进了那唤作“现实”的幻境,踩着落日,迎着月华,哼起民歌,应着长夜的召唤,留给世界以风中摇曳的坚韧。
  福贵本是吃喝嫖赌俱全的纨绔子弟,因赌钱输光了家产。一夜之间,他换下绸衣,扛起锄头,开启了潦倒落魄的后半生。父母故去,儿子在献血时因抽血过多而死亡,聋哑的女儿难产而死,妻子、女婿、外孙依次离世……接踵而来的灾难与社会变故,如同砍向福贵的钝刀,每一刀都血淋淋地疼在心口。可他没有向命运妥协,反而学会了生存,学会了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从此他与同样唤作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从此两个福贵一起衰老,共同在不幸与落寞中感受“活着”的幸福。因为苦难,福贵获得了另一种人生。
  “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柏林日报》如是说。
  福贵就像神州这棵大树末端的一片残叶,在风中摇曳,却始终不落。
  既然选择了生,就要拼尽一切咬牙坚持,把“活着”作为信念。绝望本不存在,吓唬我们的只是恐惧本身。我们尽可以咀嚼生活所赐予的苦难,忍受与享受生活赐予的一切。
  忍受与享受,遂成天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活着”的过程和意义。
  学会理解万物,变得超然,就能化解生活带来的压迫,让苦难在阳光下消释,让坚韧在风中摇曳。
  就像龙应台的书中讲到的苏麦,前半生是个王子,后半生是个乞丐,最终叶落归根,在老挝的家乡开一间餐馆,闲暇时静坐于菩提树下。“王子和乞丐就像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其实一直同时存在,只是当下不知道而已……我都知道了,而一切都是好的。”苏麦就这样淡然地向他人描述自己的一生,平靜得如同在讲述上个轮回的故事。
  从未尝试的人生,怎能妄下结论?唯有在经历无穷变数挫折后,才能释然地回望过去,恬淡地在清风朗月下说,一切都是好的。活着远没有从前想得艰难。继续走,不回头,所有苦难都可以挺过去。
  史铁生自青壮年起患病数十载。他曾一度自暴自弃,曾在地坛独自思考生死,但他最终战胜了自我,坚忍不拔,不屈宿命。因为他参悟了生命的意义:死生必然,不可扭转。“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我们能做的只是让生命更绚烂,更充实罢了。
  有时,走段曲折的小路的确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有克服这些苦难,才会发现野火烧不尽的苍翠,才会拥有绽开于岩隙的山花绚烂。
  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的天朝上邦幻梦破灭,中华民族在潦倒中寻找出路。纵使前路崎岖,长夜降临,总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挣扎着举起鲜血染就的军旗,在抗争中一步一步向前挪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把对生的希望、对死的无畏、对祖国的热爱推向高潮。他们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终有一日,革命的火焰会燃遍神州,照彻华夏长夜;中华民族定将重新独立自强,走向繁荣。
  苟延残喘是一种活法,顽强拼搏也是。躲不过的困苦,就必须忍受,必须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必须开拓荒原斩断荆棘。
  苦难构成了人生,也形成了天地。一个人,一个民族若想更好地“活着”,就必须懂得忍受并享受苦难以及生活制造的一切。
  用活着的意志忍受磨难,用活着的意志享受福祉。然后我们便可以释然地面向天地,轻叹一声:“这也没什么不好。”
  能活在这世间,本就是福泽。纵然有砭骨寒风,也一定会坚韧地摇曳着生存。
其他文献
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一生在不断地寻觅,停下脚步就没有希望,只能向前,向前。  致过去的我  还记得你美丽、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吗?那时的你,天真活泼,没有烦恼,但你依然在寻觅。不是别的,而是乐趣。你那时的羊角辫能将天戳破。阴雨绵绵可扰了你的兴致?不打紧,你照样能挽起裤腿,在泥泞的小路上嬉戏,笑起来俨然是一只大花猫。妈妈会因为你满身灰尘而责骂你,你会嘟着小嘴认错:“下次再不敢了。”话刚说完,你又像小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一生在不断地寻觅。请以“寻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體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路导航】  材料所给的诗句
期刊
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在花开花落、燕飞燕归中,我们一直在寻觅。  寻寻觅觅,寻觅那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寻寻觅觅,寻觅那平常却动人的情谊;寻寻觅觅,寻觅那美好但茫然的未来。寻觅心中的梦想,寻觅心中的情感……在时间的流光里,我们驾着一叶扁舟,众里寻它。  时光匆匆流逝,如梦如幻,它像调皮的孩子从你指缝中溜走,你却还以为它被你牵着。一晃三年时光从指尖、从笔尖、从那苦思冥想或发呆之
期刊
自2015年开始,浙江高考作文导向有个明显的转向——从“抒情/文化散文”转向论述文,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大面积的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严密的论证思维欠缺的现状而进行的改变。除2016年作文题中明确要求写成“论述文”之外,近年高考作文题对于文体虽无明确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論述类”文体。并且改卷组在实际
期刊
近日,“年轻一代的阴柔化审美”引起热议,众媒体在“娘炮之争”中各抒己见。我认为,在所谓的阴柔化审美趋势之后,有对多元的、尊重个性社会的呼唤,亦有对精神与责任的未雨绸缪。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顺口溜目前正广为流传,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我们社会对多元审美的不认可和对他人的不尊重。美国社会学家康奈尔在书中写下这样的话:“所谓的男性气质,不过是我们大多数对男性形象固有的认识,来自于社会长期发
期刊
[导 读]  关于命运,有不同的说法和看法。是“命运天注定”呢,还是“命运在自主”呢?下面这篇短文,明显持后面这种观点。  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人应该主宰命运而不是被命运主宰。要相信自己、不惧困难、不畏失败、保持乐观、不断努力、抓住机遇,做最好的自己,命运的幸运星就会眷顾。  (本文选自http://www.en8848.com.cn/tingli/meiwen/xgnysbds48/
期刊
得到他人帮助时真挚的感谢、说错话做错事时真诚的道歉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常见的互动方式。真诚得体的感谢或道歉可以彰显个人的人格魅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个懂得感谢的人,一定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Our favored attitude should be gratitude.”学会感谢可以温暖人的心灵,使生活中充满更多的欢乐与幸福。一个懂得道歉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地澄明的人。学会道歉,不仅是一种积极
期刊
《外国小说读本》场景单元里配的《烟雨霏霏的黎明》这篇小说主题让人费解,又没有现成的资料好查,我前后完整读了五六遍,获得的理解各有不同。先是觉得是个写纯真朦胧爱情的,后来觉得是反对战争的,再后来觉得是写命运无常的,读了第四遍之后我又觉得是写无奈的。  第五遍以后,我只读出一个词—— “厌倦”:昙花一现的火花,转瞬熄灭于无奈现实的黑夜。在火花一闪的瞬间,背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无边无际的黑暗。火花一闪,是
期刊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阿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一直到初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
期刊
总爱伫立于青山绿水间,寻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总爱止步于微雨纷飞的春日里,寻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温和;总爱游荡于炊烟四起的村落,寻觅“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美好。数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道不完的百世悠远故事。历史的车轮在寻寻觅觅中滚滚前行,而我站在浩瀚的书海里,拂去石碑上的黄沙,寻觅久远的记忆。  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