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重启引关注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表明,自2008年年中以来,人民币一直软钉住美元的政策正式终结,人民币汇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人民币汇率将如何演变,对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目前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两次汇改一脉相承
  
  人民银行决定重启汇改,其实是市场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与2005年那次相比,这次重启汇改,很多情形都是那么似曾相识。
  两次汇改均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两次汇改之前,均出现了美国国会议员向国会提案对人民币施压的情况。2005年那次的情况很多人可能已经模糊了,但我们依然能找到非常多的文字记录。2010年的情况人们都比较熟悉了,美国100多名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奥巴马政府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尽管后来美国财政部决定推迟发布汇率评估报告,中国3月份的贸易逆差也暂时压制了一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但5月份中国超预期增长的出口数据公布之后,美国议员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又起。
  两次汇改之前均进行了大量的酝酿。例如,本次汇改之前有关方面就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企业进行的压力测试。因此,对于两次汇改,市场的反应基本上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事先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特别这次, “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就是说2005年开始的汇改只是被金融危机暂停,既然危机已经逐步远去,恢复汇改自然是迟早的事儿,只不过是对具体时机的看法有所不同而已。
  两次汇改的宗旨和目标一致。不容否认,两次汇改都离不开外部因素的推动,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才是两次汇改的最主要动因。两次汇改之前的2004年底和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6099亿美元和23992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2%和49%。外汇储备屡创新高,已经远远超出了“储备”的应有功能,央行为购汇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又被迫通过大量发行票据来回收流动性,央行货币政策几乎完全丧失了独立操作的空间。更为严重的是,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不利于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均衡配置,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此外,随着我国对铁矿石、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依赖度越来越高,弹性不足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还会带来更大的输入通胀压力。这些问题都对汇率改革提出了内在要求。
  
  新汇改多有不同
  
  本质上说,这次汇改不过是上次汇改的延续和承继。不过,从2008年年中到现在,这两年中,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决定了今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必定不会完全重复2005年7月~2008年6月的轨迹。
  宏观经济环境不同。2005年,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通道,此前两年,中国GDP增速连续两年达到两位数(2003年、2004年GDP增速分别为10%和10.1%),煤、电、油、运普遍紧张,房地产市场加速上涨,经济过热的迹象十分明显。而目前,尽管一季度GDP增速同比高达11.9%,但与上年一季度基数较低有很大关系,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不牢固。在严控两高一剩行业投资、严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及房地产新政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央行刚刚公布的二季度信贷需求指数已经出下滑,今后几个季度的GDP增速仍存一定变数。
  进出口形势不同。中国进出口总体上仍是顺差,美国仍然是中国的主要顺差来源地,这一点与2005年的情况不无二致,但大的趋势却发生很大变化:2001~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3.6%和7.1%,但2008年开始,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持续下降,2007年为10.5%,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9.3%和6.1%,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为1.2%。从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看,2005年达到2.6个百分点,2009年变为负拉动3.9个百分点,2010年一季度为负拉动1.2个百分点,考虑到前五个月贸易顺差同比大幅下降,以及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欧洲仍在经历债务危机,预计2010年全年净出口对GDP都将是负拉动。
  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同。同样是增强汇率弹性,但市场的解读并不完全相同。2005年7月份汇改开始时,海外人民币NDF市场的一年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为6%,但在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后,人民币NDF市场的一年期升值预期仅为1.74%,尽管比前一日的1.24%提高了50个基点,但仍属于比较低的水平。原因在于,受美元对欧元升值影响,此前软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有效率已经连续两个月上升,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已经上到7年来最高,因此人民币实际上存在对美元贬值的空间。
  企业应对经验不同。2005年那次汇改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达10年未变,中国出口企业几乎都没有应付汇率波动的经验,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没有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现在则不一样,现在的大部分出口企业都有了2005~2008年的人民币升值经历,属于经受住考验的强者,中国金融机构也有了更多的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产品和服务,至少,中国国内的远期汇率市场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了。
  
  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向
  
  两次汇改一脉相承,但因时移世异,又各有很大的不同,其演进路径必然也不会相同。我们对今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影响要有一定的认识。
  人民币汇改将遵循两个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2005年以来央行一直强调的人民币汇改原则之一,但在2005年7月初启汇改时,曾在2005年7月22日进行了2.1%(从8.2765到8.11)的一次性重估升值。此次汇改着重强调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这是渐进性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人民币汇率仍坚持参考一揽子汇率的原则,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会突变,而只会稳步、缓慢推进。
  未来一年对美元升值幅度将不会超过3%。2005年7月~2008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约为21%,平均每年升值7%左右,但其中2005年当年升值只有2.5%。之所以认为今后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不会超过3%,有三个理由:一是在坚持渐进升值的大方向下,今后将会更多的呈现双向波动,这将限制人民币的最终升值幅度-二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美元指数总体上仍在上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空间不大,三是根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影响的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出口企业可以承受的年度升值幅度临界点是3%。
  加息可能会进一步延后。尽管有不少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中国出口中一半是加工贸易,人民币汇率对其影响不大,而对一般贸易出口则要综合分析其成本中的进口成本比重。而且,在小幅渐进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还能够转移一部分汇率成本,2005年之后就曾出现过出口量价齐升的情况,因为中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于价格弹性。但人民币升值毕竟牵涉面很广,升值将进一步减少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净出口对经济负拉动会加剧。而且,国际经济形势变数很多,加之现在出口企业还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资源价格改革的双重压力,因此为避免多重因素叠加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加息进一步延后将是大概率事件。
其他文献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政府将在2003财年对官民共同研究产生的专利等管理规定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根据日本政府的改革设想,今后日本企业也可以获得由国家拔款研发的专利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上海合作组织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更多的地区不稳定因素.纵观上海合作组织对“9·11”事件和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的反应,可以将上海合作组织
近日,浙江省瑞安市图书馆召开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上迈出了新步伐。一是理事产生方式有新突破。瑞安市图书馆尝试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理事,积极吸纳“外脑”参与管
作者简介:  贺奋清(1989-),女,山西吕梁人,西南政法大学2012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主要讲人的自由意志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抽象法;道德;伦理。本文主要征对第二个阶段——道德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道德是不同于抽象法的内在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德是纯主观性的,它还有客观性。最后,指出道德即自由意志在内心中实现的三个环节。  关键词:道德;自
大规模的援助方案并没有有效阻止欧元下跌,从5月9~28日,欧元兑美元累计下跌大约3%,目前呈震荡盘整走势。观察来看,12个因素可能在未来拖累欧元下滑。  第一,欧洲援助方案救急却救不了穷。无论是针对希腊的1100亿欧元援助计划,还是针对整个欧元区的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虽然可以有效防止欧元区高负债国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但无力大幅降低希腊等国长期积累的公共债务。指望希腊、西班牙诸国短期内恢复要求,几
期刊
近年来,湖北省沙洋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建设“平安、法治、专业、科学、智慧、规范”六型场所为牵引,全力推进统一戒毒基本模式落实落地.rn夯基垒台,建设平安场所.坚持把安全稳
期刊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同性婚姻判决已在微信朋友圈刷爆,许多朋友对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判词津津乐道。肯尼迪在这份震惊世界的判决书中说:“孔子教导说,婚姻是政体的根基。
作者简介:  蒙春花(1986—),女,汉族,广西贵港市人,会计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康小霞(1988—),女,回族,宁夏吴忠市人,会计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  摘 要:盈余质量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我国企业报告的盈余,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开展的各种经营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