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羁绊变迁的文化因素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人们往往是通过地域共同体和企业共同体来维系社会关系的。然而据统计,现在的日本社会中,存在至少100万的蛰居族。也就是说,已经有占人口总数1%的日本人切断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民族文化的特质往往是造成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物哀”、耻感文化、文化的包容性以及追求完美主义等日本文化因素是产生这种社会羁绊变迁的根源。
  蛰居族通常是指在家闭门不出6个月以上,不上班、不上学,性格内向,与社会乃至于家人彻底隔绝,自我封闭地生活着的人。在日本,这样的蛰居族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80—90年代开始增加。据日本官方的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现在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00万左右的蛰居族。然而,由于绝大多数蛰居族具有“隐形”的特质,所以九州大学教授加藤孝宏推测,实际上的蛰居族人数应该不止这些。由此可见,已经有占人口总数1%的日本人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成了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然而,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人们往往是通过地域共同体和企业共同体来维系社会关系的。大家普遍重视对地域共同体和企业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这种社会羁绊产生于集团稻作文化的传统,日本自古属于稻作文化圈,稻作的灌溉特点要求近邻之间组成团体,互相帮助,共同作业。如此,人们在共同的协作中形成了浓厚的集团意识, 构筑起坚固而有序的内部结构。随着时代的推移,从这种稻作集团的协作模式中发展出了地域共同体和企业共同体,成为传统日本社会的羁绊枢纽。但如今,已经有100万以上的社会人群脱离了地域共同体和企业共同体,主动切断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得传统社会羁绊不断变迁。论及造成这种社会羁绊变迁的根源,人们主观观念的驱动、民族文化的特质往往是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物哀”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构成,以神道的现实本位精神为根底,融合佛教的因果报应、诸行无常等出世性悲观思想,展现出一种对人生世相的慨叹忧心。“物哀”是在“知物哀”的基础上产生的感伤,是将慨叹对象作为有价值物的基础上,从内心深处生发的悲哀、悯惜、愤懑等纯化了的真实情感。可以说,“物哀”中蕴含着“容易毁灭”“哀愁美”的价值取向,散发着人类的真实哀感,这种精神作用深刻影响着后世日本人的文化观和人生观。日本人酷爱樱花,因为樱花不仅具有日本人钟爱的淡雅质朴之美,而且据说樱花在短时间内的盛开和凋落象征着生命的意义。在“物哀”精神的作用下,日本人极易陷入诸行无常的哀愁与孤独感之中,所以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我价值以后,如果觉得自己不再为社会所需要,通常会选择与世隔绝。他们并不会认为这是对现实的逃避,觉得这单纯是种人生选择,无可厚非。据统计,在蛰居族这个群体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因为作为日本社会的中坚力量,男性往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压力,一旦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发挥了个人的最大价值、不再为社会所需要,便会选择“隐形”于社会之中。日本的很多中年男性在遭到裁员之后往往会选择与世隔绝的蛰居生活。
  (二)众所周知,日本人向来崇尚耻感文化。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孤立岛国,生活在这个备受局限的空間里,日本人觉得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直都处于他人的视线范围之内。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唯有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才是头等大事。如果做了丢脸的事情,自然会感到无地自容。此外,膜拜强者、蔑视弱者的传统习惯强化了日本人崇尚耻感文化的程度。很多日本人在遭遇挫折之后,通常不愿意成为人们眼中的弱者,为了避免在人前丢丑,往往会选择切断与社会之间的羁绊,与世隔绝地过活。据悉,一位日本中年男性自从失业以后,长期蛰居在家,基本上断绝了与社会的一切往来。他之前工作的企业是一家大型运输公司,年轻有为的他27岁时就成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叱咤风云。然而好景不长,在金融危机过后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公司的销售业绩不断下滑,随之他被贬为普通职员。由于他对新的工作内容不熟悉,致使错误百出,经常受到上司的斥责。逐渐地,该男子愈发觉得无地自容,并且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丧失了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再被他人信任和依赖。然而,他又不好意思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最终造成了不再去上班的结果。这名男子自入职以来始终把工作视为人生的全部,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着自身的能量和价值。在他看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所有连结媒介都是公司,所以在辞职的时候,他深深觉得自己与社会之间的一切羁绊瞬间化为乌有。经过长年的蛰居生活,现在的他甚至已经变得不知道该如何与家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了,日常性的外出对他而言更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三)日本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对于外来文化总是有着极强的融合性。日本文化通常会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进行悉心地消化吸收,再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工序,最后将其融汇到自己的文化内核之中。正因为日本文化具有这种融合性的特征,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观念得以深深植入日本社会,从而导致日本传统社会的羁绊枢纽——地缘共同体与企业共同体渐趋崩溃。日本内阁府每年都会进行与社会意识相关的舆论调查,通常采取问卷的形式,其中有2个问题特别能反映出日本国民的地域交往状况:一个是“您在所生活的地区与人交往的程度如何”,另一个问题是“您希望与自己所在地区的人的交往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以国际化程度高、人口集中的大都市为首,日本各地区的传统地域共同体意识都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可见,在现在的日本社会中,人与社会之间的羁绊正在逐渐减弱。
  (四)精益求精的传统工匠精神使得日本人普遍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非常注意细节,容不得失误的出现。在这种文化特质的作用下,日本人的适应力普遍相对较弱,一旦发生某种突变,就会感受到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据悉,一位16岁的日本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父母的过高期待已经成了他的精神负担。如此,后来某次考试的失利就成了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他看来,考试的失利已经构成了他人生的污点,因此他无颜再面对老师、同学和家人,于是主动切断与社会之间的羁绊,选择成为与世隔绝的蛰居族。
  在这些日本传统文化特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100万日本人就这样“消失”了,不上学,不工作,无社交,长达数年杳无音讯,很难再为世人所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micro-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GDM 100例
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语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通过对其与内地高校双语教学的对比,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对内地双语教学的启示是:双
当水之韵在六月的傍晚向我翩翩起舞、拼命烘托“梁祝”恋曲激情的时候,我在有“天津客厅”美称的新经济文化交际平台——天津文化中心也遭遇了一种民国已有、于今为烈的建筑
从刑法角度来看,贩毒是涉毒犯罪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从商品流通角度分析,贩毒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因此它必然符合并遵循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毒品犯罪过程由物
目的探讨硝氯酚中毒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对硝氯酚中毒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服用硝氯酚后7 h就诊(入院前已在当地医院予洗胃、导泻治疗),
货币政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从国家促进宏观经济发展政策逐步演化而来的,其重要性随着纸币发行而日益提高。当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时,法定货币发行可能超过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从校企合作入手,分析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的不足,探讨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构建了校企合作及社会需求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行之
新编晋剧《王家大院》由治理家风阐明了“成由勤俭败由奢”之理,也由“家国一体”的叙事彰显了“家国一理”的思想。同时,本剧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刚柔并济、虚实相生、张弛有度的审美光芒,也焕发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创作活力。  由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联袂推出的新编晋剧《王家大院》近期于国家大剧院亮相。该剧以晋商文化的重要遗存、民居建筑的艺术瑰宝——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为
Al添加高铬ODS钢有优异的蠕变强度、抗氧化性能、抗腐蚀性能、耐辐照性能及核燃料相容性,是先进核能系统和轻水堆的抗事故燃料的最有希望的候选包壳材料之一。在高温环境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