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东亚金融货币合作

来源 :企业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认为当前形势下,东亚应通过次区域货币合作来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经济金融的联系,并最终在货币合作方面,采取区域内几大核心币种的相对稳定汇率,区域内货币与核心货币汇率挂钩,核心货币对外有管制下的自由浮动。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东亚货币合作;次区域货币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带动了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发展。1997年金融危机唤醒了东盟各国的金融安全意识,东亚货币合作被提上日程。由于东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复杂,十多年间货币合作的进程发展非常有限。及至今年年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进行货币合作以实现区域内金融市场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基础理论
  
  1.最优货币区理论
  蒙代尔(Mundell)在1961年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将世界经济划分为若干个货币区,每个货币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使用同一种货币,并对区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麦金农(Ronald1.McKinnon,1963)认为应把经济开放度作为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凯南(Peter Kenen)在1969年提出以产品的多样化作为组成OCA的标准。托尔(Edward Tower,1970)和威利特(Thomas Willett,1970)提出以政策一体化程度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1996年,贝奥米和艾肯格林(Bayoumi & Eichengreen)创造了衡量特定地区满足OCA标准的最优货币区指数(Optimal Currency Area Index,OCAI)。他们认为影响汇率变动和影响政府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因素是相同的。因此,识别出影响双边汇率波动的因素,就能间接识别影响各国对汇率稳定性的潜在偏好因素及权重,进而根据OCA 指数判断哪些国家适合组成货币区,或顺序排列适合同特定国家组成货币区的国家。
  2.标准内生性理论
  随着欧盟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世纪90年代末,经济学家开始探索经济一体化和OCA的内在联系。Frankel & Rose在《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The Endogeneity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1998)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标准内生性假设的概念。随着货币区的建立和单一市场的形成,产业内贸易的扩大会使需求冲击越来越具有对称性,也就是说在货币联盟中,发生不同需求的冲击频率将越来越小。除此之外,Frankel & Rose指出,货币合作本身具有提高成员国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功能, 即使一个国家最初无法达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也可能在加入货币区之后逐渐达标, 从而降低了最优货币区的准入门槛。
  
  二、背景
  
  1.国际
  (1)区域货币一体化实践
  西欧国家在经历了一条“欧洲共同体→欧洲货币体系→欧洲统一市场→欧洲同盟→欧洲货币联盟→欧洲统一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方卫星,2002)的演变路径之后,1999年1月1日,欧元的诞生使得最优货币区从理论走向实践。
  欧元的正常运行表明,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已取得重大进展;欧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最重要的官方储备货币,发挥与美元相抗衡的作用。因此,欧元是迄今为止最优货币区最为成功的实践结果。
  美元化作为一种事实,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过程,是指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币金融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政策,是指一国或一个经济体的政府让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货币并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张宇燕,1999)。
  (2)2008年金融危机
  由2007年4月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危机引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全面波及到世界主要国家,并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扩散。仅2007年8月和9月,美联储累计向金融系统直接注资超过2000亿美元,各国家地区主要中央银行也纷纷向各自金融系统注资以确保流动性。2008年10月美国政府推出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各国也陆续推出了数额巨大的救援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但取得的效果事实上非常有限。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2008年以来亚洲股市持续下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亚太指数累计跌幅达到13%,为199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越南、中国、印度股市上半年分别下挫约58%、48%和32%,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
  與此同时,美国欧洲市场的需求放缓,也给东亚、东南亚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次贷危机波及到这一地区的制造和出口行业,各国经济增速将出现下滑。
  2.区域内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也由此揭开了97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此次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民间说法此次金融危机是国际游资炒作,在东南亚地区进行金融投机活动所致。事实上97亚洲金融危机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根源。
  政府盲目开放金融市场,推动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忽视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的作用。同时,由于20世纪末期东南亚各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政府外汇储备严重不足。再加上放松银根,借贷外资并盲目投资国内低效益产业导致投资回报率过低,政府财政面临严重问题。有效的地区经济合作的缺乏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2)2008年东南亚各国经济波动
  97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一直积极促进区域内的金融合作,来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定。从2002年开始东南亚经济再次出现复苏的态势,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股市波动加大,货币贬值加剧。
  截至2008年10月末,马来西亚林吉特年度内累计贬值达7.3%,马来西亚吉隆坡证交所指数比年初大幅下挫40%。泰铢年度内累计贬值高达17.4%,泰国SET50股票指数在过去的一年内下跌幅度高达50.2%。尤其是越南,2006年和2007年越南股市出现暴涨行情,但是自2007年年末以来越南经济多项指标均亮红灯。2008年越南在经济过热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再加上外资大量流入,越南房地产市场泡沫巨大,使得已经饱受自身因素困扰的越南,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3)东亚经济一体化和货币合作进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也在不断努力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AMF(亚洲货币基金)、新宫泽喜一构想、EAMF(东亚货币基金)到AAB(亚洲借款安排),各国在走向货币合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0年5月,东盟“10+3”的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了以双边货币互换为核心的紧急融资框架协议,即《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标志着东亚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应对短期流动性困难的应急资金互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于2001年促成了实质性的进展:扩展了东盟互换协议(Asian Swap Arrangement,简称ASA)和双边互换网络和回购协议(Network of Bilateral Swaps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简称BSA)。截止2007年6月,“10+3”成员之间已经签署了1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800亿美元。
  
  三、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方面的差异、分歧和利益冲突所导致的相互缺乏信任,是亚洲金融合作难于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在这一区域内因为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差异而爆发的局部战争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并且直到今天,围绕在中国和东南亚邻邦之间的海陆国界问题,一直是政府国家之间的敏感话题。
  因为这样,在亚洲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洲传统”,这种亚洲传统由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强调非正式性,二是强调达成共识(Lewis,1999)。而西方国家的多边协议和国际合作所遵循的原则与此恰恰相反,谈判者强调的是彼此立场的分歧,并通过正式的制度确保利益的妥协和合作的实现。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在东亚地区,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导致现在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存在着多个梯度和层次。
  现任国际金融学术委员新加坡学者汪康懋主张以中国为龙头的三个梯度理论,即按经济趋同将东亚经济划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为中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第二梯度为韩国和日本;第三梯度为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国内学者白当伟、陈漓高(2002)提出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为核心国家(地区),以中国、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为外围成员国的货币一体化构想。
  而国内学者万志宏、戴金平(2005)通过对东亚各国OCA指数的计算,认为整个区域可以按照OCA指数高低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货币合作的现实条件差异是比较大的。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组成了第一层次,彼此的OCA指数低于0.03,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因此比较低。较接近核心的还包括韩国(除与新加坡外,合作成本低于0.04),菲律宾和泰国与核心群体的平均OCA指数低于0.045,属于第二层次。中国与印尼处于第三层次,中国仅与台湾、香港的OCA指数低于0.045。而印尼的平均OCA指数高于0.075,处于群体的最外围。
  3.产业结构
  东亚除了中国和日本有较完整健全的产业体系之外,其他各国的产业结构都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由于经济水平和地理条件等因素限制,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奉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内产业的发展方向顺应着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一方面造成区域内的产业趋同,产品同质化程度提高,区域内竞争加强,另一方面,产品品种集中化程度高(多样化程度低),很容易受到需求冲击的影响。
  4.主导货币
  事实上,东亚地区现在并不存在一个强有力的币种可以承担得起作为区域内统一货币,或者作为区域内部名义锚。日元和人民币都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而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基本上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美元本位制”。但是这样做的“致命弱点”是忽视了日元的作用(赵春明,李小瑛,2007),当东亚其他经济体盯住美元而日元保持浮动汇率时, 日元对美元汇率波动必然影响到日本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和金融交易, 从而成为不稳定的源泉。
  另外,鉴于08年迅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元本位使得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对国内经济造成相当的影响。并且,东亚各国在经济周期、经济结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上都与美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事实上,美元本位制在东亚地区并不适宜。
  
  四、前景
  
  1.区域经济一体化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方面东南亚各国加强了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更加积极参与区域内事物,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金融合作,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东北亚其他两国与东盟的合作。2006年中国和东盟双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4%,增长势头不减。
  目前,东亚包括“10”、“3”、“10+3”与“10+1”四个主要区域经济合作机制。“10”指由东盟10国。“3”指东北亚三国,即中国、日本、韩国。“10+3”与“10+1”,前者由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组成,后者则由东盟10国分别与东北亚三国之一组成。
  东北亚三国FTA仍处在构想中。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于2003年5月21日发表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的报告,乐观地认为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并于2003年,三国首脑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10+3”会议自1997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已就东亚合作问题达成许多共识。另一方面,在双方积极推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建成。同时此举促进了区域内其他国家日本、韩国开展了类似的“10+1”行动。日本与东盟签署了《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关系框架协议》,确定了建立JAFTA的时间表;韩国正在与东盟国家开展类似的研究和谈判。
  2.“美元本位制”的动摇和人民币区域地位的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美国金融体系长期积郁导致的结果。不论美国局势在今后几个月如何演变,可以肯定的是,等到尘埃落定,美国的金融版图将彻底改写,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也必定开始动摇。
  这一轮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美国过度依赖经常账户赤字的增长模式将被迫改变,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和美元的信心也会持续下降,从而终结自1944年开始的美元时代。
  东亚区域内部,相比起日元的严格管制以及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间GDP保持了平均年8%以上的增长,并且从2005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政策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高,在2008年末一度达到6.2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高值,虽然在之后有少许回落,但是国际普遍看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继续上涨。
  3.次区域货币合作
  国内有学者认为,现状况下东亚的FTA格局可以大致细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华自由贸易区”、“日韩自由贸易区”三个次区域(秦婷婷,2004)。随着三个次区自由贸易的发展和扩张,不久的将来将会形成东盟10国加中日韩(“10+3”)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伴随着东亚自由贸易的次区域合作到全区域合作的强力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会不断加深,从而不可避免地推进区域内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五、小结
  
  在东亚目前的政治经济状况下,实行次区域货币合作是较好的选择。但同时,个人认为平行货币或多内部名义锚向单一货币的转化,这在东亚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下是不太现实的。
  霍夫斯泰德的理论认为东亚的文化心理有较高的回避不确定性,这导致一般情况下为了规避风险,国家会选择与多个币种汇率挂钩,而不是采用“一篮子货币”的策略。尤其对于东亚各国较小规模的经济体在经历了97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东亚各国经济金融联系日益紧密,美元式微,这种规避风险的策略在长期成为其必然选择是不容质疑的。这与中国在开始汇率改革之后所采取措施的思路也是相通的。
  一般来说,实体经济层面的一体化发展会促进金融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同样的,金融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也会推动实体经济一体化向更高程度发展。但是,介于东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模式倾向趋同,工资水平弹性低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区域内几大核心币种的相對稳定汇率(而不是固定汇率),区域内货币与核心货币汇率挂钩。鉴于能够作为东亚核心货币存在的两大币种,其国内对金融系统的管制几乎是没有完全放开的可能的,因此,在区域内货币与核心货币汇率相挂钩的情况下,采取核心货币对外有管制下的自由浮动。
  
  参考文献:
  [1]http://www.cafta.org.cn/.转自新华网广西频道.《危机再度叩门东南亚区域金融合作有望提速》.2008年10月24日
  [2]《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东南亚经济》.2008年12月03日.《中国金融》
  [3]颜华国,蔡宏波,林舒.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基于Frankel-Rose内生性假说的新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8(3):55~59
  [4]闫光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货币一体化的实践与展望[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5]唐文琳,马进.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货币政策的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4(11):40~44
  [6]许宁宁.中国与东盟:近十五年经贸合作综述[J].http: //www.cafta.org.cn/,转自新华网广西频道.2007年1月
  [7]黄益平,美元时代式微[J].财经.No.222.2008年10月13日
  [8]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5日
  [9]赵春明,李小瑛.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核心货币地位探析[J].当代亚太.2007(2):36~43
其他文献
住宿书院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经历了多年的探索.澳门大学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点,其住宿书院模式发展较快,在学生事务体系上形成纵、横两个维度构成的矩阵式格局,学生事务的实践凸
2013年6月16日,我的师父宋光华先生和师母,应邀来到了陕西韩城市传功送宝。师徒相见,格外亲切;师徒相聚,亲如一家。师父宋光华先生已过耋耄之年,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下榻
工业布局合理性的研究对区域产业的选择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消耗系数分析,对影响钢铁工业发展和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武汉市钢铁工业布局
抗感染治疗的抗生素有的可引起肾损害,其中严重的肾损害可导致肾功衰竭,有时需要血液透析。早期发现肾损害,尽快终止药物治疗,肾损害可以是一过性的,通过进一步采取保护肾的
期刊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要“使湖北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探索落实把湖北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笔者认为,应当把运用政策工具、放大政策效应,作为推动湖北崛起的重大举措,系统研究,强力实施。    一、放大政策效应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何谓“政策”?《辞海》释义为:“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的
一、从“土记者”的诱惑到留校的“权宜之计”每个人进出版业,似乎都有个契机。尤其是在80年代就进入出版行业的那批人,有更多的人生故事。所以当我面对一贯有着儒雅风范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