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是“我们的公益”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很多人以为做公益需要赚够了钱,或者需要足够的时间才可以参与。微公益让人豁然明了: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放入正确的分类垃圾箱中,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走在前面主动帮别人扶门,甚至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次温暖的问候,一份真诚的理解,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小小的善意、小小的公益。
  微不足道的公益足以改变世界。正如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当人人都愿意贡献一份微小力量的时候,公益便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

生活中的那些“微公益”


  誰也不会想到,通过走路、消费和跑步,一个动作、一个转发,都会成为公益活动,都会成就一项善举。这种聚沙成塔的微小公益,比起企业、社会名流、慈善机构赞助和组织的公益,更加广泛存在。如果你稍稍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爱心善举传递出去的——
  2013年11月初,山西太原某小区的一名网友发帖,讲述了“小小手电筒,浓浓邻里情”的小故事:小区道路开挖,因为没有路灯,晚上摸黑回家,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一位好心邻居,从道路开挖那天起,晚上经常不辞辛苦用手电筒为夜归人照明。
  2017年6月1日晚上,河南郑州街头的一家面馆的店长张学栋接到了一张特殊的外卖订单。一位顾客点了一份外卖,留言里写道:“南三环黄岗寺82路公交站口路边,有个流浪汉,你直接送给他就行了。告诉他放心吃,如果你有蚊香,可以送他。”后来,张学栋辗转找到了订餐的包先生。26岁的包先生,老家是河南周口,在郑州做业务员。每月的工资除去房租等开销,剩不下多少钱。包先生说:“那天看到那位中年人躺在公交车站边的地上。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十几年前在建筑工地干过活,也是不舍得住旅馆,夏天在路边躺着对付一宿。”于是就有了订餐的故事。
  从2015年起至今,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退休医生毛维玉记录了62位在公共交通车上给自己让座的年轻人。她用iPad拍照,回家后整理日期、让座人、联系方式、让座经过和聊天内容。“年纪大了,怕忘记。年轻人工作很累,自己也需要座位休息。”这件事很微小,甚至都是本分之事,却因为其间包裹着一颗善良的心,让老人感动不已。
  2017年3月,山西太原突然降雪,两张照片在网上热传:一张拍摄了雪天的公交站台边放着一捆拐棍,上面还留有一张字条;另一张照片则清晰地拍到了字条上的内容:今天风雪大路有泥泞,老人走路困难,“爱心拐棍”帮您大忙……这里有几条拐棍,需要请您随手拿走使用。随便使用,不花钱。
  “爱心拐棍”的制作者名叫边银良,现年75岁,当得知自己的拐棍在微信朋友圈火了之后,老人摆手直说“那不值一提”,就是“一件小事”。边银良说,自己一闲下来就做拐棍,遇上下雨、下雪天,就把拐棍放在附近的公交站、地下通道,方便腿脚不好的行人使用。从1998年开始,平均一天做一两根拐棍,粗略估计已经有上万根了。有朋友曾劝他:“你还不如卖拐棍挣钱呢,每天做这个费半天劲还不挣钱,图什么?”边银良说,自己现在每月退休金3000元,够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一直传下去。爱心比钱财留给后代更宝贵。”
  “爱心拐棍”的善举让人感动,三代人爱心接力茶亭的故事更让人敬佩。20世纪40年代,在浙江温州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古村村口,一位叫郑立惠的老人立起一座茶亭,为的是给歇脚的工人、客商提供免费茶水。这一烧就是36年。老人去世前对儿子留下遗言,要求后人继承他的善举。儿子郑益本和儿媳王宝贞牢记父辈嘱托,接过爱心接力棒,一干又是36年。前几年,夫妻俩年迈体弱,“退居二线”,他们的女儿郑秋燕主动接管“爱心茶亭”,继续传承这份优良传统。70多年来,这座“爱心茶亭”随着时间流逝,越陈越香。
  还有中国最美孝心少年,“地铁正能量阿姨”郭微微,“熊猫血”教师张莉,“摩托医生”贺星龙……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付出多少金钱,但他们在平凡中的善良却感动了许多人,让我们感知到,做公益原来可以如此简单!正如一家“微公益”网络社区创建者所言:“当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路面上飘动的塑料袋,捡起来,然后放到正确的分类垃圾箱中,你就做了两件公益的事。”其实,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正是这些人用微小但却温暖的一点点善举,谱写出塑造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的时代新歌。

“微公益”凝聚大力量


  “微公益”是公益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这个“微”字。即使你没有巨额财产,即使你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哪怕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些都不妨碍你组织一场公益活动,或者做一次公益之事。也许有人会认为小善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善良在我们被释放的那一刻就有了披荆斩棘的力量。
  2017年7月,刮起了一场“硬币自取”风暴。在一些大城市的街头,尤其是公交、地铁站附近,摆放千余元不等的硬币箱,供急需的人自取,每人最多取5元救急。测试观察期间,不少人将身上的零钱放进箱子里,供其他人使用。
  相比起一掷千金的捐赠,这几元硬币也足够温暖人心。可谁又曾想到,微公益在起步的时候,比这几元硬币还要少,仅是“一粒米”的力量。
  “写一条微博等于捐一粒米,2500粒米约等于一两米,13亿粒米约等于26吨米。13亿粒米能够让160位灾民吃上约1年。”这是茶缸网上一组醒目的数字。当时茶缸网借鉴freerice的经验:只要在茶缸网上注册的会员,每发一条微博,网站就会捐助一粒米,累积到一定数量后,网站会员代表就会把这些大米亲手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粒米”,积聚起来却能发挥巨大的能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0年,公益人梁树新发起了一项“铅笔换校舍”活动。其间,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凯捐献1个小时的配音时间;广州著名主持人马志海也在微博上留言称:“老马自愿捐出3小时,起拍价1万元,价高者得,可任意支配使用老马3小时(演讲、主持、聊天等),不过夜,男女通杀。”在25天内便为广西昭平县走马乡佛丁村小学筹集到15万元的校舍修缮资金。   2014年,腾讯公益推出“最亮的明天”暖灯行动,倡议网友删除自己qq邮箱中不再需要的历史邮件就可参加。当删除邮件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腾讯公益将捐资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改善照明环境替换老旧白炽灯并免费更换LED节能灯,结果捐资总额超过100万元。
  2015年“无冕爱心”发起人孙冕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关于抗战老兵的信息后,他便投身于老兵救助的事业中,并在微博上发布项目信息,公开善款使用情况。最终,486位牺牲的无名将士安了魂、安了家,更多在世的老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帮助,微公益让老兵精神不朽。
  微公益也让那些只有企业主、社会名流和慈善机构为主体的公益行为悄然发生变化,甚至吸引了传统公益人群参与其中。
  香港影星梁咏琪曾在生日当天发出微博消息,号召大家转发一则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1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限期3天。3天后,那条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如数向旱区捐了8万元。无独有偶,“微博女王”姚晨曾在西南旱灾救灾时微博发帖说,截至某个时间,关注她的粉丝有多少,她就按“一个粉丝一毛钱”来捐款给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1308715人,她就按照承诺为灾区捐出了13.1万元。

  近年来,许多公益活动的内容算不上“宏大”,有些更接近于“身边的好人好事”,但却积聚了无穷的力量。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钱进,发起的“随手拍解决自行车出行障碍”活动,通过拍照上传网络的形式,关注广州市机动车霸占自行车道、自行车乱停乱放、自行车道维护等现象。2017年,广州街头出现“公益冰箱”,组织者将食物和饮用水放在冰箱里供需要的人取用。旁边还放有微波炉,用来加热饭菜。每天限30份,只储放当天的食物,还有人专门负责清理。另一个来自四川的公益项目“彩蝶计划”则试图收集乡土童谣,“为现在以及未来的孩子们留住文字、留住声音”。
  随着微公益活动的兴起和流行,这些年来,各种微公益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吸引力了。从“公益币”“蚂蚁森林”,到各大社区的“随手公益”爱心旧衣物回收箱,再到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地球一小时”“一元购画”“熊猫守护者”等场景的带入,每个人传递善念的途径变得更为轻松和有趣。微公益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比如“铅笔换校舍”活动,有的选择用物品交换,有的捐出个人物品进行爱心拍卖,有的不断转发评论,从精神上支援等等,这些都成了微公益的参与形式。
  根据多个公益平台的数据显示,如今各平台捐款主力人群中,80后90后正在成为主体。这些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不仅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其公益理念、公共意识也颇为现代。一个个精心策划的微公益活动虽看似不起眼,却凝聚着社会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
  随着人们公益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越来越主动发起或参与微公益了。但与此同时,对微公益的质疑声也逐渐增加。从“知乎女神”童瑶事件、罗尔事件,到如今的王凤雅事件,每一次的“疑似骗捐事件”,在广泛的质疑声中,总会对那些愿意帮助他人的人造成伤害,消解着原本就脆弱的社会信任,让善举变成了一件必须小心呵护的昂贵易碎品。其实,合理的质疑声,不仅能够指出当前公益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題,更能促使公益事业走向规范,激发全民的参与热情,从而帮助更多的人。

“微公益”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果说“巴比慈善晚宴”“陈光标承诺裸捐”“芭莎明星慈善夜”等“大公益”形式更博大众眼球,那么,与之相对的“微公益”就显得低调很多,它强调爱心不分大小,公益是举手之劳。可能只是一粒米、一元钱、一个拥抱,但汇聚在一起却可以改变他人的生活抑或命运。不要再说“等我有钱了,我就来支持你”“等我退休了,我一定来帮忙”。事实上,真正的公益,并不是出现灾难时的援手,生活的点滴都可以成为公益,公益是一种生活态度。当善行善心成为社会新风尚,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情——

  传递微能量。随着微信、微博、公益APP软件等社交工具的盛行,利用它们为有需要的人寻求帮助已经越来越普遍。当别人遭遇重大事件或家人不幸患上重疾却苦于“囊中羞涩”的时候,诚恳地将个人及家里情况公之于众,便会得到人们大大小小的捐赠。“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可是当这些力量汇聚起来的时候,它的影响力便是难以估计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黑龙江佳木斯女教师张丽莉曾因保护学生的生命而致双腿高位截肢,但她从不后悔,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生之年,不倾国,不倾城,也要倾尽所有去爱。”其实,那些积极向上、闪烁着人性光芒、凝聚着人类爱心的“微道德”,往往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会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让人心生敬意、暖流涌动。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传递微能量,重建一个良善社会。
  收获微感动。我们每天都生活于感动之中,总会在毫无准备的时候收获着一些小小的美好的感动:在候机室里追着你跑了几分钟说“姑娘,你的身份证掉地上了”的陌生人;在异乡寒冷冬日看到将婴儿往怀里更深更暖地藏了几分的父亲;追赶公交车时遇到一位故意放缓车速来等我们的司机师傅,看到我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微笑着说:“慢慢来,我总是会等你们的”;回家路上突遇暴雨,同事开车路过主动提出送你回家,还用刚买的新毛巾叮嘱你擦干被淋湿的头发;因为忙于工作而顾不上吃饭的时候,室友帮你点了外卖还用热水给饭保温,温柔地说:“别熬太晚了,先吃饭再忙吧”……虽然这些“随手公益”都很微小,但是却真的很温暖人心,我们感激所有给过自己帮助的人,因为他们原本是没有义务这样做的。也希望你我在生活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那些赠予过你我微感动的人。
  紧握微幸福。微小的言行,一样可以激起一连串的感动,一样可以给你带来幸福的体验。也许,你的日常生活很匆忙,来不及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甚至没有留意过城市夕阳西下的唯美景色。但是,你是否还记得在你孤独彷徨无助时,父母给你的支持与鼓励;你是否还记得在你工作失误时,领导给予你的信任和理解;你是否还记得你亲爱的朋友从不埋怨你在她午睡的时候给她打电话;你是否还记得,一路上得到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给你大大小小的帮助却不求回报……这一长串的回忆,都是微小但却真实的感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也许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请从现在开始,抓住这些微小的感动,你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的幸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纳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构建者,都承载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最小的善举胜过最大的善念,和谐社会的创建,社会正能量的形成,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平凡小事做起。只有有了更多的善心之举,才能构筑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厦,每个人的善心才能妥善安放。也只有这样,微公益才会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公益力量,才会汇集成一片暖流激荡的公益大海!
其他文献
随着考研录取结果陆续公布,山东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2014级园艺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5间宿舍20名女生全部考研成功。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众多网友的点赞。  据悉,这20名女生分别住在该校留学生公寓楼A座的5间宿舍里。她们分别被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录取。提到宿舍氛围对考研有很大程度影响时,她们纷纷表示赞同。“一般每个宿舍会有各自的风气,像我们宿舍一般惰性比较大
如果有这样一座藏书楼,白天悠然见南山,晚上星空常相伴,是不是比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图书馆更酷?李光友是一个在农村出生长大、在城市打拼生活的生意人。早年间,他因为忙事业而忽略了家庭。40岁时,他突然明白了:人活一辈子,总要为身边最亲的人做一些事。女儿很爱看书,为了弥补过去的缺憾,更好地陪伴女儿成长,李光友在山间打造了一座哈利·波特式的图书馆。心底不可触碰的柔软  李光友大学读的是工艺美术设计专业,25
摘 要:空间是哈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德伯家的苔丝》涉及了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书写。小说以苔丝挪移的四个不同自然空间为主体,构建出一个变动的地理空间框架,勾画并预示主人公的人生悲剧。社会空间表现为乡村传统社会转折时期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女性贞操观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压迫。私人空间表现为具象物质空间与个人精神空间。这些空间相互联系,对人物的命运走向起着重要作用,也为小说的悲剧主题增加广度和深
摘 要: 白先勇是最早为大陆所熟知的台湾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上至上流阶层的贵妇,下至平民百姓、欢场女子,几乎囊括了社会中的所有阶层,《台北人》尤其如此。在这本小说集中,他借由女性这一扇窗户描摹世间百态,表现今昔之叹、辗转之伤、灵肉之争,同时用不同于一般男作家的独特视角揣摩她们的心理,以一颗悲悯的心深入她们的精神状态与生存困境。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台北人》
政治似乎不再是“老人”的游戏。在85后小鲜肉塞尔巴斯蒂安·库尔茨主政奥地利不久后,80后女政治家杰辛达·阿德恩当选新西兰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让全世界的目光从欧洲转向南太平洋。  出身北岛摩门教家庭  阿德恩政治生涯以2017年8月1日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她的从政之路一片坦途,却没有加速的征兆。  1980年7月26日,阿德恩出生在新西兰北岛城市汉密尔顿,父亲罗德·阿德恩是一名警察。阿德恩一家是虔诚
摘 要:副文本是译文的延伸和补充,多维度展示了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对文化的取舍、对形象的构建,有助于译文在目标语读者中的传播和接收。宇文所安《晚唐诗》中丰富的副文本元素揭示了译者的个性化印记,具体体现在:诗学观、文化价值观和翻译观。  关键词:副文本 晚唐诗 宇文所安  一、引言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1946—), 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学家,姓取自中国鲜卑族的姓氏“宇文”,名取自于
摘 要: 关于梨花喻指宝钗,清代《红楼梦》评点由梨花而梨香院而宝钗,兼由梨花而宝钗。前者或从位置和布局着手,由“也非正道,恰是终南”批评薛氏母女行事殊欠光明,沿“梨香院……在东南”发掘宝钗之不祥;或从功用出发,以“梨香院又住女伶,大有意在”深刺宝钗,从“看他停灵处亦自不俗”揭示“尤之为钗”。后者一般认为“梨者,离也”,预示结局;“又嫠也”指钗终为嫠妇,“离间”则嫌皮相。宝钗备受清人诟病,今当引以为
摘要:鲁迅先生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是两部关于描写复仇题材的作品,它们通过借鉴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元素来描写复仇。通过对复仇者形象的塑造、叙事结构的构思与复仇主题的比较三方面可以看出,他们都对复仇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消解,由此体现出两位作家对个人生存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印证出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关键词:《铸剑》 《鲜血梅花》 复仇精神  一、引言  复仇,作为一种极
从外企律师到定居深山的公益项目创办人,从全职妈妈到经营亲子烘焙的创业者,从普通的农村青年到淘宝知名网店店主……看似毫无交集的人生故事,主人公却共同经历了勇于追梦、不断奋斗的过程,也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人人享有出彩机会的新时代写下了相同的注脚,生活不会因为吃苦而美丽,只会因为向着甜蜜努力而更精彩。  扎根景颇山寨的“榕树根之家”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跨国公司律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媒体官沿着习惯的人生
宋丹丹母亲临终前,母女二人一直手拉着手。宋丹丹写了一条微博,配着母女俩拉着手睡着的照片,看哭了很多人。  “妈妈: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很好的教养,让我拥有那么精彩的人生,谢谢你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选择了我独自陪伴你,感受你的灵魂升上天堂……妈媽,我是那么那么爱你,我会永远惦念你!你最小的女儿丹丹。”  一条微博泪洒互联网。能看出这条微博下的很多网友留言是含着泪水写下的,我也是含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