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

来源 :肝胆胰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体质量22~25 g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肝损伤组(A组)及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每组10只.处理16 h后取小鼠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酶(GSH)活性,检测肝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肝功能指标:与C组和S组的ALT、AST比较,A组ALT[(5643.20±688.21)U/L]和AST[(4479.10±834.46)U/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ALT[(3730.12±599.33)U/L]和AST[(3592.52±646.13)U/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炎症因子水平:与C组和S组血清TNF-α、IL-6比较,A组血清TNF-α?[(337.75±48.57)pg/mL]和IL-6[(938.03±160.90)pg/m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血清TNF-α?[(235.55±65.77)pg/mL]和IL-6?[(713.48±87.78)pg/m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氧化应激程度:与C组和S组对比,A组ROS产生较多,肝内MDA?[(13.20±1.94)nmol/mg protein]含量增高,GSH?[(7.13±0.89)mg/g protein]和SOD?[(8.15±0.65)U/mg protein]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R组ROS产生减少,肝内MDA?[(8.50±0.82)nmol/mg protein]活性降低,GSH?[(10.36±0.96)mg/g protein]和SOD?[(11.14±1.61)U/mg protein]活性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C组和S组对比,A组Keap1、Nrf2和HO-1的蛋白相对表达强度降低,而R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Keap1/Nrf2/HO-1通路的参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初始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治疗后再行肝切除术的临床特征,为初始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裕和肿瘤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9例初始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48(33~61)岁;均合并乙肝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 A级4例,B级5例;巴塞罗那分期B期4例,C期5例;PS评分均≤1分.转化治疗方案:6例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1例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1例行卡瑞利珠单抗联
目的 探讨一体化手术平台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联合术中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并与序贯二步法ERCP+LC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由台州医院和恩泽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在一体化手术平台完成LC联合术中ERCP治疗的37例患者分为A组,完成序贯二步法ERCP+LC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和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79例)和十二指肠镜组(79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十二指肠镜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肠胃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PCT、CRP、IL-2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十二指肠
目的 分析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59例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行鞘内阻断,24例行鞘外阻断,其中51例联合Pringle阻断(15+5)min,最多阻断5次,累计75 min,22例解剖第二肝门联合肝静脉预阻断.手术时间为(155.8±71.3)min,术中出血50~600 mL,术中输血2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肝静脉修补5例,发生CO2栓塞4例.术后胆漏4例,胸腹水
目的 建立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远处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方法 从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提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的559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按7:3分为训练组(n=3915)和验证组(n=1680).对训练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小肝癌患者远处转移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列线
目的 总结单中心同一术者317例日间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同一术者于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间连续完成的日间病房317例SILC的临床资料,统计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等指标,与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323例传统四孔法LC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SILC组317例患者中313例成功施行SIL
肝癌发病率高,起病隐匿,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具有无创、精准、无辐射、可重复和适形治疗等优势,近年来在中晚期肝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肯定性结果,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放疗、中医药联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现结合本中心的经验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MSCT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影像学表现,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3种方式.结果 PVTT直接征象:门静脉腔内条形、树枝状及结节、肿块状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区,动脉期门脉走行区线条样异常强化或迂曲成簇扩张滋养血管影,21例门静脉主干明显增宽.间接征象:肝实质灌注异常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表现为门静脉旁、肝内及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妇幼保健院3例HEHE的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的病理学基础.结果 弥漫型2例,结节型1例.HEHE多分布于肝包膜下,DWI序列8个病灶中央信号降低呈“黑色靶征”,2个病灶表现为“包膜回缩”.MRI动态增强扫描A型23个病灶,6个直径≤0.2 cm,门静脉和静脉期均强化;C型5个病灶,3个病灶直径≥2.5 cm,周边延迟强化,中央纤维
腹膜后畸胎瘤是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来源于腹膜后残存胚胎组织,占原发性畸胎瘤的比例为1%~11%[1],成人较为少见,手术切除肿瘤为最佳的治疗方法,目前成人腹膜后良性肿瘤临床发现和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报道1例成人腹膜后巨大良性畸胎瘤病例,于2021年4月4日行开腹手术完整切除巨大畸胎瘤,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