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旖旖,本名张玥,生于1983年4月,大学设计专业在读,热爱音乐和电影,对凄美的一塌糊涂的悲剧完全没有抵抗力。中学时在国内外作文比赛中偶有得奖,16岁时的中篇《请和我隔了100条沟的人走开!》在朋友间广为流传,现有一部长篇正在进行中。
  
  电影《钢琴课》
  
  “我从6岁起就没讲过一句话,父亲说那是一种黑暗的技能,总有一天会毁了我……”这是哑女艾达心里的声音,只有用心去听的人才能体会到。
  无边无际的大海载着美丽的艾达和她的女儿,还有她最深爱的钢琴来到一个陌生的岛上,这里除了有一些无知的土著人以外,还有艾达姗姗来迟的未婚夫,他出现的那一刻已经预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圆满性,因为他逼着艾达将最爱留在了海边,理由是钢琴太重不方便运输而且也拒绝了艾达想要再回来取的要求,面对这一切艾达无语要求,但她却并没有放弃,抵达的第二天她就去找了本,那是一个她认为能带她去海边找回钢琴的人。
  故事从这里开始有了转机,相比雨中的婚纱照,海边的风景简直是美伦美奂,孤独的艾达只有在自己的琴声中才能真正释放自己的感情,她从白天一直弹到晚上,虽然当时的钢琴并没有经过调校又淋了一夜的雨,可艾达依然沉醉其中,伶俐的小女儿也随着琴声在浪花中起舞。这幅美丽的画面使本的心中泛起了涟漪,他似乎读懂了艾达心中似曾相识的孤寂,那种渴望被爱和被了解的痛苦。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要用土地来交换钢琴,并且聘请艾达来教他学琴。
  一开始艾达全力反对丈夫惟利是图的做法,她摔了一个杯子,拽下了两块布,然后她无声地愤怒着写下了“钢琴是我的,是我的!”可是丈夫歇斯底里地咆哮着“我们是一家人了,你必须作出牺牲”。最后艾达用一种近乎绝望的眼神望着她那言出必行的丈夫离去。
  钢琴课开始了,可本并不是真的要学琴,他只是想听艾达弹琴,就这样艾达可以随自己心愿在本的小屋里弹奏她所喜欢的任何一首曲子,就像本所说的:“做你爱做的,弹你想弹的。”有一次,在艾达美妙的钢琴声中,本情不自禁地吻了一下艾达的后颈,这突如其来的进攻吓坏了艾达,她惊恐得想要逃离,这时候本说出了他的第二个交换条件,在艾达弹琴的时候他想要作些事情,只要艾达来一次就可以赢回一个琴键,最终艾达可以赢回自己心爱的钢琴,聪明的艾达也会讨价还价,她要求减半琴键的数量,只用黑键做为交换条件,本答应了。
  就这样艾达在本的小屋里开始了她以身体交换钢琴的过程,一开始,本要求艾达将裙子提高,他轻轻地抚摩着艾达袜子破洞后露出的一小块皮肤,这小小的接触已经使艾达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于是,在一次次的交易中,本渐渐地得到了艾达的全部身体,可艾达在精神上始终表现得非常冷淡,这使本伤透了心,终于有一天他命人将钢琴抬回了艾达的家,并告诉艾达,他希望艾达关心他,可是她没有。
  钢琴终于又重新属于自己了,可艾达却没有心思再去演奏她,因为她发现本才是真心读懂了她的琴声的人,自己也已经不能离开这样的一个知音了,这是影片的一个至高升华点,虽然艾达也只给了我们一个沉默的背影,可她身体里的碰撞却异常强烈。当她在无法流畅演奏的时候,这样的碰撞促使她飞奔到本的身边,热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就在他们忘我地相爱的时候,艾达的丈夫却站在了小屋门口,他从门缝里知道了一切。愤怒的丈夫粗暴地砍下了艾达那爱弹钢琴的一只食指,倔强的艾达在最后一刻都没有动摇深爱着本的心。这样的执着终于使她的丈夫放弃,他要求本带艾达走,他希望一切只是一场梦,试想一下如果最先听懂艾达琴声的是她的丈夫而不是本,那又会是怎么一种结局呢?
  就这样本和艾达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他们载着自己的梦想和艾达的钢琴缓缓地离开小岛,可是钢琴太重,小船随时都有可能遇险,这时候失去手指的艾达要求把钢琴丢进海里,就在钢琴入海的那一刻,艾达也随着心爱的钢琴一起掉入了海里,在下沉的过程中艾达突然醒悟了,她意识到自己虽然失去了手指,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自由,于是她依然挣脱了牵绊她的绳子,努力地浮出了水面……
  最后,艾达装上了一只金属手指,她依然可以弹奏她心爱的钢琴,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如此完美的结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也许原本悲观的我也应该像艾达一样在死亡的瞬间选择生存,在痛苦的时候选择微笑……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那是一个叫西西里的城市,那里的人们愚昧而荒谬,墨索里尼控制下意大利法西斯肆虐,但西西里却保持着它的固有习性,所有的人们看似祥和地生活着。其实这样一座城市在阳光下一直溃烂着,这些溃烂的根源来自于人们的嫉妒和残忍,没有人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他们的脑子里只剩下贪婪的欲望和随波逐流的残酷意识。
  一个美丽的女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是一种罪过,当她穿梭在大街小巷或每一个广场的时候,所有的眼睛都放在她身上了,可是没有人愿意承认她的美丽,男人们总是单纯地为她着迷,他们怀着卑劣的心态对她大献殷勤,而女人们却万般挑剔地数落她的不是,一件美丽的东西得不到正确的赏识,那是对美神的亵渎,自古红颜多寂寞,梅莲娜的丈夫因为该死的法西斯在外阵亡,致使她成为了寡妇,于是这样的身份更加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非议。但是,这个城市里并不是没有真爱,有一个13岁的少年一直在默默的爱着梅莲娜,她就是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女神,面对那些亵渎他女神的人们,少年极度地厌恶,他会吐口水在多嘴的人的杯子里,也会砸烂那些人的玻璃窗以示反抗,少年暗暗地发誓,一定要赶快长大,带梅莲娜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可是战争的残酷是不等人的,很快梅莲娜就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做妓女,这使少年感到伤心,可是真爱是永远不会背叛的,虽然他已无力再为梅莲娜去辩解什么,但他始终在默默地观察梅莲娜,可这时少年的心境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一次次地看到梅莲娜和别的男人做爱,只是为了换取一些生存的实力,他说他会原谅梅莲娜,可是他却不敢在战后梅莲娜遭众人殴打的时候挺身而出,那是一种对真爱的动摇,虽然微小却不可原谅……
  最后梅莲娜只好离开,这样一个龌龊的城市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她们甚至残忍的剪去了她的美丽头发,那些嫉妒得红了眼的女人们挥动着罪恶的剪刀,一下一下的,毫不留情。就在梅莲娜离开后不久,他的丈夫却回来了,他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一只手臂,此时此刻他的家已经成了难民营,美丽的妻子也已不复存在,但人们还在无耻地唾弃着梅莲娜,那些虚伪而又卑鄙的人们甚至把为他们的幸福而在战场上险些丧命的人推倒在地上,仅仅因为他是所谓的妓女梅莲娜的丈夫。这样的画面让我痛心,人们怎么可以残忍到这种地步,一种人性本能的邪恶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
  只有那个少年还存在着善良的想法,他虽只是个13岁的孩子,可他的所作所为比所有的人都真实,他告知梅莲娜的丈夫她的去处,用了书信的方法但仍然署了名,这个男孩的帮助给了梅莲娜生存的希望,一年以后,她和丈夫重新回到这个溃烂的城市,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阻止西西里的溃烂,终于在经历了那么多故事以后,人们恢复了曾经的平静。战争使人们在苦中作乐,使人们把互相残杀当作娱乐,这其实是一部兼具反战特征的爱情文艺片,片中少年的种种幻想逼真而且贴切,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青春期萌动的时代,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观看这部电影时辛酸的眼角,那是一种深到心灵里的酸痛,我惊愕于人们的麻木和残忍,对美丽的事物为什么不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似乎看到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假象。
其他文献
我用大拇指站立,绿脸向日葵。  二月,四月,三月  而我正逐步进化,成为剪裁燕尾巴的  剪刀风。  一只羊神情恍惚。一只羊翻字典。  一只羊大口大口地吞着它的泪水。  而溪流把山捆起来,轻拢慢捻  打个兰花结。  我的小爱人,清晨去锄草。  东山拣来何首乌,西山拣来画眉鸟,南山拣来  木纺车,一百个夏天不寂寞。  我的小爱人,锄草不归来。  一只羊安详地点了下午茶。
期刊
马惊飙,原名马经标,福建省作协会员。嫌原名近于电影中的叛徒,便用“乡音未改”而又颇为豪侠的笔名。1966年生于曾为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一个有多位教师的农家。1989年厦门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任教于福州大学外语系。1997年进入福建师大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硕士,毕业后到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和其他文章,1995年出版诗集《多情人生自
期刊
林长生,爱好运动和摄影,喜欢文字的繁华与苍凉。高中始有小文章见报,得过一些小奖。现忝任海峡文艺出版社《海峡》编辑。  九月,至榕城后没来由下了一场及时雨。在稀稀的雨中,我恍然如梦般了却了一桩并不敢期许的心愿。  中秋过了,天气还没转凉。闷着呢。还没把握能找到目标,我们先回顾一段历史:  一百年前的某个冬天,在月明之夜,楼前,芭蕉在淡云下颔首,宛转心折;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屋内,两人“并
期刊
李力搏,男,1985生,福州人,曾就读于福州花巷幼儿园,白湖亭小学(1-3 年级),澳大利亚Marrickville West Public School(4-6年级),Sydney Technical High School(7年级),新加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8年级),澳大利亚Sydney Technical High Schoo
期刊
张纪中,1951年出生,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级经济师。曾任《三国演义》制片主任、《水浒传》总制片主任、《笑傲江湖》制片人等。曾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主要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青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自邓建国退出江湖后,张纪中理所当然成了电视圈一统天下的“英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极大的争议,尤其是他重
期刊
青野繁治,1954年生于日本福冈县。1975年考入大阪外国语大学中文系。1979年4月考入大阪外国语大学院东亚语言研究科当硕士生。1982年3月大阪外国语大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3年4月在大阪教育大学任教,主要上汉语课。1988年4月调到大阪外国语大学当副教授,开始上中国文学课。1996年尽力于大学高科化,用电脑教学,并开设自己的网页。1997年公开了《网上中国文学家辞典》。2003年提升为
期刊
采访者:主力2  采访时间:2003年8月    关于创作    主力2: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是什么使你成为像你现在这样的一个小说写作者?  小饭:最开始的时候总不是写小说,写小说总是当中的事情,最后是写回忆录。小时候我们学校,是指我的小学,有一个写周记的积习,每个礼拜写完都要上交给班主任,后者从中可以看到哪些小畜牲正在欺负人,哪些乖孩子乐于打扫班级卫生。有一次我的周记被班主任当堂朗诵,因
期刊
周晓芳,女,1981年出生,北京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喜欢文学创作,高中时期曾获“我与新世纪”全国中学生征文优秀奖,作品收录到《我与新世纪》一书中。大学时期曾在院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采访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专访刊发在《海峡》杂志上。   周晓芳,女,1981年出生,北京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喜欢文学创作,高中时期曾获“我与新世纪”全国中学生征文优秀奖,
期刊
钟鲲,女,1976年夏生,北京人。祖籍四川。自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作品近100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阳光雨季》(1995年)、《言情故事》(1998年)、《非一般爱情小说》(2001年)及散文集《地铁里的眼睛》(2001年)等。2002年6月赴英留学,攻读文化研究硕士学位,现居伦敦。    张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大学刚上两年时我就早已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张和我住在一个宿舍里,张的桌
期刊
黄文峰,男,1978年出生,福建作协会员,现在某高校工作。自2000年进行文学创作以来,已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十数万字。    1    这里有听课制度,每个老师每周得上市中学听两堂课。到市里要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车是破车,开起来天响。所有的人都在一起,在同一个颠簸、摇晃的车厢里,但是每个人又各自形影相吊,思考着,日复一日,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是休息,也不知道何时能有变化,只要有点儿力气,就撑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