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电子电器专业教学新模式略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电器专业是中职院校教学的主要专业之一,有着极强的职业性和实际应用性,是一个将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的专业。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中职院校电子电器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经验对电子电器教学新模式开展探索,对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实现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电器专业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21-01 1.教学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1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中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教。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极大的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将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只不过前者是教的主体,后者则是学的主体。只有将老师和学生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真正促成双方彼此间的了解,实现真正的互动。
   1.2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中增强对实际效果的关注,即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应采取行动导向和理论导向并行的指导方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促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模块化。同时还应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增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可以学有所用,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进而促进中职院校电子电器教学模式的改良。
   1.3学科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突出本专业的基础技术特色,即以某一个单一的指向性目标作为基础目标,再融入一些职业自身特点和相关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在中职院校电子电器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教师的第一考量要素,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职责,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优良基础;此外教师还应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相关技术技能时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相关知识迁移,在促进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借由对行业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4“教、学、做”互相结合原则
   教、学、做的互相结合就是要求在以学论教,学做结合,使三者相互依靠,协同发展。该原则强调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服务的,两者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它要求学校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培养指导,培养不仅能满足企业需求还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其强调关注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必须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的。
  2.实现新教学模式的措施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授课方式
   目前电子电器专业的技能授课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通常先利用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的教学,随后在学期末再利用数周时间开展技能的操作训练。这使得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中因内容的枯燥无味而效果欠佳,而在实践训练中又受之前理论教学的影响,使得操作训练开展不顺,极大的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摒弃过去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模式,以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和行业特点为依据,开展“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技能的训练中,通过实际体验,做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让学生在相关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实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优化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2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促进其心理品质和社会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将培养有道德有能力有知识的高素质技能人员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方针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面调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素质教育应是学生技能、知识、道德等多方面的全方位提高,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单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2.3依据教学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老师的诱导和启发,以学生的合作与独立学习为基础,参照现行教材,对周边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自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事先准备一台有故障的电视,其故障为有伴音,无光栅。在没有图纸的前提下,让学生参考教材对电视电路进行分析,随后再对电视进行实际检测,对其分析和检测中存在的差别提出疑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是关键所在,教师应学会适时地点拨,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作出适宜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思索与探究,促进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
   3.总结
   电子电器专业是一个伴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改进的专业,其必将会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因此在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器教学中,学校应充分联系实际,积极吸取新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充实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渐进性和递进性。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中,老师则应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以能力为关键点进行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成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齐成.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实践与探索,2008.9
   [2] 张根岭.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J].教学研究,2012(8)
   [3] 杨颖.电子电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2.4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的专家和学者都是把高职院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分开来进行研究,而把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的却很少见。为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作一些粗略的探究,从而开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以确保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职院校园的文化建设沿着正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必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近年高校学生的人数增加,教育资源紧张,以及就业等客观情况的矛盾冲突,极大的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而达到人才能力培养的目的,就要从主观上强化思想认识;在客观上缓解矛盾,建立制度保证,探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开展思路。  【关键词】毕业设计提高质量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该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了非晶态纳米BN粉末、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了非晶态纳米Si-B-O-N陶瓷粉体,并以它们为原料分别经过热压烧结成SiO/BN和Si-B-O-N陶瓷
【摘要】在《电工实用技能》教学中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把相关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贯通、彼此渗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用电工技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15-01《电工实用技能》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既依赖于数学知识,又要以物理学为基础。既是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研究能修复材料中的损伤,或阻止、延缓损伤扩大的方法意义重大.该文受生命过程的启示,把具有损伤的无生命金属材料置材料置于特殊的环境系中.通过脉冲电流向材料中注入能量后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显微观察、拉伸试验、膨胀试验、形状记忆效应和恢复力测量,研究了Fe-17Mn-10Cr-5Si-4Ni和Fe-17Mn-2Cr-5Si-2Ni-1V形状记忆合金的应力诱发马氏体
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矮败小麦后代表现矮秆株不育。高秆株可育。矮秆性和不育性连锁遗传。从小麦拔节到抽穗期间,均可根据植株高度间接判别不育性,提高选择效率。矮败
金属与Al2O3的界面在很多工业领域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例如陶瓷间或金属与陶瓷间的焊接、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防热涂层、化工上的异质催化、电子工业的陶瓷封装等等。
该论文研究了一种Ni基单晶高温合金DD98的铸态组织,瞬时拉伸行为,持久性能及预压缩对持久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制备了沿 [001]、 [011]和[111]三个取向的合金棒.用光学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