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长期低迷还是重振雄风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某些积极信号: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金融危机之前峰值高出4%,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股票市场表现优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似乎渐入佳境。但美国经济仍然有巨大隐忧:失业率仍处于高位,社保、医保支出使得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政治极化使得政府决策效率低下、难以推出有力度的改革举措,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出现分化。在2014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持乐观态度,认为美国完全能够调整政策实现长期稳健增长;而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则相对悲观,他认为美国经济可能进入长期停滞。这两种观点都颇有代表性。
  金融危机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冲击,目前美国经济的实际产出仍然低于潜在产出。根据笔者测算,美国要在2018年左右方能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增长率2.5%)。目前失业率仍然较高,产能利用率仍然偏低,资源未充分利用,美国经济仍存在向上的周期性力量,未来数年经济增长有提速可能。
  新的潜在增长率和当前的周期性态势是观察美国经济前景的重要基准,但美国要实现持续经济复苏,必须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方向。
  依靠什么实现新一轮长波增长
  20世紀90年代美国引领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各种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投资者对高科技产业的过度追捧造成泡沫,新世纪初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陷入短暂衰退,陷入产业方向迷茫期,企业设备软件投资的比重显著下降。资金缺乏实体产业投资方向,在金融创新的推波助澜之下,资金大举进入房地产领域,催生了更大的泡沫。
  2001~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均比上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但房地产和金融业却取得飞速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钩。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属于产业性繁荣,那么2001~2007年则明显缺乏产业基础,可以概括为投机性繁荣,由此酿成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带来重创,在政府的救助之下金融体系逐渐稳定,而后实体经济逐渐复苏。毫无疑问,美国经济要实现新一轮长波增长,不可能再依靠2001~2007年房地产加金融业的虚拟经济模式,必须从实体经济层面寻找切实的产业方向。
  页岩气革命的作用被夸大了
  金融危机前后,页岩气迅速成为实业界流行的关键词。页岩气是存在于页岩中的天然气,这种能源早已存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水平钻探技术的突破,页岩气开采规模迅速飙升。因为它具有价格低、污染少的优势,其应用日益广泛,有学者预言页岩气会帮助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甚至认为它会助推美国实现新的经济繁荣。
  上述预言成立的前提是美国大批产业能够因为这种新型能源而获得成本优势。但从现实来看,这种判断值得商榷。目前,页岩气约占美国能源消耗量的7%,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测,到2035年该比例也将只有15%~20%,石油、煤炭、核电以及传统天然气等将仍然是更重要的能源消耗方式。因此,页岩气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页岩气可以降低消费成本,从而刺激居民消费,但主导产业要想真正引导经济长波增长,必须能够改善经济的长期供给。
  从生产角度讲,页岩气的重要用途是发电,其应用在未来10年可以使发电成本下降10%。电力对经济的影响较为广泛,但影响的深度有限,即使是能源密集型的行业如电解铝、钢铁、水泥等,也难以单单因为电力价格下降而获得显著的成本优势。
  页岩气革命催生了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概念,但对此要冷静思考。美国仍然掌握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所谓制造业复兴也只可能在某些特定生产环节上取得优势。美国轻工业的比较优势早已被发展中国家代替,而汽车、钢铁等重工业的比较优势在上世纪70年代已被日本、韩国等国家超越,当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在重工业方面大显身手。
  在全球生产链时代,制造业在世界各国配置资源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尽管页岩气使用能够带来一定的能源成本优势,但目前美国的人均工资大约是巴西的4倍、墨西哥的5倍、印尼的14倍,在这种成本格局下,美国制造业要实现全面复兴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说,目前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只能给局部地区和某些特定产业带来商机,在当前全球生产链分工格局下,这种新能源难以使美国制造业获得全面的成本优势。
  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其立国之本。要探讨美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必须从美国这种最根本的比较优势出发。
  信息技术产业依然
  魅力四射
  2013年布鲁金斯研究所与麦肯锡联合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美国能够从七个领域促进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大数据、3D打印、物联网、新型能源、医疗与生命科学、基础设施等。上述七个领域中有三个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可见学者仍然在密切关注美国的信息产业。
  在201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关人士感慨:金融危机之后风险资本对金融投机不再感兴趣,资金离开美国东部的华尔街,将目光重新瞄准西部的硅谷,新一轮“西进运动”出现了。这种局面完全可以理解,这恰恰反映了资金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以硅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正是美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所在。
  美国的硅谷并没有因为泡沫破灭而彻底衰落,它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金融泡沫的破灭会使财富在瞬间烟消云散;而高科技泡沫即使破灭,也会切实地留下互联网基础设施,会留下真正的高科技。本世纪初的经济衰退使信息技术产业出现短暂低潮,之后很快便恢复增长,只不过这种增长被后来的金融和房地产热潮所掩盖,媒体对信息产业的注意力有所下降。
  笔者整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专业服务业中各行业的就业数据:2012年广告业就业仍比危机前的峰值低9%,律师就业比危机前低5%,会计低2%,可见这些服务业行业尚没有从危机中完全恢复;安保行业就业比危机前峰值增长4%,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反恐需求的增加;循环经济的兴起使废物处理行业就业增长5%。与上述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服务业的就业比2008年危机前峰值增长了12%(管理与技术咨询行业增长率11%),增速远远超过其他专业服务行业,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业巨大的产业生命力。   在互联网革命之后,信息技术产业又出现了很多新理念,如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按照大数据的理念,图片、视频、文本等所有的文件都可以数据化,都可以辅助决策,这种深度数据挖掘可以使商业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将大量的物体实现信息互联,如果未来工人在家里通过互联网遥控生产线完成汽车组装,那未来工厂的面貌无疑会彻底改变。可见信息产业仍然有广阔的技术进步空间,未来可能还会有第二代、第三代互联网革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曾经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组织机构变得扁平化;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改变了库存管理方式;网络购物改变了公众的消费方式和理念;以脸谱、微信、微博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甚至改变了公众的社交生活方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
  信息本身并不是独立产业,信息是指其他各行各业的信息,因此信息技术革新将渗透到经济的各个行业。物联网、3D打印可以与美国的先进制造业相融合,大数据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其他的如农业、国防、金融、教育等行业都会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信息技术产业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
  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优势,如微软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0%,谷歌的市场份额是60%,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科技、人才方面的巨大优势。因此,美国信息技术革命的动向值得继续密切关注。
  从全球视野看美国经济
  放眼全球,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均面临老龄化困扰,财政负担较重,但美国的财政压力要小于日本和欧洲。美国是全球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国家,它仍然处在全球技术前沿的位置,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更有弹性,对优胜劣汰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信奉使美国经济更富有活力,这是美国最重要的竞争力。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使得其增长快于发达国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美国仍然会凭借其在科技、人才、军事方面的综合实力,占据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
  今天的美国仍然存在向上的周期性复苏力量,经济增长有提速空间。只是,美国要实现新一轮长波增长,不可能再依靠危机前房地产加金融的虚拟经济模式,必须找到实体经济的产业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并没有因为泡沫破灭而结束,它仍然有顽强的产业生命力,能够对经济的各行各业产生巨大辐射力。美國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有着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如果未来美国出现新一轮长波繁荣,信息技术产业将仍然是重要依托。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对外政策与历史教益研判和透视》  时殷弘 /著  2014年12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时殷弘,中国一流的对外政策专家之一,相信我们可能正进入一个时代,在其中世界由三四个强国而非仅由美国支配。这位60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和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确信,美国霸权衰亡的征兆已经浮现。  “我认为,如果美国照旧借那么多钱,同时又照旧那么广泛地在这个世界上干预,那么它将面临一种典型的帝国厄运,并且
11月29日,首届台湾“九合一”选举落下帷幕,选举产生了22个县市的县市长、议员以及乡镇长、村里长等。据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得6席,民进党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选举结果超出所有民调预期,国民党遭遇台湾民主化以来最惨烈失败,民进党则获得建党后史上最佳战绩。为何国民党会大败?这场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局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多大影响?国民党会不会跨掉?“白色力量”是否超越蓝绿?对于这些
据朝方最新统计数字,2011年到访朝鲜的游客总数已经达到10万人。如何让外国人了解朝鲜、喜爱朝鲜?如何打破外界对朝鲜固有的观感?这已经成为朝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应对,朝鲜早已启动包括“文化外交”、“媒体外交”等在内的“公共外交”,通过文化交流等方式,向国外公众进行传播和宣介,努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以此缓慢而坚定地缓冲着外部世界的压力。    媒体:借你的镜头告诉世界    一颗卫星搅动
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越来越觉得,今天的中国需要第二次“开眼看世界”。  中国对现代世界的第一印象,是在欧洲列强的枪炮声中形成的。一百多年前对外部世界的那惊鸿一瞥,夹杂着恐惧、慌乱和愤悱的情绪,借用拿破仑的比喻来说,是从千年的酣睡中惊醒,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那么,我们对现代世界有哪些“第一印象”呢?  首先,我们深深地记住了一个虎狼环伺、暴力竞争的世界。一百多年前的世界正处在全球殖民主义浪潮的顶峰
王露露荷兰流浪记·之二  女王莅临的研讨会  在上篇文章里,我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于今年4月底加冕谈到曾有幸两次见到荷兰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现在她退位后叫贝娅特丽克丝公主)。 其中第二次幸见前女王,是2005年5月19日受邀参加她在海牙行宫召开的荷兰语言与文学研讨会。那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在世界上, 尤其是在曾与荷兰密切相关的国家(如原荷属殖民地),推广与弘扬荷兰语言和文学,形式是讲座在
2月25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韩国政府将成立“总统直属统一准备委员会”。据称,该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探索实现半岛统一的建设性方案,促进韩朝间的沟通和民间领域的交流。工作方式是邀请外交、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专家进行交流,韩国政府将广泛听取和收集他们的意见,描绘出“半岛统一”的具体蓝图。  这项提议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从时间段来说,恰逢朝韩离散家属第19次团聚活动刚刚结束,参加此次团聚活动的韩
在国际社会聚焦于乌克兰危时时,我们仍要密切关注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即将于4月初举行的阿总统大选和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撤军,无疑将使本已复杂的阿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电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称如果阿拖延与美国签署《双边安全协议》,美军将在年底从阿全面撤军。美国的最新表态再次刺激了阿问题的神经。  4月的总统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阿政治和解进程。由于卡尔扎伊已任职两
2013年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通电话磋商叙利亚问题时,霸气十足地用脚踩桌子。  8月21日,一则爆炸性新闻引发国际轩然大波。叙利亚反对派通过互联网发布消息称,叙政府军向大马士革东郊地区发射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一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已有所降温的叙利亚局势再次成为各方瞩目的“风暴眼”。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还没有哪次事件
“我和奥巴马总统与其他伙伴和朋友一样,也会有分歧,但我对曾为他工作而感到自豪,我非常期待见到他。”8月13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赶赴马萨诸塞州为其新书《艰难抉择》进行签售宣传时,面对媒体这样辩解道。当晚,她出席了在玛莎葡萄园举行的一场私人社交活动,并在那里与度假中的奥巴马“巧遇”。就在8月初,希拉里曾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长篇专访,大有给人其在指点江山、对2016年大选势在必得之感。对于奥巴马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