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缅关系二十年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缅甸是中国的近邻,在东盟十国中,中缅两国的陆地边界线最长,达2100多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是最早承认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指导两国乃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问题上,缅甸曾给予中国有力支持。过去几十年,无论国际风云和两国国内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中缅一直保持正常国家关系,高层交往从未中断,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两国百姓之间的“胞波”友谊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出访或经停次数最多的国家是缅甸,达九次之多。我甚至认为,中缅关系存在某种特殊性:有漫长的边境线,有相同的历史遭遇,有类似的文化背景,有需要捍卫的共同利益,更有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
  不同层级的几次随访
  我虽非缅甸问题专家,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参与了不少对缅的具体工作。我曾随领导人多次访缅,并在国内接待过不同层级的缅甸代表团。可以说,我见证了过去二十年里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首次走进缅甸是1997年10月,当时随吴邦国副总理出访孟、缅、泰、越四国。在当时的缅甸首都仰光(2005年迁都内比都),代表团受到缅方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接待,双方会谈主要围绕各领域的合作进行。当时东南亚正经历着严重的金融危机,不过缅甸受冲击不大,因为那时该国的经济同外部几乎无接轨,属自给自足的状态。缅方对中方提供的一些援助项目赞赏有加,而类似桥梁建设一类的项目也确实帮助缅方改善了民生。
  在仰光,我们还去逛了几家珠宝店,印象中老板都是华人,可见华人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不错。
  在仰光的重头戏,当数参观大金塔。尽管事先看了一些介绍和图片,但身临其境还是受到强烈的震撼。大金塔本身及其周边建筑不仅壮观,而且处处折射出一种和谐、吉祥之美。到了那里,你会为周遭佛场的浓郁氛围所深深感染,所有人都静了下来,信众双手合十,游客肃然起敬。从人们脸上表现出来的那份虔诚,你可以感到这个民族心灵的纯净、诚实和善良。
  记得那天下午缅方安排代表团到议会大厦会见领导人,谈完之后,出门远远地望见大金塔。那是一幅极美的画面,绿树掩映,夕阳西下,佛光普照。缅甸朋友在大楼前专门搭出了一个照相平台,至今,我仍保留着一张在那里与吴邦国副总理的合影。
  第二次访缅是在1998年初,当时正值中国农历新年假期。唐家璇副外长赴缅出席两国外交磋商,我们一行人从昆明坐飞机南下。飞机进入缅甸境内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起伏的群山和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给我的强烈感受是这个国家实在富有。缅甸国土面积在东南亚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尼,相当于越、老、柬三国的总和。该国森林资源、油气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西方一些国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缅甸实行封锁、孤立的政策,但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大概就是因为缅甸人有这些资源的“底气”吧。
  此访系例行磋商,双方签署了关于两国外交、公务护照互免签证的协议,这有利于推进双方之间的交往,在东南亚国家中算是比较早的,由此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互信程度之高。
  除仰光之外,代表团一行还到了掸邦重镇东枝。这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城市,因靠近缅泰边境,通过边贸进口的泰国商品随处可见。这里海拔800米左右,四季如春,各类花卉长得特别鲜艳。东枝镇附近的茵莱湖,面积几十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此湖的最大特色是湖中有一些自然形成的“浮岛”,面积大小不等,但多有人滞留其上,有的甚至已形成小小村落。
  再访缅甸是两年多之后,亦即2000年7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正式访缅。此访系应貌埃副主席之邀,这是锦涛同志担任国家副主席后首次出访,而缅甸又是四国之行的第一站,双方均高度重视。
  实际上,此前一个多月,貌埃副主席刚应胡副主席邀请访问过中国。我本人还陪同代表团一行朝拜了北京郊区的灵光寺。灵光寺同缅甸很有渊源,该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曾被护送到缅甸供信众瞻礼膜拜,引起缅甸全国上下的轰动。
  正是那次朝拜,使我目睹了缅甸领导人身上那种十分虔诚的宗教情怀,记得貌埃副主席当场表示要再赠送一尊玉石缅佛给灵光寺,以便同已建成的缅佛殿相匹配。后来此事玉成,成为中缅佛教界交流的一大盛举。代表团还访问了深圳,参观了贝尔公司和华为公司总部,听取了深圳市发展规划介绍,缅方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很有兴趣,有意加强合作和借鉴。
  再说胡锦涛副主席的访问,当代表团乘坐的飞机降落在仰光机场时,貌埃副主席率领的一众官员已在停机坪迎候。代表团主要成员下榻在盛莱甘达国宾馆,会谈时,我注意到缅方领导人全部身着军装,这才想起来,缅甸是军人政权。丹瑞大将的会见是在热情友好氛围中进行的,他是一位颇具自信心的领导人。那次会谈双方签署了科技合作和旅游合作等协定。
  对我来说,这次访问的意外收获是到了期待已久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该城是缅甸引以为傲的几朝古都,同中国交往很多,有大量华侨集聚于此,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此设有总领馆。
  缅甸几任驻华大使都成了我的好朋友
  此后几年,因工作调动,我没再参与对缅工作,直到2006年重返亚洲司。此后五年间,对缅工作始终是周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同缅国内形势有关,有些属于双边交往范畴,也有在国际场合双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概括起来,似是经历了以下几件大事:一是缅甸遭受百年不遇的飓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中方大规模参与救援行动;二是缅国内发生了所谓的“袈裟革命”,引发国际关注,联合国特使通过中方协调,多次赴缅斡旋;三是两国领导人保持密集交往,继续致力互利合作,包括酝酿铺设油气管道等重大项目;四是缅政府军与“民地武”力量发生武装冲突,大批难民进入中国云南省境内,给边境地区安宁带来冲击。与此同时,双方在联合国、东盟地区论坛等国际场合一直保持良好的协调与沟通。对缅甸国内出现的政治转型,中方本着不干涉内政的一贯态度,对此缅方也是赞赏的。
  就我个人而言,那五年间,同缅甸朋友打交道更多了,我与缅甸几任驻华大使都成了好朋友。缅甸驻华使馆每年一次的建军节和国庆招待会,只要我在京,都会赶去出席。
  2010年夏天,我还对缅进行过一次工作访问,吴年温外长直接出面,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很快就关心的问题达成谅解。
  这次访缅,感觉缅甸新首都内比都发生了惊人变化。这个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作为行政首都的基本功能已基本满足需求。新建的大楼无论外观还是内装修都有极大改观;公路四通八达,电力供应也有显著改善;一些地方的树木也长起来了,增加了这座新城的生机。
  那次访问中,我们还抽空去了一趟仰慕已久的万塔之城蒲甘。我的感受是,只有到了那里,你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才会真正读懂缅甸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那份自信和从容。那里有2000多座佛塔可供参观。有些塔群值得花上半天、一天去慢慢品味,而且最好能在月光下的古塔边欣赏一场古典乐舞,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蒲甘的神秘之美。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国内还存在一些政治纷争和民族矛盾。作为友好邻邦,我们希望缅甸能从自身国情出发,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好国内问题。中国应继续坚持走中缅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之路,我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信心。
  (作者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
其他文献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月2~5日访问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英国,为将于5月底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做准备。此次西欧之行,安倍利用打击恐怖主义、经济复苏等全球问题拉拢欧洲国家,希望领导人们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发出一致声音。此访虽显露出“凝聚共识”的姿态,却鲜有实质进展,甚至遭到多方质疑。5月4日,安倍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双方就如何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形成一致意见。5月5日,安倍在伦敦访问时,敦促英
印度有位爱自拍的总理,但印度人在自拍时却不注意安全。据美国媒体报道,去年全球因自拍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7人,其中有一半都在印度。    据悉,一些印度人在飞驰而来的火车前、船上、悬崖边或陡峭的运河岸上自拍时导致死亡。去年9月,一名日本游客在泰姬陵前自拍时摔下楼梯,造成头部严重受伤。今年1月9日,三名女孩在班德拉岩石层叠的地方自拍时被卷入阿拉伯海。事故发生之后,警察在该景点确认了多个非自拍区,并可能
观察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岛内政经发展主线,“新南向”无疑成为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南向政策”并非蔡英文当局首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李登辉及陈水扁在执政时期就曾先后竭力推动,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南向”至今仍是当年呼应当局政策前往东南亚等地投资但最终铩羽而归的台商挥之不去的阴霾。基于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规避“南向”似乎应成为蔡英文当局的理性选择。但现实是,蔡当局又再次扛起“南向政策”的大旗,并
前一段时间,有关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问题闹得国际社会沸沸扬扬。欧盟想以此举扮演全球环保先锋的角色,充当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捍卫者”,占领国际气候问题的“道德高地”。为此,“碳排”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保护地球环境与“碳排”究竟有无关系?环保就必须“低碳”吗?  人们一提到环保就会联系到“低碳”、“减排”,是因为人们认为,气候变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挑战,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更美好的世界”  万隆,这座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椰林和金鸡纳园怀抱中的城市,宛若18世纪的镜像,将西方殖民时代的风韵照进现实。尽管身为印尼第三大城,万隆却缺少壮观的城市天际线,没有首都雅加达的浮华,属于它的是星罗棋布的荷兰风格建筑、纵横交错的狭窄街道、杂乱无章的低矮民房,以及骑着摩托车穿行其间的普通百姓。  万隆是座“民众之城”,有着浓烈的民生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消磨一切政治纷扰,穿透所有意识形态
东亚合作始于东盟。1967年东盟成立,东亚第一个区域化合作组织诞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兴起,欧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1992年1月,第四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用15年时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亚洲金融危机后,AFTA进程几次提速,2002年底基本建成,六个老东盟成员的平均关税下降至0-5%,四个新东盟成员也有65%的产品纳入降税目录。  上世纪90年代末,
9月3日,德国大选候选人、现任总理默克尔与社民党主席舒尔茨举行了电视辩论。在时长约97分钟的电视辩论中,四位主持人轮番向默克尔与舒尔茨就国内和国际政策提問。在有关土耳其的议题上,两位候选人均表达了针对土耳其的强硬立场。难民危机成为舒尔茨攻击默克尔的重点议题。默克尔则捍卫了其过去两年间的难民政策,她还把人们过去不关心难民营的状况说成是一个错误。根据辩论后公布的民调结果,多数德国选民认为已连任三届总理
不久前应开罗国际电影节的邀请来到埃及,听到开罗的朋友们议论起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并肩漫步北京故宫时说的话。当时,习主席向特朗普介绍说,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500年。特朗普点头称赞,并对习主席说,埃及的文明有8000年的历史。习主席立即回应说,埃及的文明确实比中国早,但只有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过,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我们是龙的传人”。  习主席的回答掷地有声,给我远在埃及的
7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来华出席第七次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南非国家安全部长马洛博、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巴西总统府机构安全办公室主任埃切戈延。  习近平祝贺第七次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成功举行,肯定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和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所作的重要政治准备。习近平指出,金砖国家合作走过了10年历程,跨越了世界上最遥远的地理
吴冰冰:  沙伊断交只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结构性变化中的一朵小浪花,掀不起大波澜。有人说,中东各国因为沙伊断交不得不选边站队,其实中东早就选边站队了,并不是现在才选边站队。巴林一直就跟沙特站在一起,苏丹、吉布提和索马里都拿了沙特的钱,那就得干事。据媒体报道,在索马里同伊朗断交的同一天,沙特承诺向索马里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    中东一贯有两个阵营:亲沙特的和亲伊朗的。现在看来,亲伊朗的势力正在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