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的高职院校健康课堂构建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引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重新审视课堂,力求构建一种和谐、健康的课堂生态。
  关键词:健康课堂;教育生态学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提高质量与内涵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课堂是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健康课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引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重新审视课堂,力求构建一种和谐、健康的课堂生态。
  一、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雷克明首先提出。在我国,教育生态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学本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用以研究生物的生存方式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教育生态学是借助生态学的独特视角来研究教育学的内容,力求达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等等各种教育相关元素之间的互利共生、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的微观层面”。把课堂视作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阐释课堂教学生态的本质和内涵,是构建健康的课堂生态的有效途径。
  克雷明曾经指出,“无论这些关系如何变化,教育机构都必须坚持其独特性,而不应迷失于某种共同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发掘和培养出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能力特色,这样才能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生态位,就像池塘里同时放养的青、草、鲢、鳙四种鱼,它们会各自在不同深度的水域形成自己生态区位,互不影响。另一方面,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教育应该关注于人的真实的生命成长。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里面强调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特色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创新能力、责任意识、诚信度等。
  二、高职院校课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生态是由生物成分(教师和学生)与非生物环境(教室环境)构成,两者之间也构成了教师个体或学生个体与教室环境的关系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学生属于高考分数偏低的考生,许多学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自信心不足,不肯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稍遇打击就会心灰意泠。当今高职院校的课堂生态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行为方面:学生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环境,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学习目标明确,有着正确的职业规划方向,能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要求认真学习,态度端正;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经历了高考的巨大压力之后,进入高职院校,自认为低人一等,厌学情绪严重,上课睡觉、逃课。这两类学生占据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绝大多数,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同时调动和发挥两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教师行为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习惯在课堂上占据霸主地位,“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把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简单灌输与复制的过程。事实上,知识可以灌输,能力却无法灌输;正确认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训练和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才是能力形成的正确途径。
  (3)教学条件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环境育人的观念认识不足,很多学校的教学环境差强人意:许多教室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光线不充足、座位拥挤、室内环境不够优雅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高职院校健康课堂构建
  “健康课堂的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健康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②健康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③健康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现代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健康的课堂生态应该利用生态学的共生与和谐观点,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生命活力,成为师生们追求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共同舞台。健康课堂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任何强制性的、违背人性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取缔;健康课堂应该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高职院校构建健康课堂生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激发课堂生态系统活力。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的能源,课堂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都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活动。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种相互作用的生命体,激发课堂生态系统的活力意味着应该尊重和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价值。没有教师生命活力的焕发就没有学生潜能和活力的爆发;同样,缺少学生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提升,教师生命价值的丰富就无从谈起。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采取适当的制度和措施,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使教师能够乐此不疲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專业设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学生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内容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注重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而不只是为了培养掌握某项技能的工具人。
  (2)体现人文关怀。在高职院校的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学生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化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对于构建健康课堂生态既可以是有利因素又可以是不利因素,如果对于学生的情绪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可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但如果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给学生脆弱的情感造成伤害。
  (3)改善课堂生态物理环境。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环境温度适中、环境优雅、宽敞明亮,会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调节课堂生态中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情绪。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合班教学方式,拥挤的空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抗情绪不仅疏远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增加了学生之间摩擦的发生。建议可以改变座位的编排方式,借鉴圆桌会议的形式,既可以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看得见,又可以让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拉近,体现师生平等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兴华.课堂教学生态及其优化研究.[学位论文].2007.
  [2]范国睿等.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这也给教师提出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求。新课改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同时提问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及兴趣。虽說目前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但整个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  关键词:物理学习;提问能力;具体措施  物理学是一
期刊
一、彝区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彝区小学生缺乏学习汉语语境的局限性  我校在课题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缺乏语境的自主性学习,因受地域环境的制约和家庭因素,导致彝区小学生在学习汉语中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彝族教师上课使用双语教学模式,缺乏汉语教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意识。长期以来,小学生适应了当前的双语教学,在学习汉语时的理解存在着异曲同工,从而影响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效果。二是家庭因素。我校学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讨论的话题。而借助教具、学具是开展有效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借助教具、学具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的合理使用,有利于“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具、学具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
期刊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碰撞、融合与共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它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它文化的误解和歧视,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它文化。另一方面,新的世纪,面对新一代听众,我国的声乐艺术也面临新的适应性转型。。近年来,“学院派”民族唱法“千人一声”的现象更使得民族声
期刊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就是营造语文课堂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质疑、去探究、去尝试,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中发展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智力,从而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期刊
在介绍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和中国牧师何进善时,我们都提到过英华书院.今天我们就专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rn早在1812年,马礼逊就希望创建一所传教学校,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应试式教学越来越被社会所淘汰,我们更加注重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技能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现在最主要的目标。初中生时期是学生从小学的幼稚像高中成熟阶段转变的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初中阶段,老师一定要在给学生讲课教知识的时候多注意学生各项能力的学习,帮助学生们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即是老生常谈,也是常提常新的课题,时光流逝,无论教育发展到哪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都是一个与知识并重,与时代同行的课题,知识的灌输与品德的修养是同一驾车里的两匹马,只重其一忽略一方,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都会影响人心或社会风气的形成。随着国力的增加,教育的任务不再单一提倡重知识,轻德行的运转模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国民素质是国家的名片和品牌,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走出国
期刊
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花、小草,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我们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其实也是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一颗创造力的种子,创造力的种子孕育在每个孩子的大脑中,这颗种子需要生根、发芽必须精心播种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播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学会作文。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它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字功底、娴熟的表达技巧,更需要引领学生积累鲜活的生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挖掘内心独特的情感表达。要想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需要从多方面的下功夫。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文人追求的都是这样一种境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