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尺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尺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9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伤患者,以尺动脉前臂远端穿支设计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其中急诊或延期手术74例,手指瘢痕挛缩二期手术修复16例。其中34例术中吻合尺神经手背支与指固有神经或指背神经以重建感觉功能。

结果

术后89例皮瓣成活,1例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2个月),修复后的皮瓣不臃肿,质地良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34例修复感觉神经者感觉恢复S3~S3+,16例瘢痕挛缩患者手指主被动活动度明显改善。供区72例直接缝合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挛缩,18例创面植皮均成活,植皮无挛缩。

结论

游离尺动脉远端穿支皮瓣穿出点较恒定,不损伤主要血管,对供区损伤小,且可携带感觉神经,修复后皮瓣外形、质地良好,皮瓣感觉及手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其他文献
研究了具有仿射不变性的目标轮廓提取问题.给出了仿射变换参数的一种规范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曲线能量和遗传算法的仿射变换参数求解方法,采用带电粒子模型对梯度图像进行变换,实现了具有仿射不变性目标轮廓的自动提取;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切取带血管蒂的腹膜瓣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构建嵌合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对18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骼、血管和神经损伤外露的患者,急诊行清创加骨折复位内固定加肌腱、神经和血管修复加VSD,待创面清洁后,二期在腹腔镜辅助下切取带血管蒂的腹膜瓣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构建嵌合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结果本组18例患
本文用金属氢化物—镍基合金贮存的氢作为燃料 ,与汽油混合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和路面行车实验 ,研究了氢油混燃在汽油机中的节油措施和效果 In this paper, hydrogen hydr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PTA)穿支蒂双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对手部多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行小腿PT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追踪其穿支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及穿支分出的次级分支走行与分布。根据受区皮肤缺损面积,选择其中管径及蒂部长度合适的单一PTA穿支血管为蒂,分别切取以该穿支次级分支为血供的穿支蒂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利用对称分步傅立叶方法(SSFM)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探讨了光纤损耗、三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极化效应对啁啾高斯光脉冲传输的影响.数值研究结果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初始
本文研究了应用稀土保水剂对干旱地区新疆杨育苗的效应 ,结果表明 :应用稀土保水剂能极大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加速苗木的生长发育 ,根系数量、株高、地茎等生长量指标均明显高
目的评价吻合远端浅静脉干对带蒂穿支皮瓣静脉回流的改善和创面修复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1~2条浅静脉干的方法,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4例,其中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5例,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3例,掌背动脉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外踝上穿支皮瓣1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评价肿胀情况;1个月行多普勒血流仪检测静脉吻合口的通畅情况,6~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结
本文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了稀土处理的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 (84小时 )内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 ,并提取了样品中的线粒体 ,用 ICP- MS法分析了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 :植物对稀土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并为稀土离子能够进入细胞内的结论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双戗堤立堵截流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双戗堤截流水力计算的任务,建立了在指定落差分配方式下联合泄流计算模型并实现了计算机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戗堤渗流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