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现状及展望

来源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其患病率为10%~20%.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PA患者的心、脑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PA为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引发的疾病,其可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近年研究发现,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左心室肥大、微量白蛋白尿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1],因此早期诊断PA并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1957年,广慈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邝安堃、陈家伦、徐曼音等教授成功诊治了国内第一例PA患者,使我国的PA诊断及治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0年9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2],更新了我国的PA诊治规范.本文将介绍我国的PA诊治现状及展望.
其他文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原醛在我国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的患病率超过4%.由此,根据我国2.5亿高血压患者推算,原醛患者可能多达1 000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