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作文观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对写作颇有发挥,虽主要是针对散文而言的,但有些说法对作文写作也不无参照之义,这里略为解说。
  先说文体。他在《文章无法》中这样说:“其实文章体裁,是内的,非外的,有此种文思,便有此种体裁,意到一段,便成一段文字。凡人不在思想性灵上下工夫,要来学起、承、转、伏,做文人,必是徒劳无补。”作文的写作及教学,起始当然是要认同文体。但作文的文体主要是由表达方式来界定的,即以记叙为主的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是议论文。只要熟练了那几种表达方式,大体上即可胜任。但若过于拘泥,就会作茧自缚,有碍于能力的提高。因为一篇文章中,表达方式还可交叉渗透。作文是练笔文体,其文体之义是相对的。林语堂所说的内外之分,除了教人注重思想性灵外,还在于不可为形式所误。内容决定形式,这是最为根本的。
  再说题目。林语堂在《烟屑》一文中说:“小学作文教学误谬甚多,而出题为文列第一。我早晚不离笔墨,行文亦不觉难,然有人出题命我为文,必做不出来。故学为文者,须使题生于文,不可使文生于题。见了题目,再想如何下笔者,谓之文生于题,万世不通。有佳意要说,顺其自然如落花流水写去,再加题目,谓之题生于文。”求之于作文的自然壮态,当然是题生于文,即心中有了意想,再表达出来。作文的命题虽便于衡量,即处于同一个平台上,但也有其局限性,就是题目与心灵之间不一定有对应关系。求之于作文的实际,虽不能完全用自主写作来代替命题作文,但可多加鼓励。尤其是熟练了文体之后,更可由自己找一些感兴味的题目来写。林语堂也认可作文中要有题旨,但又不受其约束。“虽然,行文时心中自然须有题旨,此题旨并不一定为本文最后决用之题目,乃根本要说之几句话。但话在心头,文在笔端,题旨得之意象思考之内,韵致得之有意无意之间。文之佳者,一篇之中,立意要说话居其二,行文后不说自来者居其八。此所谓行文韵致也。一篇文中尽是立意要说的话,其文必木强;反之,有意无意间得之之语多,其文必清逸。能文与不能文之区别全在此。”作文的命题写作,常是主题先行或立意在先的,便于提纲挈领地把握。但操作中,也有可能只是发挥了题意而已。而林语堂的说法,还包括得之于有意无意间的行文韵致。此种行文韵致,往往出之于一时兴会或灵感迸发,比较能写出独到的体验及思考,换言之就是有所感悟。至于表达,则更是自如无碍。
  在《生活的艺术》中有一节“写作的艺术”。“写作的艺术,其范围的广泛,远过于写作的技巧。实在说起来,凡是期望成为作家的初学者,都应该叫他们先把写作的技巧完全撇开,暂时不必顾及这些小节,专在心灵上用功夫,发展出一种真实的文学个性,去做他的写作基础。”对于文章技法之类,林语堂认为先可撇在一边,而专在心灵上用功夫。至于如何培养心灵,除了生活之义外,林语堂也很看重读书。可以说,他的作文观是先撇开了技巧,但却由读而写的。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新鲜,因为传统中正是如此,但林语堂格外地有所强调。他说:“一个念文学的学生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应学习怎样辨别各种不同的滋味。其中最优美的是温文和醇熟。”这里所说的温文和醇熟,颇有点夫子自道。“一个人如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林语堂认可了由读而写有一种迁移,但此种能力不是从技法入手,而是在心灵上下工夫,这样路子更正。换言之,在内容与形式之间,他的侧重点是在于内容方面。有趣的是,林语堂自己写作《生活的艺术》,就坦承是受到了传统中一帮文士的影响,如袁中郎、金圣叹、李渔、袁枚等,大多都是明清之际那些游离于正统而又很看重性情的士人。对林语堂来说,他们是精神的友人,正可借来立论,从而引发开去。这样既找到了文化的依托,又提升了精神的境界。林语堂自许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然而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叉点上,难免有冲突。他说自己是一团矛盾,正是这种冲突的表现。但若从生活的艺术出发,则又还有调和的可能。写作艺术是生活艺术的一个项目,在这方面,林语堂关注的是心灵或性灵的养成。
  性灵,是林语堂写作观的核心。本于性灵,林语堂甚为看重小品文笔调。他在《小品文之遗绪》中说:“小品文笔调,言情笔调,言志笔调,闲适笔调,闲谈笔调,娓语笔调,名词上都不必争执,但确有此种笔调,正实比正名要紧。”“吾最喜此种笔调,因读来如至友对谈,推诚相与,易见衷曲;当其坐谈,亦无过瞎扯而已,及至谈得精彩,锋芒焕发,亦多入神入意之作。”“总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声如见其人,此是吾所谓理想散文。”此种笔调本于性灵,表现为闲谈式的,有语言表达上的自然节奏之美。这虽是针对小品散文而言的,但与作文也有关联,就是要真诚而畅达地表出内心的所感所思。再如《论小品文笔调》一文中所说:“此种小品文,可以说理,可以抒情,可以描绘人物,可以评论时事,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是之谓现代散文之技巧。”作者所说,无疑是写作中最具兴味的,换言之也即最有性灵。对应于作文,则不仅不受命题的约束,还可拓开空间,表达得更为自由。在林语堂看来,“写作不过是发挥一已的性情,或表演一已的心灵”。如此说法,则又言简意赅。
  [作者通联:福建长汀一中]
其他文献
前一学期到某一学校听课,恰好听的都是冰心的《小橘灯》。大概是由于事先集体备课的原因,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大抵相同,甚至连在什么情况下用橘子做小橘灯这个教学环节也都相同。但听罢两节课,觉得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仔细推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位教师在教学细节艺术的水平上有差别。  就拿剥橘子做小橘灯这一细节来说:一位教师上课前就将橘子放在讲台上,任由学生观看、猜测,因此,后来当教师
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创作方法。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植于人民生括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
<正> 丙烯作为一种基本石化产品,多是以乙烯副产物的形式生产出来。现在其需求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乙烯,在欧洲和亚洲尤为突出。在这种因素驱使下,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专门生产
<正>~~
<正>~~
<正>~~
期刊
<正>~~
培植树苗,栽种花秧,我们让校同更漂亮。播种一片绿色,就播种一片希望;开放一朵鲜花,就奉献一缕芬芳。啊,让蜻蜓来这里流连忘返,让蜜蜂来这里采集花香。
通过两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桃树旺长的原因有三条:1桃树树种本身的原因;2立地条件不当;3栽培管理措施不科学。控冠促果的措施有四项:1土肥水管理方面;2合理负载;3整形修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