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产生了非可小可的作用。将其应用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可以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拓宽思政教育途径,为思政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加之现在青年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接受新媒体消息更加便利,这就意味着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将会更加简单便捷。本文重点分析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深度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对策,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优化方案
  伴隨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要善于新媒体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其资源多、传输快、范围广的特点开展相应教学,摆脱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同时,当前青年学生的思维较为开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就可以巧用新媒体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新媒体成为他们的重要知识获取渠道,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与社会的交流。
  一、新媒体对于高职思政教育产生的促进作用
  (一)能够加强学生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交流
  网络具有无限延伸的特点。在新媒体网络的帮助上,教师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开放性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广阔,进而有针对地开展思政育人工作。
  (二)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媒体网络的扶持下,学生可以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能够对网络媒体中的事件产生一定的自主判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分析的机会,从而提升了他们对于社会、世界的认知,进而帮助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高校思政融入新媒体的思考
  (一)强化新媒体教学理念,提升新媒体教学能力
  将思政教育理念中渗透新媒体思想能够提升教学成效。高校部分思政教师教龄较长,受到应试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接受、了解新媒体平台的速度较慢,而大学生是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群体。因此,在了解新媒体平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弃教师的身份,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此,教师与学生就能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教师既可以从学生处学习、了解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并着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落实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
  (二)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
  传统的思政教育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这样不仅使得课堂内容过于淡薄,也使得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新媒体时期信息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充盈,这为思政教师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利契机。为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新媒体平台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此,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还可以从侧面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慕课、微课等App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趣味十足的视频以及真实的案例了解思政知识。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在线直播平台,邀请专业、优秀教师在线授课。如此,学生既可以学习更为高深的思政知识,也能在专业、优秀教师等人格魅力的感染下,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直接影响学生。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学生所接触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教师若无法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知识,那么面对学生疑问,教师就会难以解答。这样不仅会影响思政教学效率,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新媒体时期,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此,教师就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带动学生一起学习。将新媒体与思政结合起来,不仅要求教师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也要求教师将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话题融入课堂。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创设网络思政平台,对于信息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部分思政教师难以达到这一要求。为此,高校就需要挑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组建信息技术团队,构建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宣传。高校包含的专业较多,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力较强,因此,在构建团队时,学校也可以选择大学生。如此,既能使搭建出来的新媒体平台,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挖掘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融合新媒体会带来相应的挑战,自然也会带来相应的契机。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尝试抓住契机,利用新媒体赋予的机会,转变教学理念,积极了解新媒体平台,并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能力以及优化网络环境等方面,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如此,高校才能构建起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晓月.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要求与使命[J].中国报业,2020,4(24):118-119.
  2.刘庆绪.新媒体时代高校线上思政教育平台创建的发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54-55.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涌现出各种新型教学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落实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更具丰富性、网络文化更具多元化,各种文化潮流和思想观念接踵而至,给思想、认知不够成熟的初中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和思想侵害,并在网络信息的影响下逐渐偏离正轨。本文以笔者教学经历为切入点,立足于新时期教育背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全面解读信息技术的特点,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教育的核心内涵,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层面给予转变,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成效的同时,全面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蓬
期刊
摘要:班级授课制度背景下,班级中往往采用非正式学习模式。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就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并且也要树立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采用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模式,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小学语文;应用路径”  所谓非正式学习,其主要是指学校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其选
期刊
摘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也要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应该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本文挖掘了旅游专业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思政教育目标,以期通过探索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实现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知识点的教授,忽视作业内容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英语作业内容设计能够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作业内容设计上结合小学英语作业的趣味性、生活性、时代性与发展性等原则,让作业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素材。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内容设计;朗文教材  作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是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智能财务时代,借助“大智移云区物”等技术在财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向管理者提供实时有效的决策信息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智能财务在管理会计中多个场景的应用,探索智能化工具对管理会计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财务;管理会计;数字化  智能财务的定义,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思考角度会得出不同的表述方式。刘梅玲和黄虎等(2020)认为智能财务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从技术应用的视角下定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规划的成长和探索期,学生开始思考自己与社会关系以及自己的未来,强烈渴望自我规划,但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设计处于模糊状态,迫切需要外界的指导和帮助。英语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识上的支持,同时进行适时、灵活、有机的渗透,以此唤醒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英语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生涯规划;英语;教学渗透  高中是人生的新征程,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是人生的新考验和新挑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等理念的提出,思政教育已然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思政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渠道,保障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推动思政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基础。基于立德树人的新形势引导下,高职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军,如何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其思想水平,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希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为此,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而且还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核心素养教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升级,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对此,笔者侧重从实际教学实践的角度入手,开展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各门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这也为SolidWorks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正视该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积极探寻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从而助力学生三维建模设计能力的发展,为他们专业学习的良好开展以及未来的良好就业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就高校SolidWorks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以及改革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仅供广大同仁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