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霆: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 1940年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学古琴,师从溥雪斋、潘素学国画,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学古琴。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3月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1990年起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2007年被文化部公布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5月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荣誉会长,国际古琴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琴之为乐,宜情理性。动人心感神明。或如松竹梅兰,云该风雨。或如清池怒海,泰岳巫峰。或如诗经楚辞,宋词唐诗,或如长虹丽日,朗月疏星。其韵可深沉激越,欣然恬淡。其气可双逸雄浑高远厚重。乃含天地之所有,察今古之所怀。——李祥霆《琴乐之境》
  我出生在辽源市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喜音乐,从小爱画画,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1955年,父亲买了一台收音机。就是从这台收音机里,我第一次听到古琴的声音,当时觉得那种美丽奇妙的声音,好像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给提起来了!尽管我当时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乐器弹奏的。后来,曲子播完,播音员说:“刚才播送的是琴箫合奏《关山月》……”
  我听完曲子后突发其想就自制了一把琴。我找出父亲诊所过去用的木招牌,改成琴身,用二胡弦代替琴弦,用图钉作琴徽,没有共鸣箱,不能发音,我就戴上父亲的听诊器听着弹,虽然只能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也特别高兴。造完琴后古琴就一直放在我的心头,终于忍不住给查老(查阜西)写了封信,因不知道查先生的通信地址,只好将信寄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中倾吐对古琴的热爱,请求赐寄一点弹琴的资料和一两曲琴谱。查老当时是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理事,是中国古琴界泰斗级的人物,所以信发出去以后,我也并没抱太大希望,因为,毕竟当时我只是一名普通不过的小城少年。没想到的是,后来很快就收到了查老亲笔回信!他说:收到你的信我们很感动,我想要全力帮助你。然后,他提出几个问题:“一、你的家长是什么职业?他们能否供你到大学毕业?是否同意你将来搞音乐艺术?二、你想学古琴是仅仅出于爱好,还是想学好它?三、要学好古琴,必须对古典文学和数学有一定修养。你是否也喜欢古典文学和数学?”
  后来1957年暑假,我来北京向查老学琴时,就住在他家里,自然也是免收学费的。他还带着我去北海庆霄楼听昆曲,逛琉璃厂的古书店、书画店……临走还送给我一张清代古琴、两支洞箫、一本《琴学入门》、一册《今虞》琴刊。查老给了我回程火车票钱,亲自送我到前门火车站。
  1958年,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时,我是那里第一个因为喜欢古琴而主动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往届古琴专业的学生,都是从其他专业“强行”调过来的。主要因为当时民乐是被人瞧不起的,学生拿着二胡在校园里走都觉没面子,更何况古琴又是民乐里最小的乐种,当时对古琴的普遍说法是“难学、易忘、不中听”。
  近二三十年,在甚大的范围内对这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甚至误导。例如说“古琴音乐的特质在于精美”,古琴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清微淡远”;古琴音乐“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古琴音乐不是艺术,是道”;“古琴不是乐器,是道器”;“古琴是只弹给自己听的”以示高贵,反对把古琴作为人类文化艺术来对待,反对把经典琴曲演奏得鲜明感人,反对公开演出。这类或玄虚或神秘的说法在社会上、在互联网流传甚广,已令人们感到古琴艺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神秘不可知,令人们或望而生畏或敬而远之,有害于古琴艺术的继承、保护、传播。
  “清、微、淡、远”这一清末才出现的观念可以是一种欣赏取向,思想类型,这不是古琴的最高境界,也不是一种客观实际,如果硬是把这些经典琴曲弹得“清、微、淡、远”,必定令人不知所云。而如果都把最高贵目标定位于古琴只弹给自己听,不许传授,不许演出,那要不了太久古琴行将灭绝。
  古琴是一种高雅深邃的古典艺术,但这种艺术是普通人都可以欣赏可以理解的。要说雅,中国雅的东西太多了,《唐诗》、《宋词》雅不雅?要说深,《老子》、《庄子》、《易经》深不深?这些东西,现在的人们包括许多小孩子都在学习,都能接受,成为一种文化修养,为什么古琴就不行呢? 古琴应该像围棋、书法、国画那样被喜欢;像唐诗、宋词那样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古琴最好是跟着老师手把手教,但也是可以自学,现在可以买光盘下视频,你更可以把琴声录下来,来仔细对照。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17日,第五届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HK )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Art HK是被国际艺博会巨头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收购后的首个展会,  有来自38个地区266家画廊参展,  东西方画廊比例各占一半,  各路收藏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体记者、艺术爱好者济济一堂,  近七万观众参观了这一盛会,  观展人数创亚洲艺术博览会纪录。  准入标准国际化  Art HK 从V
期刊
《情悟五台山》是用北路梆子与五台山佛教音乐这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演绎五台山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剧将北路梆子慷慨激昂的风格与五台山佛教音乐相结合,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  忻州市是山西省文化资源大市,境内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而且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更是著名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台山一批爱国进步僧人走出经堂,破除戒律,参加了自卫队、武工队和区小队等抗
期刊
“昔者伏羲氏既画八卦,又制雅琴。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声也”——朱长文《琴史》  “昔神农继伏羲王天下,梧桐作琴,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厚寸有八,象三六数;宽六分,象六律;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广下狭,法尊卑之体。”——桓谭《新论》  古琴的起源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属于八音中的丝。琴声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琴作为弹拨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期刊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作为一名女性画家,更是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困扰,处理这些问题时,她们也有迷茫和困惑。中国女性画家不同于外国女性画家,因社会环境限制,要形成具有中国元素的艺术和自我绘画语言的作品,往往要经历更加艰辛的历程。基于此,本文正视创作中的重重困难,呈现出中国女性绘画的独特语言,并通过对古代至近现代一系列代表人物及其绘画作品的分析
期刊
琴、瑟、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三种平躺式弹拨乐器,同属于八音中的“丝”,但三者各有不同。  【琴书】    从古至今,众多琴家文人搜集、整理、创作了大量的古琴资料和琴谱,编撰了大量的古琴文献,琴书包括琴论和琴谱,主要内容有阐述古琴音乐的特点、乐理、演奏技巧和历史,使人们可以系统地研究古琴艺术。古琴所拥有的文献数量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及的。  《古琴的故事》  林西莉2009  在催毁一切传统的文革前夕,一
期刊
中医体质文化,为《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精髓。体质是每一个人所禀受自然之赐,内涵父母之精相博于某一时空位点所聚之先天真元,奠定特异卦气特征,呈现性格、事业、婚姻、疾病、寿命诸象。  体质是人体的生命密码,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是中医“治未病”的灵魂。辨清体质,就能把握养生治病的正确方向。  中医体质文化认为,盈天地间皆一气,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至大无处,至小无内,囊括宇宙,包罗万象,
期刊
斫琴是指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它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并需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等诸多专业要求。同时历代以来有大批的文人士大夫琴家参与到斫琴领域中,目的在于对那精妙音声品质在琴体上的完美要求。因此,精良的斫琴往往是古琴艺术完满呈现的首要前提。  古琴的式样有很多,但几千年的传承积累了详细的数据并有相应的模版,这就给今人的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琴谱中所见古琴式样达五十余种,主
期刊
在破四旧和文革时期,那时候古琴或被砸或被扔或被藏起来,我于是改弹起了琵琶,因为样板戏需要琵琶。当时就有个小伙偷偷塞给我一张明朝琴,只要20块钱。  古琴鉴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真东西,其他古玩文物鉴定也是这个道理,看的多了,自然而然心里就有谱了。  1935年,我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书香之家。我们家族在苏州当地是名门望族,经常有各种江南才子和儒雅学者来我们家做客。我祖父是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参与人
期刊
出自汉代牟融《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此文意为: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和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现用此成语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期刊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滨。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滨,滨,宾也,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五弦宫也,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宽和而遇;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臣恩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蔡邕《琴操》  在自然文化图腾崇拜下,琴的起源被赋于三皇五帝所创,中国哲学以阴阳五行为天道,亦为一种天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