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文前自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前自读,它本质上是课前自读,之所以称之为文前自读,因为它基本上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式自读,是一个在时间上可以不断延伸的概念。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鲜明的“个性”,也在于学生不是从全无到知,而是由少知到多知,由熟知到真知。当具备相对独立或基本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教学目标,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先行独立学习。文前自读既可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又可以为自读课文的学习养成自读习惯,还可以为学生终生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文前自读的时间层面
  
  1、寒暑假预设自读
  寒暑假应该是学生轻松而愉快的社会实践日和休息日,然而休息有多种方式,看书看报是其中一种有益而有趣的方式。此时,下一学期的语文新教材对充满憧憬的中学生应该是很新鲜的。寒暑假文前自读也一定会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使学生的文字更有品味。
  
  2、节假日、双休日单元预备自读
  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较多,除了娱乐休闲之外,每天完全可以挤个把小时静心自读语文课本。学生可以根据单元提示并参考有关资料对新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自读。进行了文前自读就为新单元的学习初步进行了一次整体上的感知,学习起来也便能轻车熟路地直奔目标。
  
  3、课前预习式自读
  课前预习当然重要,然而课前自读更为有效。自读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有计划取向的能力训练,是具体阅读实践的起点和终点,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因为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不待老师教”而“自能读书”的能力。自读不是教师“讲”的附属物,它是以教材为主线,师生完全平等互动的必然产物。文前自读是自读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他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的时空中,学生只要自读目标明确,他们完全有可能拥有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在课堂上完全可能与老师就课文的对话中“分廷抗礼”。
  
  4、语文自习课自读
  这里所讲的自习课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性自修课,而是为文前自读所安排的特定课时。它应该有明确的自读目标,教师可超前提示学习策略。语文教师可随堂辅导,学生之间可以合作交流。自习课自读应该是文前自读的操练场,是优化自读策略的实验室。
  
  二、文前自读基本流程
  
  1、弹性的目标定向
  中学生有足够的自读潜力,但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语文学习能力。因而教师有必要超前提供学期、单元和课文的自读目标,培养学生明确的目标意识,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读动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等是有很大区别的,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读欲望,语文教师应该提供上、中、下三级水平的基本的自读目标,让每个学生自行选择任何一级,并允许学生在各级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有所加减,这样“弹性的目标定向”能尽量让自读目标落在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便能很好保证各类学生都能“读”有所得。
  
  2、圈点批注勤积累
  徐特立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读书更有“圈点批注”的好习惯。动动笔,能使人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动动笔能帮助人把握文章的轻重主次,动动笔能巩固人的记忆,动动笔能给人带来创造的灵感……自读时,学生应该养成勤在书上圈点的习惯,有必要时可加上注解,有灵感时写点批语,等等。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语文教师要适时指导一些圈点批注的方法,例如:以各种记号来圈点,使用铅笔来批注那些尚不能下结论的注解和个人批语,等等。语文教师还应该辅导学生掌握勤积累的方法,如:精美句段的摘抄,制作、归类和整理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等。
  
  3、S型置疑设问
  置疑能引人深入的思考,设问可帮助深化理解,一切知识的创新都应该是从疑问开始的。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置疑设问应该讲究策略。如果我们把自读目标看做一个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即一个“大”问题;我们想一下子直接回答出是不现实的,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往往是回答了一系列“小”问题之后,才回答了这个“大”问题。反过来,我们自觉地把自读目标这个“大”问题,按照层次逐级扩散成一组又一组“小”问题,我们对未知的“信息”就会解释许多,懂得许多并创造许多。这正如骑自行车上陡坡,坡度越大,距离越高,就要不断拉大骑车的长度,即扭长“S”型。提问也是一样道理,问题越难解决,就越要增多提问的层次,即成“S”型,直到目标的实现。“S”型提问可以用在“阅读”的许多方面,我们可以把标题本身看成一个“大”问题,可以把一段话看成一个“大”问题,甚至可以把一句话、一个词看成一个“大”问题。明确了“大”问题,相应的就容易提出系列层次的“小”问题。学生只要懂得了提问的策略,在自读过程中就能够养成提问的习惯。自读中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应该尽量独立解决;不能独立解决的,可以多人合作解决;仍然不能确定结果的,可提交课堂师生共同解决。
  
  单位:安徽望江县赛口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松梅一样有着崇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墨客常把竹子作为吟咏对象,借以表情达意。人们借助它或寄托品质高洁,或象征坚韧不拔,或颂扬守贞不屈,或抒写凌云壮志,或表达能屈能伸,或讴歌谦逊胸怀,或流露恻隐之心。    一、竹子轻盈纤巧,四季常青,从不开花,朴实无华,清淡素雅。人们借助这一特征表达清雅高洁的品质。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写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期刊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包含的内容丰富。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年学生的人生之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的精神品质修养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社会风气出现浮躁
An important play will be performed on December 8. 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book tickets.
期刊
同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样,文学的历史也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那些具有共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们之间有相当深刻的心灵的“默契”。当我们把视野投向新文学运行的历史轨迹中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乡土小说和时隔60多年后的寻根小说的作家的“默契”自然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和流动的视角来看,二者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有声有色的地域性文化中所表现的自然生态
车开了,我坐在座位上,双手紧紧抱住妈妈,害怕车子会突然出现故障。可出乎预料的是,车子竟然又快又平稳,让我感觉快要飞起来似的。迎面的春风梳理着我蓬乱的刘海,路两边的油菜花飞快地向后奔跑,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哪一株油菜花,可它却已经向后跑远了。我欢天喜地松开抱住妈妈的手,一边舒展双臂不停地摇摆,一边亮开嗓子喊道:“我飞了!”电瓶车载着我和妈妈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抵达了外婆家。  《我发现了“车不可貌相
期刊
文学表达的奥妙,从某一角度说,在乎说与不说之间。说了,才能有所传达,才有被理解的基础,但说的过多过实,啥都塞得满满的,让接受活动沦为不间歇的被动的语言场景的还原,如同看一部未经剪接的毛片,失去了想象的飞腾,也就没有了参与的乐趣和二度创造的欢欣。  有一则流传乡野的臭文人批歪诗的故事,说的是一场洪水卷走一位佳人,两个文人便诗情发作,一人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正自得
In every story there is a storyteller, called nar?rator(叙述者). The narrator tells the actions, thecharacters and the setting(背景设定) of the story.rnIn ficti
期刊
根据当下实际的社会科技格局的不断扭转以及相互经济模式格局的定值,使得整体内部的电视节目竞争出现高潮现象,结合实际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娱乐的需求,节目质量以及内部水准的
青年教师渐渐成为我国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他们学历高、见识广、思路活,容易与学生沟通,无疑为我国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然而,当今社会乱象丛生,青年教师人生阅历浅、道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