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飞船”的人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特,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没问题,杰克,怎么了?”
  “我是不是个坏人?”
  “杰克,你做了你该做的。”
  “但是我感到我让大伙儿失望了。”
  ……
  这段有点像电视剧台词的对白发生在2000年下半年,主角杰克就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波特是同年春天加入阿里巴巴的首批外籍高管。此刻,刚刚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正为之前的一个错误扩张决定埋单,马云第一次要解雇自己的员工,电话那头的波特也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位人前无比乐观自信的CEO也有脆弱无助的时候。
  時间快进到一个月前,得知有机会采访这位经历了阿里巴巴从0到1、和马云等“十八罗汉”并肩作战过的美国人时,我隐约感觉波特可能会带来一些特别的故事。波特已整整离开阿里十年,他当年加入的那个阿里巴巴寂寂无名,更多人还只把马云看作一个不着边际的空想家,而今天的阿里巴巴举世瞩目,马云的一言一行被跟随者奉为圭臬……
  对波特来说,他在阿里八年搬家六次,陪同马云去了纽约、新加坡、柏林、新德里等世界各地,一半时间都在出差。他见证的远不只是一家诞生于杭州湖畔公寓的小公司如何一步步长成巨人,某种意义上,他见证了一个时代。
  走,去宇宙中心!
  1986年,16岁的波特跟随母亲来亚洲旅行,这个好奇的美国家庭游历了日本、泰国、中国香港等地,甚至还到过当时的广东深圳一带,这趟旅行彻底改变了波特的一生。“美国人习惯性地会认为美国就是宇宙中心,但这次旅行让我发现,原来这个星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亚洲,而且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生活,这太神奇了。”
  1994年,波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去了华盛顿工作,在一次和首都圈几位知名律师的饭局上,波特向前辈们表露了自己的东方情结,没想到遭来一阵白眼。“听着,只有这三个国家将会在未来统治世界,它们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专家的意见并没有动摇年轻的波特,斯坦福毕业的一大优势是有机会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波特身边正巧有几位来自亚洲的同学,他们告诉波特,“如果要去亚洲,最好先去中国看看。”
  波特本来已准备辞掉华盛顿的工作去日本做一名英语老师,在大学好友的建议下,他把目的地改成了中国。90年代的中国,无论从哪个指标看,都是彻头彻尾的发展中国家,但就是城市里一派热闹的开工景象吸引了这位美国青年。波特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汉语后,还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过一档《外国人看中国》的旅游节目,跟着摄制组跑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更加“上瘾”。不过,波特也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做中国的观察者和传播者,他迫切地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扎扎实实地做点成绩,从商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波特在大学的专业是政治科学,为了让自己迅速具备基础的商业技能,他又回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读了个MBA。除了波特自己和一位中国学生,同期毕业的所有同学都选择了留美工作。1998年,波特一毕业就返回中国,在广告公司奥美任职。随着互联网热潮在上世纪末逐渐到达顶峰,波特发现自己服务的广告客户从传统行业大公司变脸似地换成了互联网新贵。就像当初坚定地选择来到东方一样,波特再一次认定,既然互联网在美国开始流行,那么有朝一日也一定会在中国成为一件大事。
  2000年前后,波特面试了三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家做的是线上证券交易,创始人告诉波特,公司即将上市,来这里一定前程似锦。或许因为在中国各地做过旅游节目的关系,波特跟社会上各色人等都打过交道,直觉告诉他这个创始人不是特别老实,于是婉拒,日后这家公司果然被查出有欺诈行为。第二家公司是日后中国的三大门户之一,面试波特的是一位拥有丰富海外经验的高管,正当波特想要进一步了解这家公司的使命愿景时,这位高管一句话就浇灭了波特的好奇心,“愿景我来制定,你要做的就是执行。”波特觉得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应该是互联网弄潮儿的作风。
  这个时候,有朋友向波特建议,让他去了解一下一家叫做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前两次面试都不太顺利,但眼看纳斯达克指数连创新高、一家又一家创业公司斩获巨额融资、新的百万富翁每天都在增加,波特确信互联网即将成为21世纪的宇宙中心。
  成为巨人之前
  见到马云,是在阿里巴巴在上海举办的一场客户见面会上,波特在演讲间隙和马云聊了五分钟,就拿到了一份负责阿里巴巴国际公关的工作,马云挑人似乎更依靠直觉。这份工作的年薪为10万美元,远远高出波特此前的收入,更是同期中国同事工资的50倍,算上对应的股票期权,波特发现自己只需要4年时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彼时阿里巴巴刚刚获得日本软银2 000万美元融资,同时计划年内上市。然而,让无数人醉心的互联网泡沫却在此刻被无情戳破,纳斯达克指数从5 000多点一路断崖式下跌,资本市场瞬间风声鹤唳,即便是已经拿到风投的幸存者也开始节衣缩食,包括阿里巴巴。
  波特知道自己的百万富翁倒计时的计划终结了,还好他加入互联网更多的是因为热情。此后八年,波特伴随阿里巴巴从互联网大崩盘中一步步走出来——1688.com成功找到商业模式、淘宝横空出世并漂亮地击退了巨头eBay、收购雅虎中国、B2B业务在香港上市……
  这些后来成为教科书级别案例的“荣耀时刻”,波特悉数经历,但它们显然又不是故事的全部。相比场面恢宏的大事件,让波特印象更深刻的反倒是一些细节。其中就包括马云打来的那个无比沮丧的电话。
  阿里巴巴在成立之初招募了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外籍管理团队派驻香港,但这批管理者并没有完全融入中国的创业环境,更乐于照搬此前各自任职的跨国公司的做法。当时的一项业务主张将阿里巴巴的网络运营部门从杭州搬到硅谷,却在投入了极大成本、硅谷团队组建完成后发现,由于时差、距离、语言等诸多差异,大洋两边的技术团队沟通效率极低,严重制约了当时的发展,马云和波特不得不亲自去硅谷解聘员工。   “很多员工给我打电话,他们对我辞退员工很生气。我知道是我的错,作了那些决定。现在每个人都对我发火。你认为我做了这些,我就是个坏人吗?”马云在电话那头有些失声,波特安慰马云,虽然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但如果不这么做,在高昂成本的拖累下,公司很可能难以为继。
  今天马云的那些极具个人标签的言行风格,也曾在内部受到争议。当时正值互联网寒冬,所有人都在问互联网公司到底能不能挣钱,马云却在一些公开场合说阿里巴巴不急于追求回报,网站仍将免费。一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认为马云表现得不像一个训练有素的CEO,暗中批评他在这样的关键问题上表达不当,对公司形象不利。某次,波特为马云对接一场重要的外媒采访,他也犹豫过要不要让马云说一些“不那么马云”的话。然而打量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后,他认为,马云的印记恰恰是公司最重要的特质。当马云问波特,该跟记者说些什么时,他回答:“做你自己,杰克——这是你取得成功的秘诀。”
  2007年底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后,波特卖掉了大部分股票,觉得自己在这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使命差不多该结束了。他预感到电商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没想到最后的大赢家真的就是阿里巴巴。从个人财富角度来看,波特无疑“亏”大了,如果选择继续持有阿里的股份,股票价值可能会上涨几百倍;但在阿里巴巴日臻强大之际选择离开,又很符合波特的性格——他见证了一个好故事,迫切地想要告诉全世界。
  离开阿里的日子
  “离开的方式有很多,我不希望成为‘我离开了,公司没发展好,可见我很重要’的那种人,更希望看到能力更强的继任者上任,我特别享受作为旁观者看着派对继续的感觉。”
  波特自己的“派对”也即将上演。他向马云表达了想要根据自己在阿里巴巴的八年经历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马云点头准许,向波特开放阿里巴巴内部所有的视频素材。
  波特自己也不知道纪录片该怎么拍,也没有打算采访阿里巴巴内部或外部的任何人士,叙述者就是他自己。波特想向世人呈现自己参与创建的这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八年中的经历。拿到将近200小时的视频素材后,波特消失了三年,其间他回到纽约专门选修了一门视频剪辑课程,进入后期制作时常通宵工作,“我经常晚上开始剪辑,剪着剪着就发现天亮了”。
  2011年,波特带着处女作《扬子江大鳄》回到中国,他期待马云的反馈。然而马云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并没有给予这部纪录片过高评价。波特却觉得这正是自己期待的,如果马云很喜欢,某种程度说明这部纪录片的视角是有局限的。随后,波特辗转30多个国家参加大小电影节,试图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阿里巴巴。起初应者寥寥,最夸张的一次,500人座位的放映厅只来了3个人。一些美国人甚至觉得,波特在片中描述阿里巴巴大战eBay的情节有些丑化美国公司。
  但随着阿里巴巴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关注这部纪录片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当阿里巴巴于2014年美国上市时,这部纪录片还在彭博电视台获得放映。新兴市场国家的电商新贵尤其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不管是印度尼西亚的Tokopedia、印度的Filpkart还是尼日利亚的Jumia,波特发现这些海外年轻电商创业者们对阿里巴巴的创业故事感触很深。“过去,它们会说自己是当地市場的亚马逊或eBay;现在,它们都争着成为各自国家的阿里巴巴。”
  马云也改变了看法。2013年,他打电话给波特,希望波特带着这部纪录片回到杭州,在淘宝成立十周年大会上放给所有员工看。今天,观看《扬子江大鳄》已经成了阿里新员工入职的规定动作。显然,马云认为这部纪录片传递出了阿里巴巴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对于统一阿里几万名员工的认知会带来帮助。
  拍完纪录片,波特的故事还没讲完。他在2015年写了一本《阿里传》,以外国人的视角把自己在阿里八年的一些生动时刻串了起来。随后又化身“电商使者”,去到印度、东南亚、拉美、非洲各地,和当地的电商先行者交流行业趋势和创业心得,新书《全球电商进化史》问世。波特认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模式相比美国的亚马逊模式更适合新兴市场,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一定要做大量的本土化改造;印度或将领先其他新兴市场成为电商高地,但指望短期内赶上中国并不现实,物流和支付仍是核心瓶颈;东南亚虽然国家分散,但开展跨境电商会是大势所趋……
  离开阿里巴巴十年,自由职业者波特依然在和阿里巴巴以及整个电商行业产生连接。他说,自己丝毫没有后悔当年的决定,因为这十年过得同样精彩——一部纪录片、两本书、娶妻生子、边工作边旅行、做自己的老板……我最后问波特,阿里巴巴或者说中国经历在今天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他说更多的是自豪。
  “就像一群人在打造一艘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我参与了飞船的早期研发,然后离开,不过我知道它一定能到达火星。但真的到了那一天,这艘飞船顺利起飞并最终在火星着陆,你还是会无比感动。”
其他文献
从“5W”到“铁三角”  十二年前,我撰写过一组专题文章“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路线图”。在那组文章中,我写道:“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公司也许不会深刻理解什么是线性创新途径,也许根本不需要六西格玛,但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创新路径。”  这条所谓的“创新路径”从来没有因为时代巨变而发生改变,或者用唐·泰普斯科特的话来说,“虽然在大规模分工协作时代(这种生产方式是以信息化手段为技术支持的)企业可以打破
期刊
“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读和写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会摒弃已学和重新学习的人。”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1970)  长久以来智力对于员工获得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被广泛认可。科学家们对于智商(IQ)的研究已经持续了长达一个世纪。它对绩效的重要性几乎毋庸置疑。相对来说,情商(EQ)是个新概念。EQ的概念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
期刊
店内产品明码标价、服务标准透明公开、会员营销极度克制、坚持走标准化布局的小店路线……在常被调侃“水深人傻钱多”的传统美业,不追求单店产值最大化的美业连锁丝域是一个异类般的存在。  用类麦当劳模式做自己的养发馆,是陈英燕经过一番摸索后给丝域定下的方向。正如她的设想,强调简单易复制的标准化为丝域实现快速复制铺平了道路。2003年创立至今,丝域养发一直是头发养护市场的绝对老大,目前全国有2 000多家门
期刊
从题外话说起,大凡中国诗歌,如果是普通人写普通人的哀乐,常常会产生第一流的作品,比如《诗经》里的《国风》部分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乐府;如果“精英阶层”站在普通人立场上写诗,所谓同体大悲,同样也会写出第一流的诗歌,比如陶渊明、杜甫等人的作品。  然而,当“知识精英”站在自我立场上写诗,就会如同表演武术套路一样,自认为动作潇洒,实际上美得和塑料花一样,缺少生命力,这是宋代以来诗坛的主流。若是普
期刊
信息技术无远弗届的威力,加之金融资本的扶持,令当今企业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热衷于激进地扩张。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成长,凭借一款爆款App,即便是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初创企业,也可以迅速连接全国甚至全球的用户。  企业成长的无限可能,助推了资本的逐利性。风险资本对企业短期内规模扩张的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技术和资本的雙重裹挟之下,企业扩张速度令人瞠目。工业时代10亿美元的市值,
期刊
我曾發表过一篇文章《我从未曾有过目标》,其中描述了如何在没有设定任何目标的情况下做事。这对我来说确实没有问题。相比之下,我不愿做的事反而是:设定期望。  生活中,我们能掌控的事情并不多,但是对不同的结果该作出怎样的反应却是可以自主选择的。预先设定的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情绪——人们通常会假设某种结果的出现概率,然而概率却常常与假设相去甚远。所以,不要再想象所有的事情都应是美好的,也不要将自己的
期刊
最近中国很多科技类企业扎堆去美国上市,很多企业家觉得在纳斯达克上市敲钟的那一刻是一种荣耀。的确,企业上市代表着一种成功,尤其对投资方来说,上市意味着可以退出兑现,获得数十倍收益。但如果我们站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上市的本意是企业在一个更大的融资平台上,获取更多资本来支持进一步的发展。  对上市意义的曲解,原因在于现在资本的力量过于强大了。对资本来说,企业是做什么的并不重要,被投资的企业只是资本获
期刊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谈论成功——那些已经成功的人或公司,以及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成功。  就拿这期杂志来说,很多内容都在告知读者应该如何成功或者避免失败。比如《头部企业更需要蓝军战略》,作者观察到,头部企业开始跨国化,在世界范围开展竞争、战略结盟与收购合并。这个大格局的改变会影响未来十年很多产业的形势发展、竞争模式的改变,以及新产业生态的崛起。头部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有一种新的天下观、格局观,否则
期刊
回头看,2015年是个值得注意的年份。这一年的情人节,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这场持续了一年之久的补贴大战,在烧掉几十亿人民币之后,背后的两位金主终于坐不住了,支持滴滴的马化腾和支持快的的马云握手言和。程维和吕传伟出任联席CEO,仅仅一个月后,联席制度终结,快的吕传伟套现淡出,32岁的滴滴创始人程维开始掌管这家日后估值高达8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让程维意想不到的是,合并快的后不但没有锁定胜局
期刊
2010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突破性进步,以及风险投资的支持,全球新创高科技企业加速成长。风险投资家艾琳(Aileen Le)把那些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成立时间10年以内的企业称为独角兽。根据CB Insights统计,2010年凡客诚品以3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中国首家进入独角兽榜单的公司。而到2018年10月該榜单中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已达82家,公司总估值已超过2 600亿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