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切向成绩看的数学教学一去不复返,一切向能力看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中心理念,即所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都以能力为培养目标,而能力主要指自学能力。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合作探究
自学能力是综合性的数学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意味着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而数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系列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融入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预习、探究和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环节中参与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自主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环节是学生独立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自主预习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思考,经历知识的诞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思维加工能力,形成逻辑推理、探究学习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笔者组织了自主预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如在预习“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学生结合旧知识,利用描点法描绘了指数函数图像,然后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抽象概括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与课堂讲授相比,自主预习给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观察图像、分析图像,推理并概括出指数函数性质。可以说,自主预习给了学生成长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逐渐形成了自学能力。
二、合作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带有个性化思索、批判性交流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鉴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坚持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持久性的问题思考中培养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函数的模型及其应用”时,笔者组织了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起探究一个个实际问题,探讨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途径,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增强数学建模素养,培养自学能力。又如,在“一种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保持在1500毫克以上有疗效,低于500毫克病人也会有危险。一位病人注射了2500毫克该药物,药效以每小时20%的比例衰减,什么时间病人需要再次补充这种药物?”在这一问题的合作探究过程中,首先,学生针对题干信息交换了阅读意见,还原了数学知识;其次,师生共同探讨了题干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学生组建模型、解题。在问题探究中,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形成了解决函数问题的一般方法,建立了建模意识。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位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中都增强了数学建模素养,提高了自学能力。由此看来,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独立复习,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也形成于学生独立复习的过程中。与辅助复习相比,在独立复习中,学生会自发性地回顾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学生会自主性地思考、克服知识障碍,完成高阶思维的升级;学生慢慢地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巩固“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复习,让学生自主检验学习成果,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如在关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由于教学时间紧张,许多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复习时间进行复习,学生就能自主探究这一问题,通过反证思想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既扎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随着不间断的独立复习,学生养成了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培养了自学能力。由此看来,独立复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自学能力形成于预习、探究和复习三个环节当中,教师要在这三个环节中不断推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葛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学周刊B版,2014,(7).
[2]韩超群.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2).
[3]程黔.培养高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三个方面[J].南北桥,2016,(1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合作探究
自学能力是综合性的数学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意味着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而数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系列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融入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预习、探究和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环节中参与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自主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环节是学生独立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自主预习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思考,经历知识的诞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思维加工能力,形成逻辑推理、探究学习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笔者组织了自主预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如在预习“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学生结合旧知识,利用描点法描绘了指数函数图像,然后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抽象概括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与课堂讲授相比,自主预习给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观察图像、分析图像,推理并概括出指数函数性质。可以说,自主预习给了学生成长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逐渐形成了自学能力。
二、合作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带有个性化思索、批判性交流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鉴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坚持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持久性的问题思考中培养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函数的模型及其应用”时,笔者组织了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起探究一个个实际问题,探讨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途径,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增强数学建模素养,培养自学能力。又如,在“一种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保持在1500毫克以上有疗效,低于500毫克病人也会有危险。一位病人注射了2500毫克该药物,药效以每小时20%的比例衰减,什么时间病人需要再次补充这种药物?”在这一问题的合作探究过程中,首先,学生针对题干信息交换了阅读意见,还原了数学知识;其次,师生共同探讨了题干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学生组建模型、解题。在问题探究中,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形成了解决函数问题的一般方法,建立了建模意识。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位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中都增强了数学建模素养,提高了自学能力。由此看来,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独立复习,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也形成于学生独立复习的过程中。与辅助复习相比,在独立复习中,学生会自发性地回顾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学生会自主性地思考、克服知识障碍,完成高阶思维的升级;学生慢慢地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巩固“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复习,让学生自主检验学习成果,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如在关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由于教学时间紧张,许多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复习时间进行复习,学生就能自主探究这一问题,通过反证思想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既扎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随着不间断的独立复习,学生养成了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培养了自学能力。由此看来,独立复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自学能力形成于预习、探究和复习三个环节当中,教师要在这三个环节中不断推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葛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学周刊B版,2014,(7).
[2]韩超群.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2).
[3]程黔.培养高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三个方面[J].南北桥,2016,(1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