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换头人传奇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一个人的头颅切下,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即使有当今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垫底,恐怕患者也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只有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手术。可是,意大利著名神经外科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罗宣布:虽然换头术听上去很惊悚,但是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技术,并且找到了一位志愿者:俄罗斯30岁的天才计算机专家瓦勒里·斯皮里瓦勒里。
  据悉,这台手术规格和风险极高,整个手术将长达36个小时,花费约1300万美元,需要大约150名医生和护士协助完成。一旦手术失败,患者将直接面对死亡,并且滋味比死还可怕,凶险程度让人不寒而栗。人们不禁质疑瓦勒里:这个30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愿意接受如此极端的手术呢?

母爱创造的生命奇迹


  1985年,瓦勒里出生于莫斯科市郊,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中学老师,随着这个小男孩的出生,家里顿时充满了希望和欢笑。可是,幸福如开放的花朵一样短暂:他的父母和邻居们都惊讶地发现:较其他孩子,瓦勒里的反应总是慢半拍儿,当别的孩子能流利说话时,他咬字仍然很不清楚,并且他还特别容易摔跤,经常无缘无故地一头摔倒在地。父母带着瓦勒里去了医院,于是,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医生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从今往后,瓦勒里的肌肉将停止生长,骨骼会慢慢扭曲成畸形,直到再也无法行走,瘫痪在床。这种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撑不到20岁,一般只能活十多年。医生的话让瓦勒里的父母欲哭无泪……
  短暂的惊慌过后,不死心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儿子会是唯一一个能够出现奇迹的例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可是他们花光了积蓄背上了债务,也没有换来一句乐观的诊断。最后,夫妇两个绝望地回到家里。知道瓦勒里已经没有救治的希望,邻居们纷纷劝他们放弃这个孩子,连瓦勒里的爷爷都劝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可是,瓦勒里的母亲拒绝了,在她看来,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有责任给他正常的生活。这位坚强的女性辞掉了工作,决心全力维护好儿子有限的生存时间。于是,一家人的生计问题都落到了丈夫身上。
  每次母亲带儿子外出晒太阳,看到别的小朋友开心地跑跳,可是儿子走路都不成形,母亲都会流泪。母亲的尽心照顾也无法阻止瓦勒里的身体一天天僵硬起来,不但肌肉萎缩,手指也弯曲变形。在他5岁时已经不能行走,轮椅成了他终生的伙伴。因为失去一切生活自理能力,每天早上,母亲需要为他穿衣,然后把他抱到轮椅上,洗漱、上厕所、喂饭。夜里睡得再沉,也要不定时地为儿子翻身,否则他的皮肤就会因生褥疮而血肉模糊。
  一有空闲,母亲就给儿子不停地按摩身体,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靠近儿子的病魔驱赶得更远一点。可是即使这样劳累,在瓦勒里7岁时,她竟然又做了一个让众人惊讶的决定:送儿子去上学。
  曾有人劝母亲放弃瓦勒里的学业,那样她也轻松些。可是母亲执拗地说:“让儿子读书,从没想过会有结果或回报。”只因她看到儿子趴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小孩背着书包上学而沉默、发呆,她便心如刀割。她相信融入到同龄人中,能给儿子带来更多快乐。
  生活因此异常地忙碌起来:每天6点她就要起床给儿子穿衣、做饭,然后背着儿子走30分钟送到学校,交给老师照顾后,她又要赶回家,洗衣、做饭,等放学时赶过去接儿子回家,一天下来忙得连轴转。即使发烧感冒,也必须硬撑着。
  瓦勒里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一堂课都不肯落下,母亲就要按时接送,背上背下。就这样咬牙坚持着,瓦勒里在母亲瘦弱的脊背上,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直至2004年考入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无论是什么绝症,精心的照顾和乐观的心态都是最好的特效药。母亲不服输的性格,教会了瓦勒里乐观、自强,他性格开朗,能说能笑,尽管四肢逐渐萎缩,人却越来越自信。在完全没有治疗和服药的情况下,他依然眼睛明亮,面色红润,笑容灿烂,并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开心地吹灭了20岁的生日蜡烛。

平等地与高手过招


  从进入大学后半年,瓦勒里从臀部以下都失去了知觉,因为不能正常坐立,不得不停止了学业。可是,半年的学习已经让他深深地迷上了计算机编程,看着儿子离开校门时满脸的眷恋和不舍,母亲狠狠心,为瓦勒里买了一台可以放在轮椅上用的笔记本电脑。从此,这台电脑便成了瓦勒里继续自学和唯一与外界接触的渠道。
  凭着惊人的毅力,瓦勒里硬是修完了全部大学课程,在编程方面有了很深的功力。2008年,他参加了Google编程挑战赛,想不到竟以残疾的双手战胜了实力最强的美国选手,获得了冠军。瓦勒里因此获得了“俄罗斯IT天才”的称号。仅仅两年后,他又参加了topcoder公开赛,这是世界范围内一年一度的编程大赛,这一年在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瓦勒里因身体原因获允在家中参赛,想不到他竟一路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决赛,最后在马拉松式的24小时赛中体力不支,获得亚军。
  到获奖的那一刻,主办方公布了瓦勒里为残障人的资料,顿时引来参赛者的一片惊呼。“我不想靠同情赢分,我享受与高手平等竞争的快乐!”瓦勒里的参赛宣言,也成了当年IT界流传最广的经典。
  因为在赛场上的突出表现,瓦勒里成了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名人,当年被评为俄罗斯最励志人物。近百万网民成了他的粉丝,人们鼓励瓦勒里一定要坚定信心,和病魔抗争到底。俄罗斯最大的软件商Yandex还破例聘用瓦勒里效力,让他终于坐在家里就挣上了薪水。瓦勒里的努力,让母亲泪流满面……
  瓦勒里在工作之余,还研究出了一些帮母亲做家务的程序。2011年他研究出了刷碗机,可以通过内置的感应器像人一样对盘子逐个洗干净。第二年他又研究出了拖地的机器,只要充满电便会不知疲倦地拖干净几百平方的地板。
  更让人们称奇的是,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居然能够将盗贼抓获。这是在2012年初的时候,独自在家的他突然听到手机上的安全系统响起警报,于是挣扎着打开电脑上的监控视频,发现家中连接网络的12个摄像头拍到2名窃贼正撬开大门,偷偷闯进来进行盗窃。于是,他点击了早就预设好的报警程序,接到电话后警方立刻赶至现场,结果将毫无察觉的窃贼来了个瓮中捉鳖。   用电脑帮助家人解决烦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让瓦勒里非常得意。他以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人带来幸福。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母亲除了白天要照顾自己,晚上为了给自己翻身也不得安宁,休息的时间通常很少。随着年龄增大,身体也招架不住,有时还会头痛难忍,每次听到睡梦中的母亲痛苦呻吟,泪水便热乎乎地糊了瓦勒里一脸。
  因为瓦勒里的病越来越重,父母也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每次吃饭,一家人都会慢慢吃很久,都希望一直这样厮守下去。父母担忧的眼神终于让瓦勒里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现状,父母的幸福便永远不会到来。

抓住唯一的抗争机会


  2013年,瓦勒里的身体已经自胸腔往下都失去了知觉,他的双手也只剩下了六根手指还能听从指挥,每时每刻都需要家人的帮助。当年4月的检查中,专家告诉他:如果不出意外,他最多活不出五年。这个判决再次让父母以泪洗面,寝食难安。
  死亡不可怕,可是等死的过程却非常可怕,在清醒地感受着生命的流逝和死神一点点降临中,瓦勒里忍受着日夜的煎熬。他的病情也引来了广大粉丝的关注,在鼓励的同时也帮他想办法,有一天粉丝建议:能不能像普通的器官移植手术一样,把他的脑袋移植到一个健康的躯体上呢?
  虽然感觉这个想法近乎荒唐,可是瓦勒里仍然在网络上搜索了相关信息。原来,人类对换头术的探索已经由来已久:1970年,美国的怀特博士首次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施行了换头术,接受手术的恒河猴存活了8天,不仅存有意识,而且可以吃东西,因此也证实了日后人类头颅移植的完全可行性。
  瓦勒里还发现: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塞尔吉奥·卡纳韦罗是目前研究换头术最资深的专家。死亡的逼近让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在第一时间,他就与卡纳韦罗取得了联系。卡纳韦罗告诉他:现有技术已经克服了换头手术的最大技术障碍,只要先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初步试验,成功后再利用脑死亡的躯体进行头颅移植,这样的把握是非常大的。
  就这样,经过近两年的交流,瓦勒里确信卡纳韦罗并不是一个爱幻想的疯子,他主动表示愿意成为卡纳韦罗的第一次试验对象。
  可是,想做这次手术也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父母听到他的讲述后马上被吓得半死:捐献者身体需要在性别、血型等方面与瓦勒里相匹配,术前两人将被冷却到12摄氏度左右,让心脏停止跳动,以延长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手术进行时,瓦勒里和捐献者同处一个手术室,先剥离开脖子周围的组织,并用管子连接主要血管,然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切断两人的颈部,用聚乙二醇把瓦勒里的头粘接到捐献者身上,让脊髓神经连接起来,然后进行缝合。
  在这一温度下,哺乳动物的血液不流动时最多能存活1小时,因此切割头部与缝合的整个过程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一旦连接成功,受赠者的心脏即能再次跳动,数分钟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手术完成后,瓦勒里会进入四周的昏迷期,然后在抗排斥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辅助下,身体的两部分合二为一,正常运作。整个手术需要100名医生和50名护士组成的专家小组,大约36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花费约1300万美元左右。
  几乎不假思索,父母就表示了反对:手术太危险,再说也掏不出高昂的费用。为此,瓦勒里再三劝说:在病死前找到一个健康的新身体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机会,相信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足以避开可能的风险。早晚都得面对死亡,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他也鼓动粉丝们也参与到说服工作。因为没有别的选择,最终父母黯然地同意了。
  随后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瓦勒里取得了Yandex等一批大公司的支持,同时,无数粉丝为他捐款,终于凑齐了全部费用。同时,还有志愿者帮他找到了一名脑死亡的捐赠者。这些工作让卡纳韦罗非常满意。今年4月中旬,卡纳韦罗高调对外宣布:这次被命名为“天堂”的换头术将于2017年正式实施。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很多人大加赞誉,如果手术获得成功,那将给患有绝症的病人提供最佳的出路。可是,各国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质疑,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的巴特杰尔医生批评手术“比死更难受”,希望人们不要接受。《新科学家》杂志评论:这次手术势必引来极大的道德伦理争议!一时之间,瓦勒里和卡纳韦罗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瓦勒里对汹涌而来的质疑不为所动,他说:“我已经做了决定,而且我不打算改变我的想法。”目前,他已经积极准备迎接这个非同一般的命运挑战!
  编辑/张小婧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在全国反腐浪潮下,又一个爆炸性新闻震惊了全国,身为市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的姜晓强,竟然从悬崖跳下,自杀身亡。堂堂的厅级干部,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他走上这条不归路?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纪委经过历时近一月的深入调查发现:姜晓强自杀,缘于情色!特别是为了一个叫牛慧敏的女人,姜晓强不惜利用手中权力,不仅在短时间内将她打造成了一个亿万女富豪,还梦想着退休后利用他们所攫取的巨额
期刊
私塾,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足于现有的学校教育,并积极为孩子寻求快乐、健康成长的环境,现代私塾渐渐兴起。位于秦岭深处的终南山里,就有一所不为人知的私塾“终南山书院”,它原本是一对父母为自己孩子所设置的一处“桃花源”,没想到成了一群孩子的私塾……  带着女儿归隐
期刊
美国人从小到大都受到各种各样的“恋爱教养”,父母对孩子的恋爱问题从小便言传身教,甚至到老了,都不会放弃对异性的吸引和与异性调情的能力,个个都是恋爱高手!而反观国内,中国学生在读书时代就被要求好好学习不准“早恋”大学毕业了又被逼着往婚姻里赶,一旦结了婚仿佛尘埃落定,再也无需在男女关系上钻研,这样的恋爱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夫妻关系冷淡,从而引发婚姻危机……   本文主人公沈媛一到美国便经历了“全校表白
期刊
曾经,一部《大长今》让李英爱成为韩国民众眼中“像泡菜一样美和重要”的“国民女神”,之后的她虽然鲜有作品,仍然是民众心目中的人生赢家,因为她拥有了甜蜜的婚姻和一对龙凤胎儿女。  2015年5月,李英爱带着4岁的双胞胎儿女为时尚杂志拍摄了一组封面照片,照片中,44岁的李英爱貌美如初。生儿育女后,她成了一位温润如玉的“森系妈妈”,带着一对儿女搬离市区高级住宅,到郊区别墅过起有机生活,为的是让孩子更多地接
期刊
都说天下的妈妈一个样,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会表现得既慈祥又温柔。但若说”搞怪帝”小S是个例外,想来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身为母亲,小S的作风和台上一样不按常理出牌,教育孩子时怪招频出,并笑称每天都在与女儿斗智斗勇。只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别看在主持《康熙来了》的时候,小S永远一副“天下老娘最大”的架势,她的三个宝贝千金却根本不给明星老妈面子,伶牙俐齿的她甚至会让六岁的女儿欺负到哭。那么强势霸道的小S究
期刊
身为双面间谍,能把两个国家同时瞒住实属不易。可在历史上,出了这么一个牛逼哄哄的间谍——在二战中,他不只同时给德国与英国提供情报,还凭空捏造了28个人的情报机构,从德国纳粹获得巨额的活动资金,甚至把希特勒骗得团团转,最终左右了二战的走势……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胡安·普约尔·加尔西,是当之无愧的间谍之王——他是世上唯一一位同时获得德国纳粹铁十字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的人物,他的传奇经历让如今的美国大片也黯
期刊
这是一个感动全球的真实故事!在动物园出生的幼狮小塔奇,出生时因遭到母亲的遗弃和伤害,它被参与接生的牧场主乔治收养。天性慈憨、直觉敏锐的小塔奇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吃肉,而只吃素。哲学家们曾说:“当狮子和羊能一起躺着时,世界和平就不是一个梦了。”母狮小塔奇的故事无疑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在与人类共处的9年时间里,她超越了兽性,甚至发挥了“爱与和平”的神性!神秘男收养濒死幼狮  乔治和妻子马格丽经营着
期刊
40岁的苏珊·加尔布莱斯是美国肯塔基州的一名普通女人,她离过两次婚,第三次结婚又嫁了个酒鬼,婚姻岌岌可危。自1998年生病后,苏珊就再也没有出去工作。没有任何特长或技能的苏珊住在肯塔基一个死气沉沉的小镇上,过着死水一般沉闷的日子。  2009年一个夏日的午后,苏珊在一家咖啡馆混时间时,女招待告诉她,附近操场上有一具被严重烧伤的黑人女尸。苏珊决定去看一看惨案现场。悲惨的现场震撼得她说不出话来。回家后
期刊
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利尔镇,有一幢无人问津的鬼宅,在这幢别墅里经常闹鬼,一连串的恐怖事件波及了整个利尔镇,甚至出了可怕的命案,使得在这里的人们无法正常生活。为此,镇长通过媒体向人们发出求救信。没想到,大胆的勇士非常多,但镇长最终选中了三个中国人。为了捉鬼,这支敢死小分队深入魔宅,广施“法术”。那么他们在使出了浑身解数后,到底捉住“鬼”了吗?在他们身上,还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呢……深陷窘境,穷留学生
期刊
2015年5月初,央视资深播音员赵忠祥宣布在北京开餐馆,而且还是独家秘方。消息一出,引来热议。据悉,与一般明星开的餐饮店不同,赵忠祥开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面馆,里面只做一样美食:老北京炸酱面。老赵亲手制作炸酱面的厨艺早就盛名远播,他的“三生面”让不少圈内外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名人都欲罢不能,吃过的人无不说好。  面对食客们的追捧,老赵笑呵呵地说:自己开店根本不为钱!一时让人们困惑:老赵到底有着怎样出色的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