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品评审”是在零售商采购业务与门店业务分离的情况下诞生的。
为保证每一个商品的适销度,在购销分离背景下,众多卖场开始将采购经理带领几个采购员的传统做法,改变成现代的多层级制度。例如在采购遇到新品后,他身后应该还有一个新品评审的机构(例如新品评审委员会),来对采购员提交的供应商信息进行多方而审核。
以下是某个建材超市的新品评市制度基本框架:
1.为使商品采购作业能公正、公开、客观。所有新商品均需在两周一次举行的新品审议会上通过,录入商品目录,才能进货。
2.新品评审会议由总经理室、采购部及门店有关人员参加。供应商应提供有关销售数据、样品、样本、其他商业单位销售情况介绍、优惠供货条件。
5.新商品经评审会通过后,进行供应商及商品资料建档,及商品配置图规划。
4.新商品进货。第一次订货由采购经理指导发出, 以后订贷由门店按销售及库存状况订货。门店原则上按配置图上架陈列。
对于采购人员来说,“新品评审”只是和新品供应商谈判内容的一小部分,但这部分却远远比价格、费用等条款更重要,它和销售数据分析处在同等位置上。
因为,数据只显示我们应该进什么新品,或新品卖得如何,不过是一堆数字,而“新品评审”则依靠各个部门的专家来综合判定商品表现(见图)。

新品评审的关键在于:它使得采购在面对供应商时,其谈判内容里包含了多个方而专家的经验。这很自然就要求:供应商不能再仅仅做粗略的商品说明,或提供样本,他们至少要给采购经理一整套说服新品评审委员会的理由。
【区域代理商手记】
代理商似乎越来越没有地位,只能提着样品和报价单站在超市采购厅走廊里等待洽谈。
经过几天谈判,好不容易采购同意引进几个单品,接下来就等待“新品的评审”。就是说:超市门店管理人员也要参与新品引进,并就新品提出一系列讦价,如:定位、陈列、促销、滞销品淘汰等等方面。有些新品要经过门店演示使用——日用品要试用;食饮类一般要品尝确认等等。当然这些样品必须山供应商来免费提供。
但“新品评审会”,供应商不能参加,这只是超市采购与门店沟通的问题。此过程可能是你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假如你的产品想蒙混过关,那么还是建议你先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能进入卖场吧!
你不但要有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得把想进场的各种理由全方位地考虑周全,而最重要的是:你运用全角度思维说服大卖场的采购经理们接受或考虑你的产品,那么你就有65%的希望了!
需要供应商替采购分析的问题至少应该有:
你所提供的商品是否属于本卖场中缺少的品项?
是否属于引导消费并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商品?
你所提报的商品在其店中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证明?
新品的进入是否考虑了促销跟进?
是否能带动关联销售?为什么?
是否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有什么具体理由?
新品陈列在哪里,如何陈列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为什么?
这么多问题,你是否被吓倒了?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自己都不满意,那就考虑一下是否错选了品项,或选错了终端?
终于,采购经理打电话通知你可以来签订本年度的某一品牌的合同了,在你只剩下销量和微薄的、只能让你养家糊口的毛利喜悦中,是否有一种酸酸的痛?
为保证每一个商品的适销度,在购销分离背景下,众多卖场开始将采购经理带领几个采购员的传统做法,改变成现代的多层级制度。例如在采购遇到新品后,他身后应该还有一个新品评审的机构(例如新品评审委员会),来对采购员提交的供应商信息进行多方而审核。
以下是某个建材超市的新品评市制度基本框架:
1.为使商品采购作业能公正、公开、客观。所有新商品均需在两周一次举行的新品审议会上通过,录入商品目录,才能进货。
2.新品评审会议由总经理室、采购部及门店有关人员参加。供应商应提供有关销售数据、样品、样本、其他商业单位销售情况介绍、优惠供货条件。
5.新商品经评审会通过后,进行供应商及商品资料建档,及商品配置图规划。
4.新商品进货。第一次订货由采购经理指导发出, 以后订贷由门店按销售及库存状况订货。门店原则上按配置图上架陈列。
对于采购人员来说,“新品评审”只是和新品供应商谈判内容的一小部分,但这部分却远远比价格、费用等条款更重要,它和销售数据分析处在同等位置上。
因为,数据只显示我们应该进什么新品,或新品卖得如何,不过是一堆数字,而“新品评审”则依靠各个部门的专家来综合判定商品表现(见图)。

新品评审的关键在于:它使得采购在面对供应商时,其谈判内容里包含了多个方而专家的经验。这很自然就要求:供应商不能再仅仅做粗略的商品说明,或提供样本,他们至少要给采购经理一整套说服新品评审委员会的理由。
【区域代理商手记】
代理商似乎越来越没有地位,只能提着样品和报价单站在超市采购厅走廊里等待洽谈。
经过几天谈判,好不容易采购同意引进几个单品,接下来就等待“新品的评审”。就是说:超市门店管理人员也要参与新品引进,并就新品提出一系列讦价,如:定位、陈列、促销、滞销品淘汰等等方面。有些新品要经过门店演示使用——日用品要试用;食饮类一般要品尝确认等等。当然这些样品必须山供应商来免费提供。
但“新品评审会”,供应商不能参加,这只是超市采购与门店沟通的问题。此过程可能是你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假如你的产品想蒙混过关,那么还是建议你先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能进入卖场吧!
你不但要有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得把想进场的各种理由全方位地考虑周全,而最重要的是:你运用全角度思维说服大卖场的采购经理们接受或考虑你的产品,那么你就有65%的希望了!
需要供应商替采购分析的问题至少应该有:
你所提供的商品是否属于本卖场中缺少的品项?
是否属于引导消费并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商品?
你所提报的商品在其店中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证明?
新品的进入是否考虑了促销跟进?
是否能带动关联销售?为什么?
是否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有什么具体理由?
新品陈列在哪里,如何陈列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为什么?
这么多问题,你是否被吓倒了?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自己都不满意,那就考虑一下是否错选了品项,或选错了终端?
终于,采购经理打电话通知你可以来签订本年度的某一品牌的合同了,在你只剩下销量和微薄的、只能让你养家糊口的毛利喜悦中,是否有一种酸酸的痛?